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略论德育的生成模式、科学方法及互动关系

略论德育的生成模式、科学方法及互动关系

时间:2023-02-27 10:43:37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略论德育的生成模式、科学方法及互动关系

略论德育的生成模式、科学方法及互动关系


  [内容提要]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是促进人全面地、和谐地、高素质地发展的首要前提,要使德育有效性处于最佳状态必须是:
1.打破单一、封闭的陈旧模式,构建立体网络,增强德育结构与体系的开放性;

2.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结合,按年龄与时序变化来确定德育工作内容,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3.讲求科学方法,进行德育整体系列化的实践改革,增强德育的可操作性;

4.德育是由一系列的互动过程所组成的,在言传身教中建立师生、父母与子女的互动关系,增强德育的互动性。

[关键词]模式 立体网络 开放性 针对性 可操作性 互动性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曾在一份“世界教育报告”中写道:“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什么样的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是促进人全面地、和谐地、高素质地发展的首要前提。因此,扬弃当下德育空泛说教与形式主义的弊端,使德育有效性处于最佳状态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教育难点。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德育的生成模式、内容的设置、方法的选择、主客体的互动关系入手,对增强德育的开放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与互动性做一些探讨。

一、打破单一、封闭的陈旧模式,构建立体网络,增强德育结构与体系的开放性。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也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而从德育的现状来看,“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还处于上“政治课”的初级阶段。因此,在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的理念还没有成为人们普遍共识的情况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特点,把创建新型德育工作模式作为突破点,是有效地进行德育的关键。

对于德育的整体结构和体系的开放性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而逐渐明朗起来的。21世纪,德育必须根据人的素质发展的整体性与影响人的思想素质发展因素的多样性,摆脱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基础上建立的陈旧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增强德育整体结构的开放性:

教育内容由单一型转变为多样型。根据学校现实情况及特点,改变以往德育内容单一、单调空洞的格局,将德育工作内容系统化、多样化,尤其是要在各个学科中寻求德育结合点与合理的教学激发点。在实际工作中对德育内容细化,南昌市豫章路小学把德育工作细化为12个方面:即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生存和竞争能力教育、环保教育、人口教育、健康心理教育。这较之以前的传统教育内容大为丰富多样。

德育形式由灌输型转变为渗透型。德育最讲究“润物细无声”。改变理论灌输为主和形式主义的教育模式,把参加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个体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把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结合起来,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有力途径。结合实际需要,采取多样形式,寓德育于活动之中是当前中小学生德育的主要方式之一。比如根据重大节日、纪念日举办的传统性活动,有时围绕学校各项中心工作而举行的教育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系列型活动,国情教育等系列活动。

德育领域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行整体实施,在五育并举的同时,扩大教育的影响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合力。尤其是要高度重视思品课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德育工作部门与其它部门( 教导处、大队部、团支部、后勤处)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社区委员会、德育基地)相结合。南昌市豫章路小学自1990年就持续不断地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听课、咨询、接待日”活动,学校还设有“家校联系簿”、“咨询台”、“意见箱”、“举报电话”等,既沟通了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网络联系,又将学校的德育工作主动置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监督之中。

德育主体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接受德育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单纯的外在说教和强制教育会引起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行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教育,使学校德育成为自我教育、主体参与式的教育。南昌市豫章路小学在各年级教材的德育渗透点中都增加了“自我教育”内容,以进行专项训练。其中如“读好书”、“写日记、写心得”活动,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做法,既使学生进行了自我教育,又丰富了知识,发展了智力。

教育手段由说教型转变为科技型。资讯日益发达给德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无形的德育有形化成为现实。借助高科技手段,抽象而又严肃的德育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时,就可以避免传统的说教方式,充分利用幻灯、录像、计算机辅助、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教育手段,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使之入脑入心。

