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谈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谈学习方式的转变

时间:2022-08-17 14:52:52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谈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谈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谈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本文就学习方式的概念,为什么要提倡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如何实现这一转变以及自己在教学中实施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的感受。
一.什么是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learning approach or learning)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方面的基本特征。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上位的东西,两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极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二.为什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
在这种学习观的改变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人,是个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
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即为典型),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待征。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改变。
澳大利亚教育学者比格斯提出了所谓的3P(presage, process and product) 模式描述了课堂学习的前提、过程和产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前概念和动机解读课堂环境,通过元学习因素驱动他们的学习过程。在3P模型中,学生本身的特点和教学环境的特点发生交互作用,从而产生了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而造成了不同的学习结果。这一模式说明,即使学生面临的教学环境都一样,由于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学习方式,学习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比格斯的这一模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第一,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中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不同学习方式(如深层次、浅层次等);第二,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一环。在谈到什么因素决定学习结果时,比格斯指出,虽然有各种因素影响学习的结果,但主要的因素还是学习的过程;第三,学习具有多种层次的结果,如质化的和量化的结果;第四,影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的有两个方面,即教学环境和学生本身的因素。
我对自己所教班级的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过一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课例1:主动学习应该从情感的投入开始,让学生发现自我,找到自我
一堂课快结束时,我让同学们给自己认为做得好的英语课堂活动小组分发“奖品”。结果,全班九个活动小组只有一个小组(共六人,是班里最差的一个活动小组)没有能享受到胜利果实。我请这六位同学简单谈谈为什么没有得到奖品。这时,其它小组的同学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指出他们的不足,说他们的语言表现能力差,语法结构不对,……。这六位同学很不是滋味,脸一阵阵发红,并低下了头。这时我问这六位同学:你们刚才把奖品送给了哪个小组?为什么要送给他们?这六位同学用英语作了回答。于是。我接着说。“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能认可其它活动小组的优点、长处,而且又能用英语表达出来。算不算是这个组的优点呢?同学们都回答:“Yes!”然后,我又请其它活动小组的同学谈谈这个组的变化情况,即从不开口-----开口讲话-----较流利地用英语表达出来,……。这时,我说:“这个小组的进步这么大,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们一些奖品以资鼓励呢?”,于是马上就有几个小组的同学将自己的“战利品”-----“苹果、篮球、足球、房子、汽车、电脑……”(在黑板上画的)送给了这六位同学。此时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六位同学此时已是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他们齐声地说:“We’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从这以后,这个最差小组合作得特别好,一改过去只听、只记、不发言的学习方式,而是课前分工负责自己准备的内容,网上查阅,翻阅参考书籍,课上活动积极,总是给全班同学展现一些新颖别致的、有趣的观点,但又能紧扣教材所学内容,语言的运用恰倒好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现在已是班里的 Best group!。
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障碍。实际上,一部分学生通过了考试,甚至成绩优良.但并没有完全具备我国教育目的所要求的和21世纪公民所需要的素质。研究者尖锐地指出,在可贵的高分下隐含着危机。在一些学生中间,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创新意识不足。他们很少对现实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事实上,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现象的表现是:学生虽然通过了考试,甚至成绩良好,但并没有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素质;表面上教学任务完成了,实际上课程要求并不达成。一言以蔽之,从目标到教学再到评价的循环是在浅层次中完成,并未涉及素质教育的深层次目标。这种现象,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真正的发展。因此,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中一个迫切的任务。
三、如何改变学习方式
我认为,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虽然探索性、发现性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但并不是学校学习方式的全部内涵。如何改变目前一些学校中存在的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
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和教师都进行了一些努力,探索学习的新形式,也确实出现了许多好的学习形式。这些形式的共同特点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或者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情况,提供示范,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们大胆阐述并讨论他们的观点.让学生说明他们所获得的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结论进行评价。
课例2。 以“火”为主线,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达到活用知识的目的
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团“火”(教高中英语第一册下册第16单元“Fire”),并告诉同学们We’ll talk about fire in this class today. “你们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火的词汇”(要求以小组形式讨论3分钟)于是,引出了一连串有关火的词汇,如:“雄火、大火、小火、微火、篝火、焰火、明火、暗火、野火、炮火、发火;火锅、火腿、火花、火海刀山、火眼金睛、火中取栗,”……等等。同时我请同学们一一板书在黑板上,接着问道:“这么多有关火的词汇,在生活中哪一种火是你最喜欢的?哪一种火你认为是最不好的?为什么?”有人说喜欢微火,因为它柔中带钢;有人说喜欢野火,它来势凶猛,在摧毁一切的同时,又让一切重新复苏,旧貌换新颜;有人说喜欢火眼金睛,能洞察一切;一位同学上台画了5幅图,第一幅图画的是一个男孩,瞪着两眼,头发竖立,张着大嘴吼到:Get away! ;第二幅图是在医院里医生问这男孩:“What’s wrong with you, my boy?” 男孩回答说:“Maybe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my liver.”;第三幅图是一群孩子看着这男孩就吓得四处奔跑,边跑边说:“Don’t play with him. He always gets angry with somebody without any reason.”;第四幅图是这男孩的朋友都远离他;第五幅图是这男孩孤独的坐在石凳上,自言自语的说:“Nobody likes a boy who often easily gets angry with people. I won’t do that any more ! ”最后叫同学们猜他最不喜欢的火是什么?全班大声地说:“Get angry!”。对火的词汇进行讨论后,我又引导同学们以活动小组形式 Talk about the history and uses of fire.。10分钟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各自的讨论情况,有的小组谈火的起源和发明;有的小组谈火对人类生存的好处;有的小组谈火对人类带来的灾难;有的小组谈怎样防火;有的小组谈发生火灾时怎么做;有的小组谈发生森林大火怎么办;有的小组谈家里发生火灾时、办公室里发生火灾时、在商店里发生火灾时的处理;… 等等,话题丰富有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的思路非常开阔,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地提高。同学们在宽松的、自由的课堂里自教自学,学到了已往一堂课所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和不可能完成的如此多的内容。
这样的课程让学生畅所欲言,表现自我,学生非常喜欢。同时,我们也因此形成了一个理念,知识用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发展,在生活中创造。由此可见,学习方式的改变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学和主动式的学习方式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参考书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崔允郭、张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谈学习方式的转变】相关文章:

新课程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03-08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08-24

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08-22

新课程理念新的学习方式08-25

谈探究语文学习方式08-23

转变高中生学习方式策略初探08-23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效率08-18

谈农村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08-24

转变认识 抓好新课程改革05-28

创新工作思维转变督查方式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