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五福寿为先

五福寿为先

时间:2022-08-17 13:04:18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福寿为先

       《尚书·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在我国传统五福中,寿是排在第一位的。      按照传统,五十岁以前的诞生日一般称为“过生日”,五十岁以后才是名正言顺的“做寿”。传统的寿文化源远流长,与民族、宗教、礼仪等有密切关系,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仍对人的生活具有较大影响。      寿星      现代人们在举行寿庆活动时,往往把被祝寿人称为“寿星”,年纪大的称老寿星,还称男的为“寿公公”,女的为“寿婆婆”,年纪小的则称小寿星。      寿星,顾名思义,原是星的名称。一说寿星即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星,为东方苍龙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之一。每年五月初的傍晚,寿星便带着长寿的吉祥之光出现在东方。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寿星即南极老人星。据说,天空中只要出现寿星,天下便平稳安定,所以自汉代起,人们就祭拜它,以祈祷福寿。唐代时将角、亢与南极老人星都当作寿星,并设坛合祭,从此两种寿星崇拜遂合而为一。      寿星的人神化与祭祀风俗有关。东汉时每到仲秋之月都要举行敬老与祭祀寿星的活动。《后汉书·礼仪志》说,仲秋之月,“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者九尺,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王杖即鸠形手杖。传说鸠是一种胃口常开的“不噎之鸟”。老人使用鸠杖,寓有进餐可防噎的意思。朝廷赏赐王杖给七十以上的老人,是古代尊老敬老、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的标志,也是我国尊老养老史上的一段佳话。      由于祭祀寿星与敬老活动相结合,寿星遂定格为一拄长杖的老人形象。南宋时的寿星像是“扶杖立”,“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明代,寿星长头短身的形象逐渐突出。《西游记》所描绘的寿星形象是:“手捧灵芝飞蔼绣,长头大耳短身躯。”      关于寿星的特号大脑门,还有一则传说:寿星母亲怀上寿星九年,尚不能分娩。母亲十分着急,竟然问腹中的孩子:“儿啊,你为什么还不出来?”寿星在娘胎中说:“如果家门口的石狮双眼出血,我就要出生了。”这话被隔壁的屠夫听到了,就用猪血涂在石狮双眼中,结果寿星就急急忙忙从母亲腋下钻了出来。由于未足年份,寿星的头就变得长而隆起了。      年画《寿星图》是民间喜爱的吉祥物,图上那位慈眉善目的寿星老人满足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祈望,人们看到他便心旷神怡,从中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和精神的安慰。《寿星图》四周还点缀有松、鹤、龟、桃、灵芝、葫芦等表示长寿吉祥的动植物。这就更增添了吉祥的气氛,突出了长寿的主题。      寿面      在我国,凡遇到生日,请亲戚朋友或者同事邻居,吃上一碗寿面,是最常见也是最普通的祝寿礼仪。吃寿面的习俗起源很早。传说汉武帝有一次与大臣们开玩笑说,人的寿命长短与人中有很大关系,谁的寿命长,那么他的人中一定也很长。此时东方朔便接口说,那么彭祖活了八百多岁,他的人中一定很长,他的面孔更是不知有多长了。此说本是讽刺汉武帝的戏言,但经过长期流传以后,人们却真的以为人中长、面孔长的人寿命也一定长了。由于“面孔”的“面”与“面条”的面谐音,于是民间便以为吃了面条就会使人长寿。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面条形状绵长不断,“面”与“绵”两音也相谐,容易使人联想到长寿。《清稗类钞》中载:“馈人以米面及炒热之面,面条长,取其绵绵不断长寿之意也。”做寿之日吃面条的习俗,也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新唐书》上曾载有这么一则佚事:开元年间,唐玄宗的王皇后恩宠渐衰,颇不自安,某日向玄宗哭诉说:“陛下独不记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这里的阿忠指王皇后的父亲,半臂是唐时妇女的一种服装,汤饼就是面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过去她的父亲曾经用女儿的衣服换来一斗面粉做面条,给唐玄宗做生日。这说明,唐代已经盛行过生日吃面条的习俗了。      旧时寿面还经常被作为馈赠生日的最佳礼品。一些富裕人家凡遇亲友大寿,便要专门派人用竹筐抬送寿面到其家中。寿面的长度多在三尺以上,分量重达十余斤,一般还要凑成双数。摆放寿面时先要将寿面装成一圈圈的面束,盘成高高的塔形,给人以高耸的感觉,然后在顶上插上寿字,外面再罩以红绿缕纸拉花,隐喻做寿者福星高照,寿运绵长。      寿联      寿联作为对联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分自寿联和贺寿联两种。      自寿联内容往往多诙谐,以自嘲的笔墨写出,妙趣横生,或感慨人生得失,或抒发志趣情怀,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自寿联要写得既雅有文采,又恰如其分,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历代自寿联中较有名的,是清代郑板桥的六十自寿联:      常如做客,何问康宁,便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心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此联如行云流水般地一气呵成,表达了他为人的豁达和随遇而安。