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考分以外是什么

考分以外是什么

时间:2022-08-17 14:24:50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考分以外是什么

 ●谨以此文献给高三毕业班的所有老师    又一年的高考结束了。目送学生们紧张而又兴奋地走进考场,看着他们如释重负的走出考场,每一位老师或许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又是3年。    从高一到高三,3年又3年,这几乎是每一个高中教师的生活轨迹。3年中,老师们跟着高考的指挥棒不停地忙碌着,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考上大学,考上更好的大学,那根指挥棒指到哪里老师们就带领学生打到哪里。对许多老师来讲,升学率是惟一的目标,也是惟一的收获。    此时此刻,老师们已经到了疲惫的极限,最想做的就是好好放松一下。因为不久以后,他们又要整装蓄势,开始下一个3年的奋斗。    回想过去的3年,展望未来的3年,披星戴月,风里来雨里去,没有周末与假期,怎一个“苦”字了得?!每每问起毕业班老师的感想,都是“苦”字当头。    然而在采访赵谦翔老师的过程中,记者没有感受到半点的苦味儿。虽然他也和别的老师一样追求升学率,一样披星戴月,但他不觉得苦。他说:“除了分数以外,我还有别的东西。这些‘别的东西’让我享受着无穷的乐趣。”       只追求分数,学生赔我也赔    也许,很少有人能拥有比赵谦翔更丰富的过去: 1971年,下乡插队3年后,成为乡中学俄语教师,23岁的他走上了三尺讲台;1978年,30岁的他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寿终正寝的时刻,写下了教育生涯中的第一首《自勉》诗,发誓“此生尚余三十载,不教寸阴付东流”。从此他便走进了“把‘四人帮’耽误的青春夺回来的‘激情燃烧的岁月’”;1980年,调入吉林省永吉五中,开始了他的语文教学生涯,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认定了这辈子就做语文老师了,当然还要做班主任。    10年之后,他拿到了东北师范大学的学士学位。但是,“遗憾的是,我在最初教语文的13年中,教本,学本,惟本至上;编题,答题,惟考是图。本来诗意盎然的语文被我教得味同嚼蜡。上个世纪90年代初,横空出世的素质教育理念像一声春雷把我从梦中惊醒。”赵谦翔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他认识到,惟本、惟考的教育方式是不能培养出人才来的。他还算了一笔账:即使自己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教学上,到头来也只能在高考中比别人高那么一分半分。这样,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自己,都是“赔本的买卖”。    于是,在接下来的10年中,他开始了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探索:1993年~1996年,他带领一个75人的超级大班,尝试了一轮摸着石头过河的“改良”;1996年~1999年,他一人当了两个班主任,实施了一轮货真价实的改革。终于,“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课题实验通过了专家验收,而且在高考中大获全胜,他不但在分数上赢了,在分数之外,他还拥有了别人没有的东西: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提升了自己的品位。    改革为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他管自己叫“荣誉暴发户”:全国“十杰”中小学教师、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首届孺子牛金球奖得主、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吉林省劳动模范……10年来,带着不断加到自己头上的一项项荣誉,他在全国各地作报告几百场,“报告专业户”是他对自己的又一个不乏幽默的称谓。这些,就是一个3年又一个3年的奋斗结出的果实。    2000年8月,在北京,赵谦翔开启了教育生涯的全新篇章。2003年5月30日,接受记者采访的赵谦翔已经在清华附中度过了3年,此时的他信心十足,他的信心不只是来自于以前的成功。        从零开始    到清华附中,赵谦翔是带着功名和荣誉来的,但他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当时处于名利漩涡中却没有迷失方向的自己:“我一直知道我姓什么,我姓赵。”他觉得不能重复自己,要一直向前走,拿出新东西,“名气是分母,贡献是分子,名气大了,如果贡献不加大,数值就会变小。”他一直强调说自己是一只笨鸟,“因为我是笨鸟,所以我不能停下来,也就是说不能重复。”    赵谦翔也是带着自己的个性来的。