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育人匠心处 润物细无声 走进上海市奉贤中学

育人匠心处 润物细无声 走进上海市奉贤中学

时间:2023-02-27 09:25:32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育人匠心处 润物细无声 走进上海市奉贤中学

           细节 组成生活大海的“浪花” 细节 组成学校教育的“溪水” 育人匠心处 润物细无声 走进上海市奉贤中学      ●没有细节的教育是不存在的;轻视细节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注重细节的教育才是有益的      ●关心细节就是关心教育的落实;重视细节就是重视教育的规律;讲究细节就是讲究教育的艺术      ●细节,给我们教育;细节,让我们认识;细节,催我们成熟      细节之本:育人摇篮       奉贤中学创办于1914年,现为奉贤区寄宿制重点高级中学,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现有34个高中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180多名教职员工。      2000年,学校申报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2002年已通过中期评审。现正积极迎接总结性评审。学校将于2004年8月迁入投资2.1亿、占地300亩的新校区,成为上海市又一所“高标准寄宿制高级中学”。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形成了“和谐、奋进”的校风、“博学严谨,务实创新”的教风和“自主勤奋、合作进取”的学风,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自1986年以来10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连续多次被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和上海市德育、科研、体育、绿化、综合治理、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和市质量计量信得过金奖单位;校党支部为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支部。      近年来,学校先后培养青年特级教师2名、国家级骨干教师4名,青年高级教师40多名,攻读在职硕士研究生(或课程)40多名,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      学校注重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在开设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外,每年举办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并成立了电视台、广播台、行知报社、校园网站、读书俱乐部、文学社、创造发明协会、计算机应用协会、合唱团、艺术体操队、头脑奥林匹克和机器人等学生社团。      细节之魅:人文关怀      细节1 爱,让我坚强起来      “休学”,医生的话音刚落,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尽管我懂得是医生针对我的病情实际而提出的良好建议,但是,我还是不能接受休学给我带来的打击和压力。我的学业怎么办?离开了温暖的集体和可爱的同学我该多么寂寞!不能,我一定要重新回到这个集体,决不能离开!经过思想斗争,我选择了在家边修养边自学的方式。      可是,自学又谈何容易,尤其高二年级的学业,没有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我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学习的信心。就在我灰心丧气的时候,是老师、同学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给我关怀,给我帮助。班主任亲自为我制订课程表,并把每天的作业和笔记本传递给我,无论刮风和下雨,从不间断;班级同学自发为我成立帮学小组,并且每天的笔记本里总夹带着同学们鼓励和祝福我的话且天天不一样。正是爱的力量让我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在期末的大考中,我仍取得班级前三名的好成绩,并被评上校“三好”学生。      与我相类似的得到帮助的又何止我一个!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下,我们学生沐浴在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的环境中,犹如春风化雨,滋物细无,得以健康成长。      细节2 同事关爱的感动      有一种情愫叫“感动”,有一种感动生发于不经意间,而在这里,不经意间的点点滴滴却是奉贤中学精神最真最深的流动——  从大别山脚下走到大海边上,八月来此的我忐忑不安: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城市,我将开始怎样的生活呢?对于新的生活,我的心中有很多很多的期盼……然而,在大学校园生活了四年的我,走进百年老校的奉贤中学,那有些残旧的校园让我不免黯然。彷徨之时,“奉贤至诚明朗力行”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我一震——我感觉到了生生不息的力量。校园里,我碰到了不认识的老师,他们脚步匆匆,遇见我,点头微笑着,哦,一切都亲切起来了,他们真挚的笑容让整个校园熠熠生辉。来到办公室,老师们正在用上海话交谈着,看到我,立即改用普通话,热情的问候“四面”而来。原来,他们正在谈论着办公室的桌椅摆放问题。办公室不大,今年一下子添了三位新教师,难以安排。酷暑难耐之时,我还不认识的老师流着汗想尽办法移动着桌椅,我伸过手去,“你歇会儿吧,我们来!”,“再苦这一年,明年我们便会搬到新校区了!”又是这笑容,这真挚的笑容,给了我最为真实的希望!让我明白了何为“至诚”,何为“力行”,何为奉贤中学!      领导们尽心尽力,为我们新教师设立了专门的负责小组,举办讲座,开展学习,并出资让我们到市区、到兄弟学校学习,为我们创造一切“成长”的机会!