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素质与养成

素质与养成

时间:2023-02-27 09:44:12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素质与养成

 

 

2004年2月12日

我这次讲话共分四个部分,第一,话题的缘起,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第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养成;第三,重视养成是附中的传统;第四,对今后的一些想法。

一、话题的缘起

去年,针对几年来天天提减负,学生负担天天增加的现状,我写了《应试与素质》一文,谈了自己几年来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希望由此引发各位同仁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在教学上,我认为,加压补课,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本的出路在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篇论文,刊登在《清华附中教育研究》上,大家手里都有一份,我不想再多啰唆。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可以说尽人皆知,可为什么总是心里明白腿打摽,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却仍然坚持呢?这里有社会因素的影响,有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制约,其实我觉得,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天天讲素质教育的情况下,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这个概念还没有弄清楚。

几年来,我翻阅了不少教育教学的论文,平时交往,与朋友谈心,也常常涉及这个话题,我发现,概念不清,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一个在全国范围内议论得沸沸扬扬的话题,一较起真儿来,居然有那么多人说不清它的内涵!比如,说到某某学校素质教育搞得好,首先说到的就是它的升学率有多高,老师在学习上抓得多么多么紧;甚至有的家长这样说,人家那个学校办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平时除了学习,不搞其他乱七八糟的活动。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往往也会这样说,你看人家某某学校,平时就没那么多事儿,在学习上抓得很紧,就咱们学校,这个活动那个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没用的地方了,那儿有心思学习呀。都高三了,还搞什么活动,真是有病。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正是由于认识不清楚,目的不明确,以至于很多老师对学校的各项活动不热心,觉得与自己无关,即使不得不执行,也是敷衍了事,甚至怨气十足。和以前相比,清华附中的德育教育系列仍然存在,但实质早就变味儿了,只剩下形式,没有了实际内容,说句不客气话,这样只讲形式不讲实效的活动,真的不如不搞!我们有投入,就要考虑产出的问题,只投入不产出,要它做什么!这里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对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实行素质教育,认识不够明确。所以今天我要提出这样一个话题。

1.什么是素质教育

我们天天讲素质教育,但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并不是很明确的。我们查一下辞典,“素质”一词有三种解释,①指事物本来的性质;②素养;③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①③两种解释,强调先天就有的,显然与教育无关,因此,我们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所指的应该是“素养”,也就是平日的修养。我们提倡的素质应该指的是这种平时养成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以及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养成教育”。过去没有什么“素质教育”的说法,但是,我们一直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我们的教育方针。其实,说白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高素质!如果能够真正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就是突出了素质教育!

2.素质教育为什么步履维艰

道理非常明显,也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但如此明显的道理为什么在具体实行的过程中却变味儿了呢?

从素质的定义我们知道,人的素质本来就是一种综合性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但它的确又时时在对人的学习工作生活起着作用。目前,什么是高素质的学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有些也的确难以用一个具体的标准来衡量。体育还有各级运动会和各种竞赛,大概可以看出某些人在某一方面的特长,但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已经相距甚远了;德育就虚得很了,每年的德育大检查,注重的是看总结听汇报,从报表上了解进行了哪些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至于学生实际的能力,道德品质,本来就很难检测,在目前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下,恐怕就更没有人去想如何找出更有效的办法进行考查了,长此以往,以至于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于出现了“全校师生齐动员,一齐糊弄检查团”的怪现象。只有智育,有一个高考的硬杠横在那里,高考考好了,升学率上去了,一俊遮百丑,学生、家长高兴,老师脸上有光,校长在外面说话腰板挺得也直。随之而来的,“顶端优势”的作用就显出来了,学校的声名鹊起,好学生纷至沓来,进入良性循环。

大概也正因如此,所以各校把目光都盯在了智育上,德育和体育都成了智育的陪衬,即使有些学校,有点远见的校长,也只是虚应故事,既要高考的升学率,又要出几个体育尖子,出几个艺术尖子,各类竞赛拿几块牌子,以为这就叫“素质教育”了,就很有一些志得意满的样子了。但是,真正较起真儿来,从每一个学生角度考察又是如何呢?几年来,我们看到的,学习上的尖子生有几个能轻轻松松地跑下一千五来的?而那些体育尖子、艺术尖子,又有几个学习成绩能对付到及格的?每次运动会,各班体委反复动员,项目总是报不满;每年新年联欢会,各班文委常常为节目发愁;学校里号召公益劳动,响应者寥寥无几;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满口脏话等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随处可见。上一届高三,按照惯例,我们任课老师到各班去给学生拜年,进入第一个班级,就被“热情”的学生劈头盖脸地喷了满身的泡沫,徐校长眼镜都被糊住了,一位女老师转身逃走,被学生追上,喷的头发、后背都是……我和一位老教师非常气愤,因此中止了这每年一次的团拜。今年,高三老师没有再集体去给学生拜年,但在语文组门口,我仍然看到高一某班的同学满楼道撵着人喷泡沫。这种拿着无聊当有趣的行为,难道能说是素质高的表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降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同时,也向我们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