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遇到亲朋好友寿诞时,送上一副寿联,既表达撰写者的祝寿心愿,也称颂寿星的生平业绩,是一种颇为高雅的祝寿礼品。一副出色的贺寿联,往往写出贺者的真情和受贺者的特点。      冯玉祥六十寿辰时,朱德和彭德怀曾送过他一副寿联:      南山峨峨,生者百岁      天风浪浪,饮之太和      极其精炼地表现了冯将军为人处世的风貌,并祝他精力充沛,永葆青春。      寿联中还常常嵌入数字,巧妙地将被祝寿的年龄包含其中,读来饶有趣味。如乾隆皇帝八十寿庆时,纪晓岚献上的寿联就是: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乾隆看后高兴不已,赏他白银千两。原来这一年既是乾隆八十寿诞,又是他即位第五十五年。      寿字      现代,在一些为长寿老人庆贺寿辰的酒宴中,往往可以见到墙上贴着的大红“寿”字。“寿”字形态各异,有时是长方形的,有时是圆形的,有时则是“花寿”。      据传说,“寿”字早在伏羲时代就已产生。当时人们是用一种叫作“龙书”的字体来写字的,因此寿字也被书写得像两条龙在腾云驾雾。到了新石器初期的神农氏时代,“寿”庆、娱乐的祝寿场合和馈赠礼品中,出现了一些经过艺术变形的“寿”字形体。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花寿”。这种寿字的写法,是在一个大型的寿字中间画上各种风情独具的花卉、人物、器具等图案,以此增添“寿”字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被画入“寿”字中的图案大多具有祝吉祈祥的寓意,其中又以牡丹、松柏、八仙人物等最为典型。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牡丹被称为富贵花,松柏是长寿的标志;八仙既是长生不老的神仙人物,八仙所用的葫芦、扇子、箫管、拐杖等神器(俗称“暗八仙”)就一起被画入寿字图中,体现了中国人一贯具有的“富贵长寿”、“有福有寿”的思想。      寿图      有这么一幅典型的寿图,图中一只猫蹲在山石之下翘首仰望,山石的上方有一只美丽的蝴蝶正在展翅飞翔。原来,猫与蝶的读音,正好与代表长寿的两个年龄,即“耄”与“耋”相谐(其中耄指八十岁,耋指九十岁),有时再加上寿石与菊花,就凑成了“寿居耄耋”的口彩。在这种巧妙的组合图画中,既可看出我国民间对于长寿理想的热切企盼,又反映了中国人在语言艺术方面的独特创造。      寿图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动物还有龟、鹤、鹿、鸟等等。自古以来,龟与鹤一直是人们心目中延年长寿的灵物。晋代葛洪《抱朴子》云:“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南北朝时已铸有“龟鹤齐寿”的古钱。后来,龟与鹤又被共同入画,成为深得民间喜爱的“龟鹤齐龄”。      鹿与鹤共同入画的现象也时有所见。鹤大多是站在山石的上方,下面则有一只悠闲的梅花鹿,叫作“鹤鹿同春”,又称”六合同春”,因“鹿”与”六”、”鹤”与“合”谐音,“六合”指天、地、东、西、南、北,所以“六合同春”寓意天下皆春。后来,“鹤鹿同春”的画又常被用来寓指夫妻长生不老。      寿图中经常选用的瑞禽是绶带鸟。绶带鸟又称吐绶鸟、珍珠鸡,嘴根长有肉绶,颜色时时变化,由于“绶”与“寿”、“带”与“代”谐音,因此绶带鸟便成了人们心目中长寿的象征。绶带鸟常常与水仙一同入画,凑成一句长寿吉利的口彩,叫作“代代寿仙”。绶带鸟还常与梅、竹画在一起,梅表示“眉”,竹表示“祝”,绶带鸟表示“寿”,三者一起表示“齐眉祝寿”。此图经常被用于祝贺夫妻双庆寿诞。      喜寿、米寿、白寿、茶寿      据说1978年,文学家郭沫若在北京医院住院期间,曾和数学家华罗庚有过一次关于寿称的讨论,颇为有趣。      华罗庚说到古人对高寿的美称,如称七十为“古稀”,八十、九十为“耄耋”,百岁为“期颐”,如果未到整数,只有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时,又该怎么称呼呢?郭沫若回答道:“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助于数学和文化了。有人把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岁称为‘米寿’,九十九岁称为‘白寿’。这是三则字谜。‘喜寿’猜为七十七岁,因为‘喜’的草体字,犹如‘七十七’三个字组成。‘米寿’猜为八十八岁,因为‘米’字本身便是‘八十八’三个字组成。‘白寿’猜为九十九岁,因为‘白’字是‘百’字缺‘一’。”华罗庚不由拊掌大笑。      此外,还有“茶寿”,指一百零八岁寿诞。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茶”字是双“十”构成草字头,即二十;中部是“八”下部是“木”,即由“十”和“八”构成“十八”。草      字头的“二十”再加下部的“八十八”,一共是一百零八。因此祝寿送茶即表示祝愿长寿,就成了我国民间的习俗。      用茶叶祝寿,不仅有享尽天年的祝愿,而且还因为饮茶确实能防病养生,对长寿有一定的作用。在闽南和台湾等地方,给亲戚朋友祝寿送礼时必须有两包茶叶。祝寿送茶的习俗甚至传到了国外,日本和英国也有这种礼节。相传在十八世纪初,英国皇家贵族向女皇祝寿,就必须用中国安徽的祁门茶做礼品。      


【五福寿为先】相关文章:

福寿老年公寓活动总结08-20

以孝为先心得体会04-05

百善孝为先05-19

百善孝为先作文08-18

百善孝为先的作文08-23

百善孝为先作文08-04

百善孝为先作文08-07

百善孝为先作文【精选】09-05

百善孝为先作文(精选)10-26

百善孝为先作文(经典)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