而学校内部,我们每位新教师都配有两名师傅,师傅们在百忙之中来听我们讲课、来为我们评课、甚至把自己的班级让我们来上课——所有的,对于一名教师的牺牲是不可言喻的。      细节之新:创造天地      细节3 从“5秒”到“15秒”      这是发生在一节课上的一个真实镜头。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了一个“自动控制的楼梯灯”。在组织小组交流时,一个小组代表刚在讲台上交流完他们设计的程序和调试后坐下,另一个小组的代表就已经忍不住把手举得很高,一边说:“老师,我们小组有不同观点!”老师做了一个手势请他们的代表站起来说。“我们认为楼梯灯的延迟时间应为15秒,5秒太短!”“哦,为什么?”老师追问下去。“我们认为,楼梯灯的设计还应该考虑老人和小孩的需要,他们动作慢,5秒可能来不及,我们的设计更人性化。”学生很认真地说。“嗯,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啊?”教室内即刻响起一片赞同声。      应该说,我们要为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高兴。从“5秒”增加到“15秒”,尽管只是时间上的延长,但其变化是可喜的,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是意义深远的,何况上海正进入老龄化社会。当今社会,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中学生中还是占据一定的比例,很多学生思考问题习惯于从自身需要出发,很少考虑他人的困难和需要。因此,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没有老师提示的情况下,主动提出设计要人性化,要考虑弱势群体,从一个细节上充分折射出学校“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学生身上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期盼更多的“15秒”出现。      细节4 把学生带到“战场”上      这是一堂古诗词背诵课,课前,我告诉学生今天要进行古诗词背诵的检测,学生怨声一片。而后,我告诉他们,今天的古诗词背诵不在教室进行,而是要上“战场”,学生很是惊讶,一片哗然,不知我葫芦里要卖什么药,被吸引住了。于是,我简单明了地说明了一下“战争”规则:一二组为“刘邦”队,三四组为“项羽”队,各方“战士”轮流抽背相关诗词,背不出者为“牺牲”,背不好者为“伤员”,能背者为“英雄”,最后以双方幸存“英雄”多少论成败。全班学生很是新奇,故而斗志昂扬。      战斗打响了,不到一会儿,“刘邦”一方竟有一位战士不能背出,眼看快要“牺牲”于战场了,这时,同方的另一位同学“嚯”地站起来:“老师,我不能看着他‘牺牲’,我要为他抵刀挡箭,救他!”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全班一震,随后,掌声响起,我也愣住了。很快,双方通过此项规定。于是,在后来的战斗中,便出现了互帮互助,“救死扶伤”的感人局面。到后来,只要有“英雄”立世,全班同学不分彼此,掌声四起。这样,在短短的一节课中,他们完成了近百首诗词的背诵,并乐此不彼。所以,课堂的最后,我很激动地对我那些可爱的学生说:“你们都是英雄,你们打了一个大胜仗!”      课后,同学们反映:这次课不仅仅让他们乐于背古诗词、乐于在背的时候主动去品古诗词。而且,他们深深感动于同学之间的友情,生死关头,有同学为自己挺身而出,甚至不顾自己,真情在每个人心里流动着。同时,他们亦明白了“自立自强”的硬道理。      作为老师,他们“救死扶伤”的建议让我震动,这不仅仅是智慧,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集体主义精神:英雄不是个人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集体的!在“战斗”中,双方在“殊死战斗”的同时,又彼此尊重,同为“英雄”喝彩,我想,这才是新世纪“竞争与合作”的真正内涵,这也是我们奉贤中学“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教学思想下茁壮成长的学生所独具的时代气质——他们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细节之真:返朴归真      细节5 团队力量      今天的心理辅导课上,全班做了一个游戏,一个非比寻常的游戏,一个从小就都没玩过的游戏。      游戏的目的很简单——测试对他人的信任度;游戏规则也并不复杂——由八个同学在观望台下手拉手做成一张安全网,其他人就从观望台上背倒下来,然而过程却是始料未及,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这与时下流行的蹦极跳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集合在操场上的观望台旁,经过层层筛选,八位身强力壮、人高马大的壮士被选拔出来担起神圣的职责——接住从观望台上倒下的同学,他们只有手手相扣,团结一致方能万无一失。而其他同学的任务就是从观望台上往下倒,可能的话,还要倒得直,倒得漂亮。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第一个敢往下倒的人也毫不逊色。有了第一,就会有第二,有第三……勇敢者,闷声不吭,一上去就倒,上得欢下得快;洒脱者,在临倒前,留了一飞吻给这个世界,仿佛是绝别,然后,准备“下地狱”。但无论是谁,倒下的每个人都被那张疏而不漏的“网”稳当当地接住,无一例外地安全“着陆”。      大家由先前的恐惧慢慢变成跃跃欲试。我也上了——战战兢兢地爬上观望台,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如在山川之巅,仿佛除了跳崖之外,别无选择,感觉两个字——绝望!但一想到“山崖”下那紧握的十六只手,心便稍许松了一些。心一横——大不了死掉,眼一闭——脑子瞬间空白,倒!那张手网稳稳当当地托住了我,又慢慢地把我放了下来。一切就此结束,眼睛睁开——还好,还活着。这时的感觉就剩一个字——爽!      胆细的女生哆哆嗦嗦地上,又哆哆嗦嗦地下——不敢啊!大家都在一边加油鼓励:不要怕,勇敢一点。那八双手的主人也在底下打气:倒吧!别怕,有我们呐!于是乎,豁出去了——前有狼牙山五壮士,今有我巾帼小英雄。      勇者带着对壮士的信任,视死如归地倒下了“山崖”,而壮士们托起的又何止是勇者的身体,更是挑起了他们的信任,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当一个集体中的每一分子充满责任感与信任,那么它必将是无往不胜,所向无敌的。      