开学之初,和学生、家长的见面会上,他告诉他们:“我的那些光荣称号,对于我来说,都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我和你们一样,从零开始,如果我重复自己,那我就不再是赵谦翔了。”为了让学生、学校认同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特级教师,赵谦翔使尽浑身解数奋斗了3年。        感悟清华    高一开学伊始,他便走进了“感悟清华”的主旋律。这是对自己“绿色作文”的继承和发展。    所谓“绿色作文”,就是让“做人”走进“作文”,让学生们把“心动”、“ 笔动”、“行动”统一起来,写出“纯天然”、“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其中一例便是他在吉林开创的《东方时空》感悟课。每天早晨7点到8点,是他带领学生们收看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时间,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学习机制。在培养学生“做人”方面成效显著,人做好了,学生写出的作文也不再“无病呻吟”。    清华附中就在清华大学内,从“荷塘月色”,到王国维的纪念碑,人文底蕴深厚的清华园给赵老师的语文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教材。    “悟乃‘心’与‘吾’之合成。从左往右看,‘思考的我’;从右往左看,‘我的思考’。前者的意思是做思想者,后者的意思是‘我的思想”,即有个性的,与众不同的思想。”这是赵老师对“悟”的独到见解。    “感悟清华,说到底,不是‘升学’的目标,而是‘育人’的目标。”“清华精神是一种境界,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境界。如果你仅仅是喜欢、向往、羡慕,而心里真正追求的还是要当追星族,还是要‘跟着感觉’潇洒走一回,那即使你天天在清华园里来来回回,还是无法成为‘清华人’;即使三年后考上了清华,说不定还会掉下来——清华每年都有10%的人得不到毕业证。只有用清华精神把头脑中的其他东西置换出去,才可以做真正的‘清华人’,有了清华精神,即使你考不上清华,也照样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听着赵老师的话,记者想,学生们跟着他,经过3年“感悟清华”的洗礼,即使考不上清华,但只要带着清华精神上路,必将受益无穷。        为“暗无天日” 的高三增添点色彩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转眼之间进入了高三。老师编题-学生做题-老师讲题,师生共同掉入了题海之中。除了做题还是做题,除了考试还是考试,学生的感觉是“暗无天日”、“水深火热”,大环境如此,赵谦翔当然也是无奈。但他还是不忘给学生一点有颜色的东西。    他给高三学生出的第一个作文题就是《感悟清华青铜书雕》,让同学们有机会去校园里游玩观赏,而游玩的目的,是感悟人生。    接下来,从“暗无天日”入手,让学生从中找出《高三的色彩》。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高三生活肯定也有彩色的一面,只有寻找到这彩色的一面,生活才会有动力。赵老师给学生讲,“高三是黑色的,这几乎已成定论,说他是红色似乎不符合事实,但是,黑色并不一定意味着索然无味:因为黑色是各种颜色的综合,因而是最深刻的色彩。”学生们恍然大悟。    元旦,大片《英雄》出世,他给了同学们一次看电影的机会,理由是写作文。这给学生们枯燥的题海生活增加了一些诗意,而学生们也写出了一大批异彩纷呈的电影评论。3年的收获初见    语文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渠道,而班主任工作又拓展了语文教育的疆域,班主任工作关注的是“做人”,所以,语文教育与“做人”不可分割。这是赵谦翔的教育理念。他给学生的东西,很多都是考试考不出来的,但是,却会走进学生的心灵。    今年年初,在赵谦翔55岁生日的时候,学生们的行动肯定了他 “育人”的成功。那天,他们班的“全体儿女”在送给“父亲”的纪念册首页上写道:“父亲,谢谢您!您的双肩沉默而坚强,撑起了家的屋脊,更撑起了儿女们心中的天空。”    一位父母离异的女生,是赵谦翔帮她走出了心理困境。她写道:“以前,我骂过您,是因为我不懂,今年我18岁,开始懂了。懂你,使很多人幸福。”    一个非常聪明的男生,曾一度与社会上的小混混纠缠不清,后来立志考清华。他写道:“我这样一个惰性足、无定性的人,如果没有您这剂良药,一定又会像初中一样病得不成样子……”    看着这些话,赵谦翔觉得:“3年的时间,他们走进了我的心里,我也走进了他们的灵魂。”        最后的一课:师生同释“诗意人生”    2003年6月3日,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天,赵谦翔给他们上了高三语文的最后一课。离高考还有3天半的时间,他没有把这宝贵的最后一刻献给高考,而是用来总结他们的“诗意人生”。    何谓“诗意人生”?