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心理学在教育技术学中的运用

心理学在教育技术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7 10:51:52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学在教育技术学中的运用

    【摘 要】教育技术学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学术体系,包括许多分支学科。它不应是信息技术或者网络的压缩版,更应该包括一些人文认知学科,比如心理学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  教育技术学
    心理学在我脑中的定位一直是一门很高深很神秘的学科,当个心理医生也曾经是我孩童时的梦想。进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心理学这门学科,可是到了学期结束,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只记住了一些结论而已,并不清楚这些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它是如何得来的。毕竟抽象的理论和短短几节课是不可能让我们对心理学有太深刻的理解的,也就谈不上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它与教育技术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
    现在的教育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招收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理工科出身的,当然我不是说理工科出身的人就搞不好教育技术,我只是想说如果只有理工科出身的人,那么会造成教育技术研究的范式相对单一,这样是不利于教育技术的发展的。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发展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那么,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学习是怎么发生的,应该怎样去学习,这就是用到了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只有理解学习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我们才能够改进它。可现在我看不到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受到应有的重视,更看不到心理学研究和教育技术研究交叉的迹象,相反的心理学的研究主体总是有意无意的和教育技术研究划清界限,据很多资料考证,现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稍微有点名气的专家中没有一个是心理学专业出身的,甚至连教育学专业出身的人也少的可怜。而美国一些出名的教育技术专家,比如刚刚去世的加涅,都是一些杰出的心理学家。其实我认为只要是研究学习的,都可以称之为教育技术专家,比如桑代克。现在我学习的教育技术里面的种种名目繁多的学习理论都被抽象成一条一条的原则,干瘪的像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我们都被束缚在这些条条框框中,出不去。
    我们暂且不管教育技术的专家们到底是不是教育出身还是心理出身,如果他们能够意识到教育学、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的基础地位并且付诸于实践,我认为也就够了,因为教育技术必竟是应用学科,究其根本就是一门技术层面的学科,这里的技术并不仅仅是指导计算机、幻灯之类的,而是指物质形态的技术和观念形态的方法,教育技术的核心理论——教学设计也并没有强调一定用计算机之类的技术,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来指导教学的实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是教育技术的根本。然而现状让我们不安。谁都说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可看看教育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绝大部分偏重于物质形态的技术,一些教育技术领域的项目也偏重于技术,于是我们学的课、做的项目都偏重于技术。事实上技术也学的不怎么样。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只是表皮而已。这样的教育、心理基础,怎么才能用来开发符合教育规律的系统、课程?所以我经常是一谈起教育就心虚。技术的发展是一日千里,所以教育技术专业的人就要忙着去学习那些变化着的技术。忙于学会技术,忙于把新技术用于教育中,这样就出现了一堆不成熟的产品,教育技术专业的学术研究就更玄了,脑袋一拍一个结论、一个模式就出来了,查查文献就出一个系统模型推广,闭门一两个月就出来一篇博士、硕士论文,这就怪不得搞教育、心理研究的人瞧不起搞教育技术的!瞧瞧教育、心理的研究,出来一个结论要经历多少!
    我的老师从我入学起向我们谈论技术的时候就总是强调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比如网络实现了学习的资源共享,为学习者之间的协作提供了可能,但是我们没有谈到网络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增加了资源的可选择性,有利于个别化的学习,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学习者选择信息的难度。“技术”就是适用于某种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它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关键看你怎么去使用它,这一点在教育技术中也是适用的。片面的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或者是狂热的迷恋技术,认为技术无所不能,殊不知教育的对象是人——活生生的人!用技术去改造人?然后我们在另一边宣称教育技术可以促进素质教育,更有甚者,说教育技术可以实现人的主体性。
    有人说教育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与此相对应就产生了两种对立的教育观:科学主义的和人文主义的教育观。而我们最经常的听到的一种论调是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种看似天衣无缝的论点实际上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命题。在实践上毫无意义,科学和艺术并不是总是合而为一的。在教育中更是如此。如果我们把教育看成是科学,那么毫无疑问,教育被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在这种工具主义情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的也会成为一种工具。教育的异化导致了人的异化,在现时的条件下异化以人的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的主体性开始变的遥不可及,所有的关于人的终极关怀的价值也将最终得到背弃;如果我们认为教育是艺术,那么艺术从本质上来讲是非理性的,而教育技术作为科学的衍生物毫无疑问也是理性的,面对非理性的艺术的教育,教育技术何以自处?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但是它不可能自然而然的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育技术在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时无能为力。感性的认知是不能被理性的结论所代替的。当然抱怨、发牢骚不是解决之道,一个学科缺乏思考只能说明这个学科还十分幼稚。对于我等教育技术专业的小鱼小虾,静下心来看看书、做点实事才是求学、为人之根本。
    教育技术本身是偏应用的学科或专业,但是除了技术外,教育心理以及教育学、甚至社会学的重要性应该突出来,现在的技术不总是强调系统理论吗?认识社会、认识人同样是一个系统理论的作用。不要等到自己搞了一辈子才有些“悟性”的东西。作为人的学习过程来讲,无论国外与国内,人的认识过程是有相同的规律可遵循,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国外的东西会比较好,最重要的一点,他们设计系统时,比较考虑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我们国家对心理学理论的认识有了普及化的趋势是近些年的事情,而且,以前的心理学教材让人学起来实在没什么兴趣,人的心理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我们学理论而不去分析人的行为心理的特点,使心理学系的学生毕业后马上运用的能力又不强,这就更会让人怀疑心理学的科学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现代教育与信息已经无法分开,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各种技术(包括视音频、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对支持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是肯定无疑的。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实施已经进入了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正确合理的使用这些电教器材,才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此外,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认知学习理论,潜心钻研教学教法,进行教学设计,同样能够优化教学。由此可见,将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瑞士着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曾经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作为内驱动程序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对于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所以说,激发和维持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

