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探索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中探讨

探索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中探讨

时间:2022-08-17 13:50:44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索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中探讨

                    

探索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中探讨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也在我的教学中不断的尝试着——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归纳、分析和整理,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和探索的机会,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去学习呢。

一、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用富有童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主体心灵,浓厚自主学习的氛围

现在的儿童都非常聪明能干,错与对、是与非等都非常的清楚。他们一个个都是有着奋斗目标和丰富情感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人。现代教学观提出,“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个体,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是真正教育的条件,而且是教育根本目的的内在规定性。”所以,我们在和孩子的接处中首先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这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在我接到4年级1班的教学任务时,听说“骆凯既是一个成绩差,又是一个不听话的讨厌鬼,且懒散、又爱打人”,当时我也对他有些心灰意冷了。我真得要放弃吗?不,我一定要让他跟上队伍,于是,我第一次把他叫到跟前并指着他书写潦草的课堂作业说:“小凯,老师在你的本子这样乱画钩,对你负责任吗?你高兴吗?他低着头说:“不高兴”。我又轻声细语地对他说:“你这样对待老师教给的任务,老师看见了会怎样呢?”从他的眼睛里我看见了他悔改的决心。从那一次后,他的书写有了进步。某天,在数学练习课订正答案时,一个声音打断了所有孩子们为自己答对而高兴的劲儿。“林老师,古涛没做!”“我会做了”,此时此刻我没有对他板着脸,还为他向孩子们辩解说:“他做了,他可能做在心里那本本子上了”。我没有追问他为什么不写,只是轻轻地对他说:“我知道这道题,你肯定会了。你们是相互检查,你这样,她怎么能检查呢?但是你知道王凤娟会做这道题吗?”古涛摇了摇头。于是我说道:“王凤娟,请你把你的作业本拿给古涛检查一下!”当王凤娟把书写工整、解答正确的作业交到古涛手里时,小古涛不好意思的笑了。我想王凤娟的作业就已经代替了我的“严肃教育”,这是一种完全带上了富有童真的纯净真挚的师生情感的教育方式。我们坚信:“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

二、激发学生自学探究的兴趣——融入儿童的情愫,尽可能多地让数学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做法也多姿多彩。但如果我们仍然把追求考试分数作为教育的全部,那样学生是毫无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的,相反学生头脑里生来具有的主体需要和主体意识却在这样的学习之中不断地被弱化,他们感觉不到数学与他的喜怒哀乐还有关系,感觉不到学数学除了会答题之外还有别的什么用处。一句话,数学虽然走进了他们的视野,却没有走进他们的心灵。如果走进学生生活,从中挖掘数学,展现数学的生活底蕴和魅力,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体验就不是在做题。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学生对空间的想象力极差,让他们去一步一步照常书的步骤来做,不尽没兴致,效果也不佳。在我强调角的度量时的重点后,巩固练习时,对孩子们说:“三角板,是你们的学习用品,已经跟了你们很久了,今天我们来比赛,看谁最先正确量出它的角是多少度,最快最准确就得1分?”孩子们积极性一下就提高了,立刻就开始动起手来。得第一名的小组代表,有的说要继续努力要不然别的小组会赶上的,不理想的小组组员有的说再得3分就和第1名一样多了,有的说不行,还要多得几分,因为第1名的小组还会再得。发展的眼光!这可不是单纯数学的知识技巧,培养了孩子们从小就有竞争意识。这里,不经意的提问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充满了智慧的本真?它怎么就把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的心联系的那么紧?把孩子的心与数学联系的那么紧?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今天的数学课已满足了这些孩子们的情感需要,融入了儿童的情愫,而且,从孩子们的眼神里我感到数学已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这正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所指出的那样:“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总之,如果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就像个窝窝头,不是牛奶、巧克力,孩子们不喜欢吃,相反如果让数学走进生活,孩子就会抢着吃争着吃。