赵谦翔的解释是:3年来,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把学生和自己都当作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来看待,因此整个高中的学习生活本质上是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教学相长:我们互相启迪,互相激励,共同进步。我们充满激情地求索知识、探讨做人,书写着自己的人生诗篇,同时也不止一次地以我们真诚而又清新的笔墨,书写过文学诗篇,以此来追求和营造着诗意的高中生活。        他曾经是也仍将是高考的赢家    在成绩方面,赵谦翔不会落后于别人,事实已经证明,能够“育人”的教育理念,在高考中不会失败。曾经有位年轻教师给赵老师写信,诉说自己在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并认为改革之所以难以实施是因为自己没有赵谦翔那么出名。赵谦翔说他错了,“我是因为改革而出名,而不是因为出名才改革”。    他的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经受住了高考的考验,在1996~1999年段改革的时候,当时的领导也表示怀疑,为了不出差错,校领导决定,赵谦翔的90个学生在高二时提前参加高考,结果他赢了。这些,在赵谦翔的预料之中,因为他搞的素质教育不是“蹦蹦跳跳”,也不是“说说笑笑”,更不是简单的“减负”,“素质教育是需要费些力气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个性,学生学到的要远远比做题学到的多,岂有在高考中失败的道理?”    现在很多人都在鼓吹作文技巧、快速作文,还有人喜欢“压题”。对此,赵谦翔有句名言:“谁压谁是骗子,谁信谁是傻子。”他的理由是:“技巧要靠人来掌握,如果学生的心中没有真情实感,学多少技巧都没有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重要的是在平时提高学生的素养,内在的东西提高了,外在的东西就好做了。我们不是抛弃形式,而是从内容入手带动形式。”        找一个新的起点从头再来    高考已经结束了,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赵老师打算做些什么呢?    “第一件事情就是反思,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过程、成果,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带到下一个3年中去实践,然后再提高。”赵谦翔说,“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考试之后完全放松,宝贵的东西就都流失了。”    赵谦翔在过去的3年当中留下了几十万字的文字资料,包括他所有的作品、日记、工作记录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就是除了分数之外他留给自己的东西。    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这就是他的工作的全部内容。    “新课标”是他的下一个目标,他谦虚地说:“如果按照新课标衡量,我连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都称不上,更遑论什么特级教师,我必须从头再来。”        后 记    赵谦翔是名师,但他和我们一样生活在高考指挥棒下,他也不可能抛弃对分数的追求,否则,这个社会将没有他的容身之地。所不同的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把教育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作为自己不求进取而甘做“教书匠”的理由。他所想的只是尽一切办法做好他能够也应该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赵谦翔的成功,是因为他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与执著,是因为他的“玩命工作”的精神,他的座右铭就是“我是一只笨鸟,我要先飞,要不停地飞”;他的成功还因为他要追求分数以外其他的东西,除了教“文”,他还要育“人”;他的成功也验证了“创业务必乐业,乐业势必辉煌”的道理。        ●赵谦翔名言?        学生是老师的镜子——他们能最真实地反映出老师的教学面貌和心灵世界。?        学生是老师的鞭子——他们能切中肯綮地褒贬优劣,激励老师不断完善自我。?        学生是老师的影子——“亲其师,信其道”,他们会如影随形地追随老师的脚步。?        学生是老师的柱子——归根结蒂,只有他们才能支撑起教师事业和精神的大厦。         (来源:《中国教师报》)       


【考分以外是什么】相关文章:

以外婆为话题作文05-01

以外婆为话题的作文6篇08-24

高考分作文05-14

关于高考分数查询08-25

中考分析作文五篇09-02

【精选】中考分析作文4篇09-05

中考分析作文4篇09-01

中考分析作文三篇08-26

中考分析作文8篇08-24

中考分析作文四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