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学校体育工作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及体育习惯养成的探析

学校体育工作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及体育习惯养成的探析

时间:2022-08-17 13:53:23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校体育工作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及体育习惯养成的探析

            学校体育工作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及体育习惯养成的探析                  曾东阳    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中学    412505 摘 要:     本文根据目前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较差的现象,作者通过从事体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所得出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是:第一步抓好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第二步是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同时阐述了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操作内容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意识,体育习惯,教师,学生 正 文: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现已在学校体育界中取得了共识。但要把它真正变成有效的学校体育实践,还有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而我则认为:要走好这一段路的第一步就是抓好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第二步则是抓好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就学生而言,则是指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体育习惯是学生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它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从心理机制上来说,体育习惯是一种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强化和积累而形成的。所以说: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基础上的。然而目前的现状却是:学生因受他们文化修养、道德规范、体育基础、自身素质和他们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局限性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致使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重智轻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差,体育意识更令人担扰,在这种状况下体育习惯的养成就成了一句空话了。所以我认为学校体育工作要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来扭转这种现状,以达到“全民健身”的目标。 1.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1.1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在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就应有意识的把思想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在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的同时,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 1.2   排除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提高师生的体育积极性。 学校体育的消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出于升学压力的应付式教与学。由于重智轻体、导致许多学校指导思想出现偏差,领导、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多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升学考什么,领导就抓什么;领导抓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生就学什么。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一概都是应付式态度,极大的阻碍了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②出于条件限制,将就着教与学。对于很多学校而言,由于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师资力量上的“贫泛”,导致许多的教学内容不能开展。学生也就只能学到零碎的、间断的、毫无系统可言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受到极大的制约。③学校的认识不足,管理不善。由于学校体育得不到就有的重视,加之管理不善,而挫伤了师生的积极性。教师觉得教多教少、教好教坏一个样,于是就能教多少就教多少,教成什么样就教成什么样;而学生则认为,学与不学、学好学坏也没什么区别,也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要想排除这些干扰,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条件差是可以改变的,总不至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老是:将就着“教与学”吧! 1.3     加大意识教养的力度。 1.3.1  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体育教学既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又要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 1.3.2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竞赛的参与不同于一般的参与,它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是技术、战术与身体素质的较量,也是意志的较量。而且这种较量是出于参与者自觉自愿的。因此也就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这里所讲的竞赛,不光是运动会等一类的运动型竞赛,还必须包括体育知识竞赛等以健身为主要目的一切非正式比赛。这种竞赛不仅参与面、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场地器材也不受条件限制。 1.3.3   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实践证明,要有效培养学体育意识,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首先,端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正确区分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 的关系,深刻理解学校体育对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在引导学生直接参加体育与锻炼,因为学校体育的根本在于实践。唯有实践,体育意识才会产生和发展,才会有体育习惯的养成。 1.4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情操。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的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4.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比如,组织校园体育节活动,在体育节期间,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开展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宣传教育、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图片资料展示等活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及体育意识;组织好课间操 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上好体育课,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介绍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内容;举行体育竞赛、演讲赛、图片资料展览等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 1.4.2  培养学生观赏体育比赛的能力。观赏体育比赛,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欣赏体育的重要手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体育比赛,要做到:①让学生了解基本规则,学习技术、战术知识,变“看热闹”为“看门道”。②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③组织好学生参加观摩比赛,在观看比赛前,对所观看项目的规则、技术、战术特点等作适当的介绍,使学生在观看时熟悉比赛的内容,激发学生观看的兴趣。观摩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时进行总结。④组织专题讲座。比如:如何欣赏球赛、体操比赛如何评分等。

学校体育工作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及体育习惯养成的探析

2. 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2.1  抓好习惯养成关键期的体育教育。        习惯的养成是从“他律”到“自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中小学期间是学生形成习惯的关键期,此时,他们求知欲望强烈,可塑性大,也最容易接受成年人的(特别是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训练。此期间,他们在生理上也正处于生长发育与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培养其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既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又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因此,在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施加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 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的确,适当的体育活动有益于脑力疲劳的消除,会使人们有动作更加敏捷、精确和协调,有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2.2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体育习惯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兴趣,才能使人有坚持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身体素质练习时,不妨一改传统的教育模式,而采取教师先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想各种动作,达到要求,完成任务。比如,先提出让学生两人一组共同完成需要两手和两脚同时着地的造型动作的要求,再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实践完成任务。如此,全班几十名学生就能做出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动作的造型,显然这时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劝了起来。那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想学、会学和要学。另外,要样内外的体育活动吵,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激发其主动性。在学生受到挫折时。在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3  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促使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的养成。       学校体育不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自学自练的能力。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严格训练学生。就以教师在示范指导中的诱导学生为例,学生在学练过程中,首先是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并经过自己的神经中枢,将外界刺激内化为一等系列的心理活动,此时教师要以科学的示范和指导来促进学生的内化活动。知识有其系统性,动作有其规律性,教师适时的“指点”,会使学生明白知识间的联系和动作间的关系,从而悟出学习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联想。通过联想,可使学生触类旁通,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活化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学》    金钦昌等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4.3         2、《体育教育学》    刘清黎等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4.3         3、《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4、《人是教育的对象》   乌申斯基,  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1989.         5、《体育管理学》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1999.

     


【学校体育工作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及体育习惯养成的探析】相关文章:

高中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08-18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课堂效率08-18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初探08-18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08-17

论体育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论文(通用6篇)09-21

试析体育公共关系意识08-18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探析08-24

学校体育工作计划08-21

学校体育工作总结06-01

学校体育工作总结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