3.怎样才算是素质教育

那么,怎样做才能算是素质教育呢?我认为,我们搞教育的人首先要认清,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素质是后天培养的,而不是那种先天赋予的特性。

教育,是对人才的培养过程,是要使受教育者按照预先规划好的方向成才的过程。“教”字是一个形声字,从“攵”“孝”声,“攵”字是一个象形字,是一只手拿着一根棍子的形象。过去讲“棒头出孝子,不打不成人”,就是这个字的一个形象的注解。当然,我们的现代教育不允许打骂,但这个字仍然在昭示着我们,教育是要有些强制性的,决不能放任自流,实际现在的工具书中对教育的定义也仍然包含着这种强制性。“使受教育者按照预先规划好的方向成才”,完全放任自流成么?只不过现代教育要求这种强制性更加人格化,人性化,变过去的打骂教育为批评引导罢了。因此,那种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与我们的现代教育观念背道而驰的。

素质教育既然是教育,就应该是在对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注重道德品质,身体状况,学业成就等各个方面的训练。这才是全面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提高了,才真正标志着人的素质提高了。当然,我们中学毕竟是基础教育,我们所说的高素质,应该站在基础教育这个基点上来衡量。我们要求全面发展,也不能脱离中学生这个特定对象,也不能脱离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备顽强拼搏的精神,并不一定要求学生都能成为理论家;我们要求学生有强壮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并不一定要求他们都能成为国家等级运动员;我们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不一定都能在各种竞赛上去拿金牌。

我们尊敬的万校长曾经说过:“要树立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思想,树立素质观念。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是否成绩好,是否能够考上大学,还要关心上大学后能否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要着眼于在中学为学生打好那些长远起作用的带有根本性质的基础,这就是在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应有的素质。……很明显一个人的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有知识,要有能力,而且还要有长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日积月累的事情,有很多无形的东西,一个学校素质教育好坏的标准不能简单的用表面的东西来衡量。我们的教师如果都真正认识了这个道理,就能克服自己无所作为的观点,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上;就能克服自己浮躁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地研究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坚持以育人为目标,以养成为手段,逐渐形成一种风气,我敢断言,我们清华附中的前途大有希望。

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养成

还是讲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东西呢?”学者回答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在场的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位老先生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老先生所说的这些,无非是告诉大家,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也许有的同志会说,这位老先生说的是幼儿园嘛,和我们中学有什么关系。其实,从幼儿园到中学,都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对于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来说,都存在一个养成的问题。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更何况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校、老师一发号召,立刻就能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并能坚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实行下去。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才会使人终生受益。要做到这一点,当然就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当甩手掌柜的难度要大多了。

原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谈到,在审阅博士论文时最头疼的是要为学生改病句和错别字。至于有的论文词不达意,不知所云,难以卒读,尤为导师所苦。他认为,这样的人才恐难获大成就。和一些目前在大学任教的老同学谈心,他们也有同感。其实,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正确表达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都是我们对学生要求的最基本的习惯,也是要求我们平时注重培养的学生素质。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就难以获得大的成就,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就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人的各方面能力往往是相关、相通的,我们如果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那些平时写字认认真真,一笔一划的同学,往往在做其他事情时也会有条不紊,一板一眼的。其他学科学习不错的同学,只要他真的肯在语文学科上下点功夫,语文成绩照样可以很快地提高上来。我刚来附中的时候,882班的许纲,语文瘸腿比较厉害,在一模以后,他要求我给他补一补课,对我说,他的语文成绩从来没有超过60分的,(当时语文总分120分)高考时他的语文只要能得72分,就肯定能够考上清华。我分析了一下他的情况,认为他主要问题在于平时对语文投入少,学习又不得法,因此,和他约了半天的时间,针对他存在的问题,从复习思路、学习方法上作了一些指导,告诉他,从他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把复习的重点放在那些方面,更能有效的提高。回去以后,他实实在在地按照要求去做了,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努力,在高考中语文得了95分,当然是稳稳当当地进了清华,分数下来时他高兴极了,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我当初给许纲指导时有人存有疑义,觉得一直学不好语文的孩子,你不给具体的补课,只讲如何去学,怎么可能在一个多月时间内提高一二十分呢?但我对他却十分有信心。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从他其他学科的学习看,他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也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他有想要学好语文的强烈的学习要求,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愿望的情况下,只要加以正确的指导、点拨,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他的成绩肯定能够提上去。反过来说,有些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只知道死记答案,一点不会变通,学习成绩当然上不去,但这是智力问题吗?绝不是。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都是这一类。近些年来的教育口号叫做终生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生会学习,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今后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寒假里在《中青在线》bbs网站看里一些关于企事业单位领导与应聘的大学生们的对话,也深有感触。现在相当一部分单位老总不肯要应届毕业生,引起了不少大学生的不满,几位老总谈起原因,不外是:现在的大学生,多是高分低能,只会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自视又甚高,讲条件,争待遇,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作……这些当然反映了现在大学教育的一些弊端,但我想,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恐怕也不至于如此。当然这些人说的并不是我们的学生,我们也没有必要把整个基础教育的问题都揽到自己身上来,但是我想,作为一个中学,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学生教好,我们要树立对学生终生负责的思想,树立素质观念,坚持养成教育