二、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结合,按年龄与时序变化来确定德育工作内容,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德育工作中常出现的一种情况。由于贪大求全,把德育工作的整体性片面理解为德育内容的单一性,使得师生之间形成“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现实差距。其实德育在强调整体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不同层次的个性,其接受的兴趣、能力与关注点都是千差万别的。在操作层面上,德育工作有的放矢,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结合,在把爱国主义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德育的三个永恒主题的同时,按年龄与时序变化来确定德育工作内容,摆脱形式主义的弊端,使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德育的三个永恒主题。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德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知、情、意、行抓起,知之越深,才能爱之越切。要力求通过课堂教学和系列化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立志报国的崇高情感,并使之内化为行为动力。比如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以“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家乡、心中有祖国”为基本内容,把“从小树立为祖国勤奋学习、强身健体、将来报效祖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南昌市豫章路小学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主旋律,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如“神游特区”、“赈灾义卖”、“家乡改革开放知多少”、“迎港澳回归”等活动,均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事关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人生成功的大事。在养成教育的行为训练中,要以“文明礼貌、严于律己、艰苦朴素”为基本内容,把从小做到“言行一致、学会做人”作为养成教育的目标。在培养艰苦朴素的思想和习惯方面,要让学生从小懂得勤俭节约,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并开展了“向不良消费行为告别”、“丢掉的仅仅是一个包子吗?”、“我与家庭共创文明”、“不进‘三室两厅’”活动和“无吃零食班级”授旗活动,要求学生早晨按时用餐、上课自带开水,纠正了学生带、买、吃零食的现象。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点。思想品德是学校德育的重点,也是学校全部教书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要以“尊师爱友、孝敬长辈、助人为乐”为基本内容,把从小做到“心中有他人、先人后己”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比如在学生中开展“做诚实的好孩子”、“我是爸妈的小助手”、“赞身边的小雷锋”、“我为灾区小伙伴献爱心”等活动,要求学生在“三八妇女节”、“九九重阳节”、“母亲节”等节日为亲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利用班队活动在行为的自强、自律上,进行角色演练。

根据学生的年龄 、知识、心理特点,从年级阶段、时序结构的不同特点来精心设计策划德育活动。

依据年龄分段确定不同的德育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在年龄上的不同,其知识、心理特点上也存在差异。对德育内容的限定、课程的设置、培养目标都应该因材施教,以南昌市豫章路小学的个案为例:

低年级阶段。向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常识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中年级阶段。向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学生养成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主动帮助,不计得失的良好道德品质。

高年级阶段。向学生进行粗浅的政治常识和法律常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的自觉性,使学生能初步辨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

依据时序变化确定不同的德育教学内容。德育的时效性特别强,建立德育的时序结构,也是增强德育现实针对性的有效途径。这方面包括两类情况:一是以时间的纵向结构为序确定教学内容,即根据每个月的特定节日以及多年来德育工作的传统内容,制定出每个月德育工作的侧重点来开展工作。例如将3月份定为“文明礼貌、讲究卫生”教育,4月份定为“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6分月定为“爱党爱民、热爱集体”教育,9月份定为“热爱祖国、树立理想”教育等。二是以时间的横向结构为序确定教学内容,即根据各年级不同的知识层次,每月围绕同一主题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而开展工作。如在每年9月份,同是围绕“热爱祖国、树立理想”这一大主题展开教育活动,但各个年级的教育点则有着横向的不同。

三、讲求科学方法,进行德育整体系列化的实践改革,增强德育的可操作性

在理论研究中,德育中方法的科学性越来越引起普遍关注。采取一种科学的方法,就能把握好德育的整体结构与实施细则。本人认为,在实践中,要大力推行以下两类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一是主导课程训练,二是辅助课程训练。

主导课程训练又包括学科课程导引法和活动课程导引法。前者是以德育纲要为纲,以各学科教材为本,使德育纲要和各科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各学科教材进行有机渗透。坚持做到:①通过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的“渗透点”;②通过认真备课,找准“文”与“道”的“结合点”。为了加强德育渗透的调控,还要把“思想教育目的明确”、“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作为评价教学的重要标准之一。后者是通过认真开展好每一项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这是开展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活动课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动脑操作,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并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在活动课程导引法方面,要着重开展七种类型的活动:

学科活动。在培养学生特长,传授知识的同时,举办各种形式的智力竞赛、作文比赛、数学比赛、实验操作比赛、微机比赛等活动,教育学生为祖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读书活动。在班班有图书角,学校有读书室的条件下,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级读书活动。

文体活动。组建少儿管乐团、合唱团、书画社,每年举行一次艺术节,通过艺术教育渗透德育。

科技活动。每周安排一节科技活动,并列入课表,人人都动手、动脑自主参与活动,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志趣、树立创造发明的志向。

班队活动。通过吸引学生参加形式新颖、丰富多彩而富有儿童情趣的班队活动,使之在多彩的活动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激活孩子们的德育、智育潜能,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成长,自己教育自己,引导他们在校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社会实践活动。以社会为课堂,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增进社会意识与责任感的目的。以南昌市豫章路小学的个案为例:1996年1月25日全体少先队员致信省委领导,倡议全省小朋友“过文明、节俭、安全的春节”。1998年2月27日组织全校1100余名师生清扫八一大桥桥头公园的垃圾。4月10日五(1)班同学致信市委钟家明书记,表示在“创卫”工作中为市领导分忧,决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倡议全市中小学生“人人争做文明南昌人”,从此拉开了我市“小手牵大手,为创卫作贡献”的序幕。1999年年初五(3)班学生陈彦秋同学患骨癌,该班师生多次前去看望,并送去水果、糕点、读书、千纸鹤及各种营养品,全校师生还捐款一万多元为他治病,虽陈彦秋同学最终仍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但师生们的爱心令人感动,孩子们的纯真感情在爱心中得到升华。通过实践活动,从小培养了学生的社会

