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职教论文>从语文创新教学的实施谈教师的创新素质

从语文创新教学的实施谈教师的创新素质

时间:2022-08-13 03:17:20 职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语文创新教学的实施谈教师的创新素质

    技校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要学生达到创新的高度是有难度的,但利用有效的创新教育来培养社会未来所需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人才是最佳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创新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并发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将结合语文创新教学谈谈教师创新素质的内涵以及具体表现。
    一、创新素质的内涵
    创造思维能力,是人类思维能力中最具独特性的,也是人类生存、发展最重要的一种思维能力,对它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点。要培养创新人才,需教师具备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于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能力是一种以深刻的认知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创新性的思维为基础的综合能力。
    实行创新教育,对教师来说,从知识储备、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启发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技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采用“一锅端”的教学方式还是针对个别差异通过积极学习氛围的培养带动被动学习者,这就取决于教师有没有这种客观现实的敏锐观察力以及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创新意识和精神。但并不是在课堂上实施了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就算具备了创新素质,在统一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创造性的组织和运用教材,对课堂节奏、学生听课情绪的调控等都属于教师的创新能力范畴。
    二、创新素质的具体表现
    (一)是否善于创设浓郁的创新教育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的氛围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首先,教师要克服自身的障碍。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至深,不习惯学生质疑,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大包大揽;而有些教师则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法解答,不敢放手让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以上心理及水平等因素直接限制教师主动积极创设民主教学的氛围。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针对自己的不足,勇于冲破障碍,自觉提高自身素质。遇到拿不准的问题,教师应坦诚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学生共同研究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其次,教师要鼓励创新。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教师若态度民主,支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赞成依赖与顺从,让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得到诱发和报偿,学习的积极性、生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则可形成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气候与土壤”。技校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创新意识,其实每个人都有创造性,关键在于有没有土壤供其发挥。语文教学中对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激活,就是一种创新意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语文最大的特点是统一,统一的解释,统一的分段、段意以及中心思想等等,标准答案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自由。连作文也被要求统一形式,教师不及时制止抄袭,结果导致了作文内容的雷同,本来作文就应该写自己的思考和观察,不应该有形式内容的约束,题目也不应该出得过细。比如广东省技工学校语文教材(2000年5月第2版),记叙文单元知识和训练中有“以《我受到了责备》或《我受到了表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结果有学生怎么想也想不出自己受过责备或表扬的事迹,只有交白卷。学生并没有为了完成作业而弄虚作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这种可贵的精神,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这样才能避免千篇一律,才有个性的体现。假如教师对其行为予以批评,就等于引导学生要进行没有个性的虚假创作。
    (二)是否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个性
    学生的创新思维犹如埋在土壤里的种子,教师若不能激发每个学生心目中这颗种子的发芽、成长,创新教育则无从谈起。
    一方面,教师要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培养。优良的人格特征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和释放源。研究表明,培养创造性人格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①保持好奇心;②解除对错误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④鼓励幻想;⑤鼓励和有创造性的人接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成就动机是学生创新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应通过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出快乐,从想出一个好点子、提出一个好问题、答对一个问题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虽然有些学生的某些表现并不太好,但却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并让同学们互相挖掘对方的优点。比如上台演讲,有些学生站在台上,一句话也不讲就下去了,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从自己座位站到讲台上的这份胆量,善意的表扬与鼓励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关系,也增强了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进行创造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注意肯定学生异于他人的语言、动作、方法、发现,对不良的行为、语言也应及时疏导,以促使其健康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创造个性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是从平时的教学风格产生而来的。“一言堂”、“灌输式”、“刻板的问答式”等无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是无法给予学生创新的概念。相反,情境教学、活动教学等创新的教学方式则无形地给学生传递了创新带来的乐趣,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比如《拿来主义》一文,作者采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由于写作背景比较复杂,整篇文章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应利用作者刻画形象生动、活泼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或图画教学使作者批判的形象唯妙唯俏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通过设置心理测验等游戏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生动地理解作者所要批判的三种人物(逃避主义者、虚无主义者、投降主义者)。又如学习《景泰蓝的制作》时,教师可设置师傅讲授的情境,让同学们自己当师傅,各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制作流程;《中华世纪坛》一课,可设置导游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方位图,并上台当导游一一介绍景物。在这些生动、活泼的情境教学中,同学们受到了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的感染,乐于参与,也不自觉地适应并学习教师的创新思维方式,也促进了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个性发展。
    (三)是否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创造思维强调思维的散发、幅射与求异,要求思维探寻的多向性。
    教师不仅要掌握创造性思维的专门训练知识,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师要从“教书匠”的圈里跳出来,就必须善于利用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广东省技工学校语文教材(2000年5月第2版)语文口语单元有九篇课文,有演讲、论辩、对话等重复的题材,有些文章比较浅显易懂,按传统教法,就是一课一课的教,但有没有这个必要呢?因为口语单元着重是各口语体知识、技巧的掌握,重在让学生多练习和训练,而不是弄懂每篇课文的内容。因此,以演讲、论辩、对话等作为专题式的授课,而课文只作为例文参考加以辅助说明,再配以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便切切实实的达到了。语文学习本身应该是生活化的,充满创造力的,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学生发散性思维。比如让学生根据几个不相干的词语进行编故事、造句,或者配合想象的身份和环境进行口头的演说、即兴讲话,也设置有争议性的人物形象、话题让学生讨论或是写作,以达到对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运用在实际中灵活多变,因此教师语文教学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将创造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明显的收获。
    作为教育实施者,教师的创新素质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几乎是最关键的因素。学校与教师应重视并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比如通过继续教育、学历进修的形式,让教师及时吸取现代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教改教研,加强现代教学手段的学习和使用,增强信息获取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教师才更能理解学生的创造性,更能鼓励学生创造,并能从中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适宜的创造性方法。环境在变,时代在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光荣任务,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接受和毅然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 汪述斌 《构建"质疑解难新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 周积宁 莫怡祥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3. 李秋根 《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意义和策略》
    4. 黄艳群 《论语文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魏广元)

【从语文创新教学的实施谈教师的创新素质】相关文章:

谈识字写字教学的创新08-17

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08-17

创新素质培养08-17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10-22

教育管理 - 实施素质教育 需要“创新型”教师08-17

探索特色办学路径 创新实施素质教育04-27

实施分层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08-17

试谈英语教师的自我创新08-17

摭谈提高语文素养与创新思维08-20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创新,努力实施素质教育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