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我家出了六个大学生”

“我家出了六个大学生”

时间:2022-08-17 14:26:01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家出了六个大学生”

在鄙薄知识的“文革”年代,这户农家坚持着对知识的信仰。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这个家里陆续走出了6名大学生。回忆起这段经历,现在早已成家立业的兄弟姐妹们不约而同地说起了他们的父亲——林明华。

    硬朗的身板,向后梳着的整齐的头发,笔挺的蓝色中山装,左上个口袋里还插了一支钢笔——80岁的林明华给人感觉像是一名退居在家的学者。不过在他眼里,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大概就是6个子女了:     大儿子林建荣,47岁,台州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毕业,本科学历,温岭市新河中学(省重点中学)教师。     二儿子林建成,44岁,台州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毕业,本科学历,新河中学教师。     三儿子林建光,39岁,浙师大物理系毕业,本科学历,新河中学教师。     大女儿林海瑛,50岁,台州卫校毕业,专科学历,台州医院主治医师。     二女儿林建军,41岁,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计算机硕士,现在美国国家实验室工作。     三女儿林雪雯,35岁,浙江万里学院毕业,专科学历,温岭市技工学校教师。     儿女们都一致说,他们有一位不平凡的父亲。 峰回路转 师范生涯改变生活轨迹     林明华的童年是在温岭市新河镇农村度过的。他回忆说,自己打小就喜欢读书,但是读书的机会并不多。

“我家出了六个大学生”

    那时候抽壮丁抽得紧,他的大哥躲外面去了,二哥在念书,家里的生计更困难了,只能供一个人念书。所以只读了一年的私塾,林明华就辍学了,帮着家里种田、干活。“我很想念书的,但是又不能说出来。” 林明华说。     一直到了17岁的时候,转机出现了。林明华的父亲担心他会被抽壮丁,想把他弄到学校里去“避难”。就这样17岁的林明华进入了当地的洋屿田小学念五年级。即使在念书普遍很晚的当时,他也算是个“大龄”小学生了。1943年,念了两年小学后林明华终于如愿考进了温岭简易师范学校(温岭师范的前身)。     算起来,这也是林明华这一生中接受的惟一的一段完整的教育。他在那里学习了语文、数学、音乐和美术。这段生活也改变了林明华的生活轨迹。4年后毕业,他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先后在温岭、黄岩、绍兴等地教过书。1949年上半年,林明华回到温岭参加革命,并被安排到粮食系统工作。不久他来到新河镇粮管所,在那里一直干到1985年离休。 耳濡目染 孩子们打小多才多艺     多少年后,当他的孩子们说起自己的父亲时,他们的第一句话几乎都是惊人的相似:“他自己很省的,但一关系到你的学习,他一定是有求必应。”

    林建光回忆说念小学的时侯正办文体班,他想学小提琴,试着向父亲提了提。“结果我咬咬牙,给他买了。”林明华笑着说了下去:“花了整整40块钱,琴是30块,皮套是10块。我记得清清楚楚,因为一个月工资才47元呢,8口人全靠我一个支撑。”     为这种事老伴可不止一次和他吵过架。比如说买书吧。《人民文学》、《少年文艺》、《报刊文摘》……当时有点名气四五种报纸杂志他们家全都订了。差不多花了两个月的工资。小女儿回忆说,小时侯他们家经常人来人往,尤其是小孩子,都是跑来借书看的,都成个小小图书馆了。每天做完作业,林明华就让他们选自己喜欢的文章读一读。这对孩子们是种无形的熏陶。     更多的时候是他亲自当老师。教画画、教写字、教乐器、教唱歌、教下棋。林建成说,自己还没上学就被父亲带着练习大字了。“父亲的要求很严格,没练好的十一二点也要把你抓起来写。”家里穷,买不起字帖,林明华就从报纸、杂志上把书法作品剪下来,按照楷书、隶书、篆书贴了好几本给他们练。几个兄弟姐妹打小就练了一手好字。大哥林建荣更是在12岁时就能到外边写大字卖对联。有一次,他和大姐还到了邻县卖字,人家希奇地不得了,争着买着俩孩子的对联。     别的不说,现在都在新河中学教书的三兄弟就各有一手绝活。大哥下的一手好棋,绝少对手。二哥擅长声乐,大学时拿过省里的汇演一等奖,在温岭也得过好几次第一。三弟的书法很出彩,曾是浙师大书协的会长,新河镇抗倭名将张东瀛的故居就是他题的词。虽说教的都是理科,三兄弟却差不多把“琴棋书画”四绝都给配齐了。     艺术的氛围也让这一家子其乐融融,林明华说“文革”时外面天昏地暗。他们一家子就躲在家里,一个唱歌、一个拉二胡、一个吹笛子,倒也自得其乐。到现在他们还兴致不减,接受采访时林明华的背后就放了两把小提琴。“大的是小女儿的,小的是孙子的,我呢,拉拉二胡”。 一波三折 几个子女差点没学上     几个小孩念书的时期恰好碰上文革。那个时代让他的好几个孩子差点失去念高中的机会。如果不是孩子们的争气和做父亲的想方设法,恐怕他们今天的生活都会是另外的样子。