[1] [2] 下一页


,这样才无愧于自己的道德良心,才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三、重视养成是附中的传统

作为附中校友,我总喜欢讲一讲传统。其实,作为中学教师,我们附中有很多老师的做法值得效法。记得我们第一次上化学课的时候,王鸿奎老师就告诉我们:“化学好学,实验难做;实验好做,习惯难养成。你们如果想学好化学,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班有一个高干子弟,从来不洗衣服,每到周六,把脏衣服打成一包,带回家去,让保姆洗干净后周一再带回来。王漱稹老师发现了这个情况,在生活课上,用这个同学的衣服做示范,手把手地教我们大家如何用搓板,洗衣服。从这次课以后,这个同学再没有把脏衣服拿回去过。不仅如此,由于当时要求学生全部住校,缝衣服,补袜子,拆洗被褥,这些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很多同学都是在学校的生活课上学会的。今年初五我们班同学聚会,回忆起这些,大家都感到附中三年的住校生活对我们的一生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再比如说早锻炼,我们那个时代的同学大概很难忘掉赵晓东老师那洪亮的嗓音,每天早上6点,赵老师的声音伴着起床铃声响起。说实在话,数九寒天,真不愿意离开那温暖的被窝,但是,在老师的督促下,还是不得不起来,到外面去跑步。我们班每天早上的路线是从附中门口跑到体院桥再跑回来,一共三千米,而这样的坚持锻炼,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体质,更磨练了同学们的意志。我们说现在的孩子缺乏吃苦精神,毅力品质差,有没有从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找找原因呢?辽宁的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班主任魏书生,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要求学生每天早上坚持跑步1500米,风雨不误,称之为道德长跑。他认为,这样跑步的意义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对学生日后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看法是很有见地的。我们学校的早锻炼,坚持了几十年,也是在最近几年才“悄然隐退”的,在九十年代初,每天早上5点50左右,体育组的两位老先生就准时来到学校,6点起床铃一响,住校部的老师就开始督促大家起床,出操。一直到94、95级还在坚持。我的孩子是94级学生,并不是什么优秀运动员,但直到现在,他有时候工作清闲了,觉得体能下降了,就要坚持一段时间跑着上下班,从我家到他的单位,全程12公里,他用一个小时出头的时间就可以跑下来。这些,和他平时坚持锻炼分不开。我想,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能坚持每天一定量的体育锻炼,还至于在操场上跑两圈就叫苦连天嘛?也正是94、95级这一段时间,李学森老师担任我校奥班的班主任工作,领着学生跑步成了他的每日常规,当时我真的很佩服,在我的印象中,那一届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成绩,都是很出色的。我觉得,我们学校应该有专人负责,认真回忆、总结一下我们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哪些做法是好的,应该坚持下去;有哪些做法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有哪些做法过去做得很好,现在却不再坚持了,又是为什么没有坚持下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今后我们的工作提供一个参考。

四、对今后的一些想法

其实,这里的话有些前面已经提到过了。我们都是清华附中的老师,清华附中的荣辱兴衰,和我们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清华附中的兴旺发达,又要求我们在座的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又要依靠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正因如此,我才想在这样的场合占用大家的时间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虽然在前面我们列举了一些事实,说明我们的现状的确不容乐观,但我并不是说清华附中现在已经不可救药了,只是希望“揭出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而已。我们寻找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不是鸡蛋里挑骨头,故意和哪位老师过不去,目的还是在于今后进一步改进工作,使清华附中越办越好。

前一段时间和几个学生家长谈心,他们对附中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说这些话,他们也是做了比较的,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在初中的同班同学进行比较,他们发现,现在在其他学校上学的同学,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而谈到学习,老师只知道让学生每天大量的做题,什么学习方法,根本没人提起。这几个家长的话让我想起已经毕业的一些同学们讲他们在大学的感受。北京市录取到各高校的学生分数低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我们前几年有一个学生以320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专班,我和他了解了一下,他们班外地来的考生都5百多分,可是,他很自豪地说,班里那些书呆子,脑子一点不会转弯,就知道死记硬背,稍为灵活一点的题,就得向我请教。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但是,我今天讲话的目的不在于评优摆好,而是想找差距,找不足,寻求改进的方法,因此,目光就不可能集中在这些地方了。