细节6公开课在老师的道歉中开始      有一次我要参加教学比武,借了一个班级上课。一切都准备好了,学生来到三楼的导播室,预备铃声响了,我发现还有一个座位是空的!我突然想起这个班级里有个因车祸致残的学生,是她吗?询问同学们得到了确认:因为要坐特制的轮椅,所以不能来此上课了。当时的我为考虑问题不周深感内疚,站在教室前面,我真诚地对着全体同学说:“感谢大家与老师一起共度40分钟。同时老师还要向我们班级里一位同学道歉,因为老师的考虑不周,没注意到她的困难,她无法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为此,请你们转达我深深的歉意,对不起!”我向全班深深地鞠了一躬。真诚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获得了同学们的一片掌声,一节公开课在老师的歉意中开始,课后我再找了时间专门给她补课。作为老师,向学生真诚地说了一声“对不起”就博得了那么热烈的掌声,就使学生那么惊喜不已,难道是因为老师的道歉比学生的更为尊贵吗?不,这声“对不起”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      细节之遐:拓展延伸      细节7 一堂生物课的价值      一进入高三,明显感觉到学业的繁忙。“填塞式”的教学模式已让多少莘莘学子成了学习机器,只有指令的“输入”,而忘记了数据的“处理”。      哎!多怀念高一、高二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时的我们不必忙于应付高考,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在这些闲暇之时,我们的脑袋中闪现了无数的念头:做一个调查研究,学一门电脑技术……看看“奉贤古桥的保护情况”,为“南桥的公交路线”提点建议……也许这才是二期课改的真正含义——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      想不到,在紧张的高三学习中还有这样一堂生物课。为了准备这堂生物课,我们事先在南桥地区的几家商场、超市内做了《转基因食品与我们的生活》的调查研究。并且我们在网上找了很多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信息:多油的“转基因大豆”、预防乙肝的“转基因萝卜”、不易变质的“转基因蕃茄”……原本空洞,停留在理论的知识经过我们的研究变得具体、形象。      与之相反,如果将这章的内容用“填塞式”的教学方法教授,画两条DNA,用这条的红色区段代替另一条的蓝色区段,简单地讲解同样可以将这一节知识搪塞过去。      但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求知的方法。研究性学习作为二期课改的产物,正在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作为一名高三学子,我们并不为花费部分课余时间去作调查研究而感到遗憾,恰恰相反,我们所遗憾的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善这份研究报告。“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也正是这一堂生物课让我们更加感到时间的宝贵。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堂生物课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让我重新明白了学习的目的,让我对“寸金难买寸光阴”有了新的理解。      细节之缘:雄厚师资      1999年秋天,风和日丽。在教师节前夕,《新民晚报》等刊登了一则新闻:在每三年一次的上海市特级教师评审中,地处上海远郊的奉贤中学,同时有两位年龄不足35岁的年轻外语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被誉为一对并蒂莲,成为上海教育界一大新闻。      其实,这一奇迹的出现并不偶然,奉贤中学领导非常注重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但建立了一系列培养青年教师的机制,制定了合同带教制、师徒带教制和导师带教制,还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他们展示才华。学校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成长,敢于启用青年教师,不断为他们加压,使学校早出人才,快出人才。自1990年起      十多名青年教师被破格晋升为一级、高级教师。至1998年,奉贤中学是上海市35周岁以下高级教师最多的学校;多名青年教师被区教育局选拔担任其他兄弟学校的校长,有两名提拔为教育局副局长。学校还选派外语教师出国进修,其中两位教师被市教委选为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并推荐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还让她们攻读华东师大教育硕士学位。      这两位年轻女教师不辜负学校的期望,克服工作和家庭的种种困难,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像海绵一样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终于在这次特级教师评审中崭露头角。      如今,奉贤中学作为一所35岁以下青年教师超过80%的学校,一所向市重点迈进的学校,肩负着更重的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撰稿:记者苏军 周世平 徐琼 周豪迟 张育青 徐雪峰 胡菊芳      摄影:罗清华 金红卫            爱,让我坚强起来      同事关爱的感动      团队力量      公开课在老师的道歉中开始      让我再想想      老师我懂了      生命的奥秘      一堂生物课的价值     ?                   <      


【育人匠心处 润物细无声 走进上海市奉贤中学】相关文章:

走进中学08-17

润物细无声08-13

润物细无声12-10

润物细无声08-17

润物细无声08-16

走进中学作文04-26

走进中学的大门作文01-03

润物细无声作文07-26

润物细无声作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