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中小学校园用语规范化的策略研究

中小学校园用语规范化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3-02-24 19:32:51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小学校园用语规范化的策略研究

 

中小学校园用语规范化的策略研究

 

 

推广普通话,中小学教育是基础。实现中小学校园用语的规范化,使受教育者人人接受普通话的教育和熏陶,这就为国家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到2005年,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普通话基本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的教学语言,即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成为城镇学校及幼儿园的校园语言,即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从这里可以看出,校园用语规范化,就是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使用普通话,包括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用语、会议、宣传活动中的工作用语、其他集体活动中的交际用语。但调查表明,不少中小学,包括一些大中专学校,并未把“教学用语必须使用普通话”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也没有把学用普通话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来抓,仅停留在一般性的宣传和号召上,因此校园中说普通话的氛围不浓。从中小学校园用语规范化的程度看,城市比乡村好,小学比初中好,初中比高中好。到了高中阶段,方言区学生说普通话的心理障碍增大,加上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高考上了,校园用语也便成了方言的一统天下,师生中有人偶尔说说普通话,那也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中小学校园用语不规范给推广普通话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一、中小学校园用语规范化程度不高的成因分析

校园用语的规范化程度不高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及人们的观念等都有一定的联系。

1、有些教育行政领导及学校领导对推普的认识较肤浅。虽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奠定了普通话的法律地位,并明确规定“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的校园语言”,但由于校园用语的规范程度是一项“软”指标,不与校长的形象直接产生联系,所以不少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到位,缺乏过硬的措施,因而效果不明显。或者前任领导重视校园用语的规范化,大张旗鼓地抓一阵子,刚有了点气氛,后任领导不太重视了,于是校园用语便会重新沉没在方言的汪洋大海之中。

2、地方经济及传统习俗的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同带来了教育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较大,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有一种方言优势心理,比如外地学生到武汉读书,很多都以能讲一口流利的武汉话为荣。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文化相对落后,受传统习俗和狭隘的地方观念的影响较深,总感觉说普通话是警察的裤子,总认为用方言交际才顺畅,对说普通话产生排斥心理,即使勉强开口,也由于很难准确流畅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而难于坚持下去。

3、教师语音素质偏低。1994年10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要求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应达到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语音教师应达到一级乙等以上。开展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近十年来,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整体上已有了较大提高,但还很不平衡,特别是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语音素质还较低。从目前测试的情况看,一般教师达到二级乙等的合格率较高,但语文教师达到二级甲等的合格率就偏低了,一些语文教师经过多次测试,就是迈不过二级甲等这个门槛。另外,目前小学教师老龄化的趋向明显,而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教师在自己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阶段一般很少接受过规范的语音训练,基础差,方言的影响根深蒂固,要达到合格水平难度很大。而教师是推广普通话的生力军,教师的语音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语音素质偏低,他们对学生良好的语音面貌的形成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中小学校园语言规范化的应对策略

1、认识提高是前提

早在清末之际,就有人提出,要把语言统一看作“立国之要素”,认为统一语言可以“合四外为一心,联万方为一气”。而今,人类已跨入信息时代,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华中师范大学李宇明教授认为,汉语在信息时代有三大优势,一是人口优势,海内外使用汉语的人大约有13亿,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二是文化优势,它承载着一个文明古国悠久的文化,这种文化对世界充满了魅力;三是潜在的经济优势,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明显提高,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掀起了学汉语热。汉语最大的不利因素是内部的一致性差,方言分歧严重。1]因此,在今天看来,统一语言不仅是方便交际、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还是促进信息化发展、使汉语走向世界的基础。当今语言文字的应用范围和它的社会功能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因为信息化建设要求语言文字高效率地传达信息,目前,汉字的信息处理已由语词处理向语音处理的方向攻坚,可以说,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超出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推广普通话必须通过教育手段来实现,世界工业化国家普及民族共同语,都是首先从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抓起的,基础教育阶段是少年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语言学的规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4岁之前,不费多少力气,就能掌握某种语言的语音系统,相当数量的词汇和必要的语法规则,14岁之前,这种语言学习的优势仍在。2]一个人从小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将受益终身。另外,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是一个人知识、能力和身心修养的综合反映,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工具、文化知识的载体和交际能力的依托,因而是素质构成和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到了今天的信息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更是掌握计算机的必要前提,对于任何学段、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能说流畅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都是最有用的本领,在求学、求职和事业竞争中就能处于优势地位。

