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教学论文 >> 教学管理论文 >> 正文

关于小学考试改革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07-10-22栏目:教学管理论文

教,以考促学。

2、改变了单一的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考试方法,从而把学生学习重点由单纯的掌握知识转向注重能力的发展

目前,不少地区和学校采取的考试方法有笔试(开卷、闭卷)、口试、实验、操作、活动等,特别是口试、实验、操作、活动等考试方法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要求很高。显然,采取了这些考试方法,无形中就是在要求和引导学生朝着上述的方向发展,这说明,许多学校已经开始自觉地运用考试杠杆(或称指挥棒)来扭转“应试倾向”,把学校教育引向素质教育的发展轨道。

3、改变了记录式的严格评分制度,开始确立以促成学生达标为目的的富于弹性的多次评价策略

前文中提到,小学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小学生的学习一种达标学习,考试是作为反馈和诊断的手段用以促使学生达标和超标。以往的评分制度规定,学生在一次考试中所获分数一旦出现,即被记录下来,作为标定其一段时期内学习状况与发展水平的依据。实践证明,在这种评分制度下,由于学生通过反馈再学习后也无法更改以前的成绩记录,因此反馈学习的欲望不强烈。许多学生一考了之,不再根据卷面成绩来修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失去了考试的反馈调整功能。

在考试改革中,许多学校都坚决地废除了“一张卷定乾坤”的作法,而采取了富于弹性的多次评价策略。多次评价,就是允许学生在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予以第二次,甚至第三、第四次考试机会,直到达标或获得满意的成绩为止。在这种考试评分策略下,考试与评价真正变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检验尺和加速器。

4、改革无视差别、运用同一标准(一刀切)的作法,采取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

学生存在的差异是客观的、绝对的。我们不仅要承认学生在发展上的差异,而且应当尊重这些差异。承认和尊重差异,不仅应体现在因材施教上,而且也应该体现在因材施考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因材施考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因为没有因材施考,我们不仅无法很好地调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很难准确地判定不同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上的差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目前改革的实践看,采取分层考试的策略,有利于帮助每个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前提下,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在分层考试的探索中也出现了多种模式。如有的根据学生上、中下三个水平层次采取一张卷三级水平测试的模式(或三卷并列、三卷重叠等)。也有的采取A、B二卷,A卷面对大多数学生,B卷面对个别学习困难生。这些都不失为有益的探索。

5、引导学生参与考评,形成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新的考评机制

在许多进行考改的学校中,都重视发挥学生在考核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考评。这样做,不仅扭转了以往只重视考评结果而忽视考评过程的倾向,而且真正发挥了考试评价过程的教育性功能。特别是在非认知领域中如态度、习惯等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就更具有教育意义。它可以使学生在深刻的自我感悟、自我认识中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

6、在记分方式的改革方面,变百分制为多种记分方式

在改革中,许多学校都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即考试改革不能单纯追求外在形式的变化,而更应看重实质内容上的改革。一切方法技术的改革都应服务于考试评价目的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因此,在记分方式上,不过早地给百分制和等级分制的优劣下定论,尤其是不能全盘否定或盲目肯定,而是注重在使用过程中如何去扬长避短。

从总体上看,各地都呈现出百分制。从改革的态势看,以等级分制改革为主流,并出现多种变式的局面。如有的学校将百分制与等级分制结合起来,平时测评用等级分制,期末考试卷面用百分制;有的学校采取百分制转换为等级分制制度;有的学校采取等级加评语的方式。哪种方式更能发挥考试评价的教育功能,更切合小学考试改革发展的实际,尚有待于继续探索与实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