心理学在教育技术学中的运用

[1] [2] 下一页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指向学习活动的动机类型,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即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求知的欲望。认知内驱力既与学习的目的性有关,也与认知兴趣有关。因为当一个人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会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而具有认知兴趣或求知欲的人常常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的学习,并从中获得很大的满足。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在缺乏交互式学习的传统听说课堂上,学生以听为主,处在被动的信息接受的地位,可以使学生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接受者和知识运用者。各种多媒体软件可以提供许多非语言素材,如时代的背景、形象及心理活动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用,这种全信息表达为教学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和语音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使学习者灵活方便的操作控制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心理学表明,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认知心理学认为创设感知意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出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去。多媒体教学所创造的美妙的教学情境,适时适度地为学生提供直观刺激变抽象为具体,可集中显现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体的色彩美,师生的和谐美。这种情境能把学习的内容在大和小、动和静、远和近,快和慢,局部整体,外表和内显之间相互转化,打破了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给学生在视、听、思等方面带来的局限,学生的视野可在瞬间内完成时空的大跳跃。这就加大了教学的密度,极大的节省了教学时间,尤其是教学信息传递的增值率扩大,多次反复重现和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是教学内容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减轻了学生的负荷,优化了教学效果。 
    认知心理学家沃特海默依据自己对在校生的实验,宣称儿童普遍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传统的教育制度往往被传统逻辑和联想心理学理论所支配,应对阻碍儿童创造思维能力发展负责,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具有的色彩、形象生动的画面以及富有情趣的解说会使学生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激发,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种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能够大胆地各抒己见,往往可以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其思维能力。 
    认知学习理论可以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教育技术的广乏应用又实现了教育的优化,因此如何将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相结合,成了教育技术领域广乏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以学习者为中心,这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也是形成学习者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前提。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是由教师控制教学,这意味着教师把学习任务、目标和策略强加与学习者,使得学习者不会思考,变得懒惰。而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多媒体教学中,是由学习者自己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习者有着较高的学习动机,学习者会积极思考,积极与环境交互,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意义和创造性的加工,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同部组织起来的技能”,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在教育技术中计算机的运用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作为教学传递的工具传递知识或训练及技能,现在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为此,教学软件的类型也变得多样化,除了过去大量开发的练习型、辅导型、游戏型、模拟型软件外,问题解决型软件开发有了很大的进展。这类软件除了传递有关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出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简单的了解有关知识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学习者参与到其中去,运用发现法进行学习。强调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它的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甚于关心学习结果,要求学习者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发现学习有利与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
    当前,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层出不穷,对教育技术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教材一方面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改变教学方式,还必须研究和应用不断发展的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与学,从而达到在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最优化。因此,探讨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研究教育技术的观念更新,把握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喜新不厌旧”的教育技术来说,对新思路、新方法有着天生的敏感,不时地把这些新的思想和方法融入自己的研究之中。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共同为现代教育学提供了新鲜血液,教育技术又从教育学的母体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到自己的体系中来。
    鉴于教育技术是心理学、教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教育技术学要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我认为首先应该搞懂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她不是纯理论的思辩,也不是纯技术的盲目发展,应该把客观——实验模式和主观——经验模式相结合。
    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学、教育哲学本身都是教育科学的分支体系,本是同根生的学科,当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构建一个树型的体系:教育技术是主干,心理学和教育学是两个分支,而这两个分支又分为许多小分支,包括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学论、德育论,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是与其它分支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张庆林 主编,《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思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 
    [2]吴红骏,赵洁,《运用认知学习理论 改革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 2000年
    [3]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4]欧阳仁宣,《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1999年?

上一页  [1] [2] 


【心理学在教育技术学中的运用】相关文章:

多媒体技术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08-24

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8-20

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08-20

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08-20

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08-18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8-20

现代教育技术在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8-18

新探心理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运用08-25

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08-20

创新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