2、理论疏通是基础

要实现校园用语规范化,必须在普通话的准确流畅上下功夫,如果大家都说不好,开口就是“黄腔”,就会感到说普通话别扭,不如说方言来得方便,这样就很难坚持下去了。因此,学校要用开设普通话课或举办普通话语音知识讲座等形式、帮助师生系统学习普通话语音知识,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建立起科学而有效的语音训练体系。疏通语音基础知识,首先要掌握21个声母和39个韵母及四类声调的正确读法,这是学习普通话的基础,要特别注意进行方音辨正。方言区的人共同的难点音是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及阳平调和上声调的准确读法,要找准这些音的发音部位,理解其不同的发音方法,体会其不同的语音效果。此外,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流音变常识,如轻声、儿化、上声的变调、“一”和“不”的变调、语气助词“啊”的音变等等。

3、科学训练是关键

普通话是口耳之学,虽然要依靠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但关键还是耳治和口治,只要主动积极,随时随地可以学,可以练。训练时要把握几个关键:一是既要重视读准单字的声韵调,又要重视学习普通话的韵律,如词语的轻重音、句调和停连等。学习普通话,如果只能念准一个个音节,那最多只能算学了一半,因为在说话、讲演、朗读等实际运用中还必须讲究整个语流的自然生动,这就必须学习普通话的韵律。二是要听说读想相结合。听这个环节很重要,有些人之所以普通话语音发不准,从发声理论上说,跟他长期用方言听说有关,听感差,当然就分不清声韵调上的细微差别。因此注意听辨能力的训练很重要,要听标准的普通话录音,边听边想,找准发音部位,进行方音辨正。当然,要提高口语水平,说和读显然是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只有强化读说,先读后说,边读边说,才能张嘴就来,左右逢源。[3]三是要改变内部语言。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人在思维时需要用语言,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形影相随,永不分离。日常说话,因为太平常了,脱口而出,仿佛没有使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过程,但如果我们去思考一个复杂的问题,就能感觉到自己的默默自语。学习普通话,就要养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的习惯,如果没有这种习惯,讲话时就得先用方言把意思想好,再译成普通话说出来,这样说出来的话就不会流畅、纯正。

4、制度健全是保证

中小学推行校园用语的规范化,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你坚持讲普通话,而与你交谈的人却讲方言,就会感到别扭,倘若大家都坚持讲普通话,时间一长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但是,在形成习惯之前,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强力推行。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所辖中小学校园用语的考核评估。考核内容可从组织领导、制度管理、环境氛围、师生素质等A级指标中去分解,根据考核情况,授予“推普合格学校”、“推普先进学校”、“推普示范学校”等相应的荣誉称号。其次,教育管理有关部门要在一定范围内定期组织普通话培训班和达标测试工作。坚持“以测促训、以训保测、重在建设、持之以恒”的指导思想,定期举办参测中小学教师(也可包括部分高年级学生)普通话培训班,由获得省级测试员资格的教师授课,每期利用一个月时间集中培训几次,其余时间让学员按培训要求强化训练,然后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值得注意的是,测试只是手段,促进校园用语的规范化是目的。只测不训,必然使多数参测人员达不到要求,打击了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只训不测,力度不够,没有压力,学员的普通话水平也难于提高。这样经过培训-测试-再培训-再测试的几次反复,中小学师生的普通话水平一定会大面积提高。另外,中小学要成立推广普通话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大型学校要成立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下设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落实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监督和考核,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正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普通话不达标的教师要落实帮辅措施,强化训练,限期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取得合格等级的证书,还要坚持讲普通话。不仅在课堂上讲普通话,还要逐步过渡到在学校的任何公开场合都讲普通话。将教师普通话使用情况纳入到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和教学奖的评选指标。对学生而言,首先应该鼓励学生开口讲普通话,把能否坚持讲普通话纳入到对文明班级、先进个人的考核中,把普通话作为一门学科,将成绩记入学生的个人档案。其次要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如讲座、广播、朗诵、演讲、辨论会等促进普通话的推广,使学习普通话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再次,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鼓励那些普通话水平较高的学生参加普通水平等级测试,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定,充分发挥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的带头作用,使学生以会讲普通话为荣,以此促进学校普通话水平的整体提高,实现校园用语规范化的目标。

总之,大力推行,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是新时期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应该引起教育行政有关部门以及广大中小学特别是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高度重视,使中小学教育为全社会普通话水平的不断提高发挥出基础性作用。

[附注]

①②见1999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

③见2000年9月,教育部令第10号《<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④见国家语委等编《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1998年9月第1版

【中小学校园用语规范化的策略研究】相关文章:

中小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08-17

如何研究中小学外语学习策略:方法与手段08-17

研究考题找策略08-15

对网络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08-05

县中小学生体育训练比赛情况及策略研究08-02

村镇干部规范化管理的问题研究08-12

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08-17

英语教学策略研究08-21

重庆物理新课改现状与策略研究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