1.教学上的减负,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

这又是一句众所周知的大实话。时间是最公平的,它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一天只有24小时,绝不会给某个人多一分,也不会给某个人少一秒。而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如果把精力都投入到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上,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其他的活动。常常听一些老师抱怨课时不够,抱怨学校活动太多,和教学争时间。这里的确存在一个协调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提起附中昔日的辉煌,我觉得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万校长坚持26学时,为附中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我至今记得,每天下午,班主任都要到班里撵着学生到操场上去活动。每天下午两节课后,操场上总是相当的热闹。正因为有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各个学科的兴趣小组才能兴旺的办起来;正因为有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学校各式各样的代表队才有了生存发展的空间;正因为有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那时代的学生生活活泼充实,丰富多彩,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清华附中,也由60年建立高中,短短5年时间,就成为远近闻名的京华名校!因此,我觉得学校在今后的课时安排上,还是要严格把关,不能随便就增加课时,更不能因为某一位、某一科老师要求就增加。课时不能增加,教学任务却要完成,教学质量不能降低,这就对每一位任课老师提出了要求,使大家不能不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在提高效率,讲求方法上下功夫。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一个有所建树和创造的优秀教师。胡新懿讲一个老师在每堂课讲课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固然有些夸张的成分在内,但是,每堂课都变成老师的一言堂,不给学生咀嚼消化思考的时间,也决不会有什么好的教学效果。王铁人当年有一句名言:“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学校如果能在这方面施加一点压力,使我们的教师也摆脱题海的困扰,都能认真研究点问题,形成自己的风格,甚至可能因此成为教育家呢!

2.激发学生兴趣,开辟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又是一句大实话。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在回顾附中传统的时候,我曾谈到过附中当年的课外活动,各学科的兴趣小组,各种代表队,可以说是龙腾虎跃,生动活泼。后来,各学科开选修课,开辟第二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也有相当大的作用。现在我们学校着手搞的“校本课程”,从作用上说,也应该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联系起来。当年,我们班同学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物理课外小组的活动。矿石收音机的制作只是入门,但从此就一发而不可收,知道了还有二极管,三极管,电子管,晶体管,电阻电容……同学们节衣缩食,剩下一点钱,到丁字街一个处理旧电子元件的商店,买来一些零件,自己就学着装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收发报机,步谈机等等,我们做的收发报机在附中发报,到香山可以收到,步谈机可以在宿舍楼和教室对讲,当时作为十几岁的孩子,在宿舍楼能听到教室里传来的声音,简直可以说是欣喜若狂。毫无疑问,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十分温馨。从我个人来说,到农村插队,搞科学试验,挖丰产坑,实验一埯多株;试制920农药,5406菌肥;到工厂后为了解决汽车配件问题,试验低温镀铁……我亲身参加的这些科学实验活动,在现在看来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当时,一无设备二无资料的情况下,难度的确是不小的。而能够坚持下来,并且都能做出相当的成绩,和当年附中养成的能力、习惯是分不开的。因此,我认为,今后无论叫兴趣小组也好,第二课堂也罢,还是叫校本课程,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开办起来,充分发挥每一位任课老师的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是附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3.素质的培养是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我之所以提到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养成,目的就在于强调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毋庸讳言,我们的教育教学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有的时候也会有不得已的情况,但我们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明确的,我们大家都应该了解,教育本来就是一个长线工程,素质教育当然也不例外。更何况良好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需要长期的诱导和培养。作为教师,我们就一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把养成教育贯穿于我们整个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只有引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一届一届传下去,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够进入良性循环,走出一条真正有清华附中特色的办学之路来。

搞好素质教育,不是一个两个人努力就能够解决的事情,它需要我校全体教师达成一个共识,齐抓共管,形成一种学校有总体规划,落实有具体措施,每个部门、每个学科、每位老师都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自己的份内工作来抓的局面。正因为它是一个长线工程,所以养成教育一定要落在实处,坚持不懈,而不能说空话,走过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应该注重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不仅仅是那么几个尖子生。习惯的养成,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是耳濡目染的熏陶过程,是言传身教的引导过程。它需要每一位老师兢兢业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言必信,行必果,用自己的知识教育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展示个人的风采,只有这样,我们清华附中的教育事业才可能兴旺发达,我们这所京华名校才可能百花盛开,春色满园!

     

上一页  [1] [2] 


【素质与养成】相关文章:

浅议中学生良好学习素质的养成08-15

论职业院校学生的“六性”素质体系及其养成途径08-26

养成好习惯02-17

厨师养成记02-18

“公主”养成记02-27

好习惯是这样养成的08-13

以人格养成人格08-13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08-15

培养兴趣养成习惯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