三、拓展自学探究活动空间——提供大胆实践的机会,提倡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是指学习个体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从自身的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出发,借助系列外部行为(观察操作、猜测验证)予以自我内化,经过自身思维碰撞、认知冲突、直至豁然开朗的顿悟等心理活动,从而获得对新知的理解。在探索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该予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让所有的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首先应给学生探究的充足时间。任何发明创造都需要足够的时间保证。同样,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才能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三角形面积公式,应用它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三角图形面积的计算。但是我却认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用去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自准备的三种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拼以前所学过的图形,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当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但决不是喋喋不休的游说,而应该是为学生创设“阶梯式”问题串,通过学生一探再探展开切实可行的探究。在课堂上我们会遇到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后结果并不理想的现象,但从学生体验数学价值的角度而言,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当然,如何在一堂课内尽可能将多的时空留给学生而又能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功底,即收放自如、点到为止的调控与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

其次,给学生提问的自由。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惑和不解,思维处于一种“愤悱”状态中,急需知道为什么,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问的自由。只有在一次次的释疑中,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才能让学生敢于去尝试下一次的精彩提问。如教学《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我先让孩子们去不同的商店调查500克海飞丝去屑洗发露的价格和500克黄豆酱油的价格,不同的商店,不同的时间调查的价格肯定有所不同,然后,我让学生观察哪一位同学调查的价格最低,让学生讨论、比较后进行汇报,通过观察、讨论学生得出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法则。艾丛艳说道:“先比较这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如整数部分大,这个数则大;如整数部分相同,就比小数部分,十分位大这数则大;如十分位相同,则比百分位……”刘银说道:“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教师随即请他说出自己的比较方法:“我先求出这两个数的平均数,然后再把这两个数与平均数比,如第一个数大于平均,而第二个数小于平均数,则第一个数比第二个数大,反之,则第一个数比第二个数小,“老师,是否也可这样说呢?”同学间各为自己辩解着,我及时表扬道:“你的发现真有创意,你的解释也不赖,都很了不起……”,肖鹏又举手道:“老师,我觉得还可以给出这两个数加上同一个数,在来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行,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徐盈说。“林老师只是比法,又没说用最简单的方法,我这也算一种吧?”肖鹏立刻辩解道。哦,多么精彩的提问和发言!如果课堂上不给学生提问的自由,又怎会发现学生如此细微的观察和缜密的思考呢!

最后应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自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无论是对生活情景的感悟,数学问题的发现与分析,还是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选择等等,都存在个性差异”。可以讲,“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发现学生所具有的鲜明的个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承认学生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显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的统一目标和要求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提出的目标不应简单化,而应有针对性、层次性,体现个性差异性,要让学生感到有选择性和挑战性。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已非常了解,这时我们没必要规定他们一定要照书本上去观察,让不清楚的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而让已了解的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所了解的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这样,对优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信任与一种挑战;而对另外一部分学生来说,在观察中也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

四、发挥评价激励功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乐趣,感受到学习小主人的主体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自学探究活动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身始终是充满快乐的。因此,在开展自学探究活动中,老师应利用充满激励性的语言、手势来鼓励和表扬他们。比如,“你真棒!”、“你已经掌握了获取科学知识的钥匙”、“你已经具备了科学家必备的素质之一——提问”等等。利用语言让学生体验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快乐,成了我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沟通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个勤奋好学、聪明可爱的小小探索者的未来。在自学活动中,不仅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之间也经常开展平等的对话,相互评价,相互勉励,如:“我同意××的观点!”“我还要补充”“要是把××和××的意见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这些面对面的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对话,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学习小主人的角色。

总之,自主探索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展示过程,是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探索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中探讨】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探讨08-17

浅谈物理新教材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08-18

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08-15

探索数学课堂 落实有效教学04-10

在探索中享受陶艺的乐趣08-22

习作教学中的点滴探索08-24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08-18

从英语学习的心理本质探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08-20

小学科学“探索-研究”课型解读暨教学策略的探讨08-18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讨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