[1] [2] 下一页


责任感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厚谊,较好地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教育等。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小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孩子都有一次当“小干部”的亲身体验;实行“座位滚动制”,克服了后进生坐后排、受冷落的自卑心理;每学期举行一次特长展示,让每个学生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绝活”,如琴棋书画、手工制作、运动爱好等,由学生评定“特长成绩”,从而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展示自我的窗口。

辅助课程训练又包括榜样导引法、情境导引法、环境导引法、行为规范导引法等。

榜样导引法。即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寓德育于榜样教育之中。用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的事迹感染学生,用教师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的行为熏陶学生,用学生中典型样板,引导和教育学生积极向上。

情境导引法。即根据独生子女身上“娇”、“骄”二气较重的特点,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提供战胜磨难的机会和条件。如组织学生步行参观革命烈士纪念堂、旧址等,并进行每年一次的“野炊”活动,每年几次在气候条件较差的时候上街搞卫生,参观战士的营房、观看训练表演、体验军营的生活。如南昌市豫章路小学对三好学生奖品进行了改革,将过去简单的物质奖如笔、本子、文具盒等变为奖给学生一袋各色的蔬菜,让学生拎回家亲自动手烧菜给家人品尝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成功的喜悦,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环境导引法。即以环境育人,也就是以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来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教育手段。学校优美洁净的环境,积极和谐的教育氛围及优良的传统文化都是无声的语言,对熏陶学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南昌市豫章路小学着力体现校园精神,用校风、校训、校歌和校史室、荣誉室以及由大幅祖国地图和家乡庐山的瓷画、在教学楼展出的名人名言、宣传画、标语等组合成的景观来感染、教育学生;通过“取消铃声,听名曲上下课”等艺术形式让学生认识社会、感悟生活、陶冶情操、规范良好行为。

行为规范导引法。即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每天在校内的一切活动都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加以约定。

四、德育是由一系列的互动过程所组成的,在言传身教中建立师生、父母与子女的互动关系,增强德育的互动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培养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德育是由一系列的互动过程所组成的,在言传身教中建立师生、父母子女的互动关系,是德育主体性的充分体现。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成长时期,进入社会的主要支撑点主要还是父母与教师。天津市少工委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51.9%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74.1%的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没有办法,47.41%的学生感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只有13.4%的学生做一些简单家务。这表明,德育的有效实施必须有一个互动的平台。

既要言传,更要身教,是互动的根本。德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它的复杂与整体性决定了家长、教师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合理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因此,教师与家长要不断审视自己,不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只有家长、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互动的关系,德育才能最终完成。身教的意义就在于学生在认同教育者的为人处世、道德品质、行为准则之后,会主动接受教育。

创设和谐的交流环境,是互动的关键。师生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同学关系在德育中至关重要。由于学生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或者由于家庭、学校的原因,使得学生陷入苦闷、焦虑的心理状态,严重的会产生拒绝对话的抵抗情绪,形成人格与心理的不健康的恶果。因此,家长、教师必须把和谐的交流、融洽的人际关系作为德育的一个环节,指导学生积极地看待同学之间的交往,正确处理与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克服自己性格上的不利因素。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创设一个愉快的交流环境,对适应不良的学生细心安抚,挖掘其内心向上的情愫,使其得到集体的特别关爱,使他愿意把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老师交流。这样,德育的互动作用就会更加明显。

教师与家长的统一协调,是互动的必要条件。德育不是加减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加减效应”却成了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说,一个人的品行比他的成绩更重要。而等学生回到家里,他的父母却对他说,成绩比什么都重要。由于教育的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在一部分家长中存在,德育实际效果会出现“五减二等于零”的状态(在学校接受五天德育,到家里两天,其实效就变为零)。因此父母要积极与教师配合,在人的培养过程中,重视品行与人格的力量。而教师在与家长建立互动关系的过程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这样,劲才能往一块使,“温差效应”才能避免。

上一页  [1] [2] 


【略论德育的生成模式、科学方法及互动关系】相关文章:

人生成功潜能激发教育模式08-17

教改漫谈略论历史教学的讲练结合模式08-07

略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08-19

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08-07

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08-17

中学音乐德育教学模式的实施08-02

略论德育学的规范性质问题08-17

对现代德育工作模式的初步探讨08-07

中职德育课程实施模式研究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