    最初的事情发生在他们的大女儿身上。17岁的林海瑛初中毕业后想继续念高中,当时念大学要靠村里推荐,尽管毕业时林海瑛还考了个班级第二,但上头还是不同意,说还是让给男孩子读吧。结果另外选送了几个去新河中学。不想当时农村普遍觉得念书没大用处,加上经济比较紧张,即使孩子被推选上了也不一定让他们去。新河中学一开学才发现居然有十多个位置空着,再一查,成绩好的都没推上来嘛。这才额外招了几个。这样,林海瑛在开学好几天后意外地重继了自己的学业。     大女儿上学了,没想这事还影响到了3年后长子林建荣的就学。那时正碰上邓小平出来工作,就学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采取考试加推荐的政策。林建荣初中毕业后参加考试,上了。发来的录取通知书却被村里扣下了,他们答复说“你也念了书,你女儿也念了书,儿子还要读,怎么不让个机会给贫下中农?”一口给回绝了,反而另推了一个成绩不好的。这遭到了当时新河中学校长叶如兆的抵制。但没村里的推荐,林建荣还是上不了学。在叶如兆校长的关心下,新中安排林建荣在“延期班”念了一年。结业后林建荣不得已又去外面打了一年工。这期间林明华为儿子的学习四处打探,终于得知大队里还有一个名额空着。这才在第2年开学后两个月后把儿子送进了新河中学。     接下来的几年间,林建成、林建军经历了同样的遭遇。村里的反驳很简单:“高中是给你们一家开的吗?”不过他们的转机则更具戏剧性。林建成念书时各地正在大兴“文体班”,新河中学缺一个提琴手,林建成小时候练就的一手好琴意外地发挥了作用,为他赢得了念书的机会。而林建军则借了哥哥的光。因为小提琴出色,林建成毕业后被聘到黄岩教书,那里允许在校教师保送一个兄妹或子女就学,初中毕业后在家做了一年饭的林建军终于得以继续学业。     “再后来两个孩子念书的时候就好多了,时代不一样了。”林明华说孩子们这段想念书、有能力念书却没机会念书的经历是他最难受的日子,幸好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艰苦持家 始终坚信“知识有用”     远在美国的林建军一直没有忘记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没有知识,到将来你们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说这话的时候是在“文革”年代,那时“不用去读数理化,只要有个好爹妈”,念书、工作全看出身、靠推荐,但林明华一直坚信高考总有一天会恢复。     林明华说,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我们是农村户口, 不像居民户口的当时能分配工作。所以只能靠自己,靠自己念书,学本事。”另一件小事也给他很大的震动。70年代的时候单位组织去上海,有个同事在南京路掉队迷了路,四十多岁的人竟然在那里哭了起来。“我就想,要是你能说普通话、能识字、有知识,就不会碰上这种事了。”     也正是这种简单的信念,支撑了林明华一家艰难的生活。尤其是孩子念书期间,全家8口人都只能靠他47元每月的工资度日。每天5点下班还要和老伴到自家地里忙活到8点才能回,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他从没动过让哪个子女辍学帮忙的念头。     1977年高考终于恢复。在乡下教了3年书的林海瑛第一个考上了大学。一年之后林建荣、林建成和林建军又同时考上了大学。“这下整个新河都轰动了,说这家一下考上了3个,我们却愁得慌,3个孩子念书得多少钱啊!于是到处借钱。”林明华的老伴说。尤其是林建军,念的是长春地质学院,第一次出门带了三百,差不多把全家大半年的收入全花光了。以后林明华每月给她寄10块钱的生活费。女儿的学校离邮局很远,得走很多路。她让父亲能不能把俩月的钱一起寄。林明华苦笑着说:“哪拿得出啊。扣了10块,每月我们7个人就靠着37元钱过日子呢。”后来小女儿念机电要买电视机,他们也是用了一年时间才把这笔钱结清。     对年过八旬的林明华来说,那是一些艰苦而让人怀念的日子,它们换来了今天的甘甜。退休后的林明华练练字、翻翻书、拉拉二胡,和老伴一起看看孙子,生活恬淡而安详。今年6月,他的大孙子也即将从华东师大毕业,如果加上几个女婿儿媳,算起来这一家子已经出了12个大学生了。

     


【“我家出了六个大学生”】相关文章:

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检查剖析情况报告05-12

空中长出了月亮树08-15

空中长出了摘星鬼08-15

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08-24

《玩出了名堂》的教学反思08-22

《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01-29

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03-02

关于《玩出了名堂》教学反思06-07

空中长出了云田作文08-15

温暖的六个字句子 六个字的浪漫句子!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