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时间:2023-03-20 08:49:43 羡仪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此背景下,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我国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小学至高中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应用信息技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供大家参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把信息技术教育引进并融合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中,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不但要协同其他学科教师将信息技术引进学科教学中,还要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使他们适应现代信息化技术教育教学手段,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从我们农村乡镇中学的实际来分析:

  一是机器问题,许多学校虽较普遍的拥有计算机,但计算机数量较少,学生人数多。平均每生每周使用计算机时间不足2小时,而且主要用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僧多粥少现象在农村现实状况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

  二是从学生的基础状况入手,《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是一门新课程,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也不一样。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一点儿计算机基础知识,有的学生只听过“电脑”名词,见都没见过计算机,还有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就是过去算帐时用的手掌大小的计算机器呢。这就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根据他们对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的成长特点,尤其是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下能有一定的收获,更是他们追求新鲜知识的动力。

  根据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因材施教在《信息技术》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让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利用一台报废的电脑作教具,使他们认识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件名称、作用,了解外设的操作规程和要领,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回答他们提出的有关计算机知识的问题,激起他们对探索计算机奥秘的热情。

  信息技术课最主要的是操作,根据学生了解计算机知识的不同程度,我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他们对进行操作练习指导,规范学生鼠标的操作,键盘的操作及指法的正确性,熟悉Windows界面。如在教学“在桌面上建立快捷方式”一课时,我让程度好的学生自行练习,如建立或删除新建文件夹,快捷方式,给文件重命名或更换图标,并要求他们操作完后说出操作过程中鼠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快捷方式创建有几种方法和创建快捷方式的作用。对那些程度差的学生,在巩固鼠标、键盘操作的同时,只要学会用一种方法创建快捷方式即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看到经过自己的操作丰富了桌面图标,并能找出创建快捷方式的最佳方法而兴趣高昂。

  信息技术课可以说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一门课,有些课教师是没有必要滔滔不绝地讲解的。如在教学“设置你的桌面”时,学生本身对丰富桌面就十分感兴趣,完全可以自主学习,甚至有的学生会想到利用Windows 98图画工具创作自己的图画并运用与桌面。老师这时只要让其对自己的操作讲给其他同学,就可大大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了。

  “榜样的力量的无穷的”。尤其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只要教师提前做好示范,学生就会模仿和发展下去。如在教学Word 2000基本操作“图文的混排”中,只要教师作好一范例,学生看了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模仿。更有同学会将自己设计的图片,插入到文件中。

  因材施教的应用策略

  1、坚持以生为本,进行灵活教学

  实施因材施教,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学知识的难易程度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促使每个学生共同发展。因材施教理念既是儒学大家孔子智慧的结晶,也是当代教学必须遵守的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全能人才。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实践。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前,首先应当了解班级内不同学生的电脑运用程度,对学生安排课后作业时需考虑到这一因素。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运用Photoshop,教师可以让其完成与Photoshop有关的作业;还有的学生喜欢运用Excel,相应地教师可以让其完成与Excel有关的作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为学生服务,承认其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根据教学大纲将教学目标分为高、中、低层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明确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对其所属层次进行划分。例如,低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差,教师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应当安排较轻的教学任务,在理论学习方面只要求其能够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实践操作方面要求其能够简单的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中层次的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要求其能够熟练、透彻地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实践操作方面的要求进行略微提升。高层次的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要求其能够透彻地掌握课程教材内的知识理论,而在实践操作方面对其进行高标准的严格要求,重点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令其通过自学掌握课本中较深层次的知识。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学的前提是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充满兴趣,才有利于提高其信息技术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因材施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通过分层、分组的方式将学生进行分类,同时还应当将信息技术的课本知识进行分类,筛选出其中富有趣味性的内容并设置一些实践操作的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确保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可以有序开展。

  4、厘清学生起点,构建“以高带低”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厘清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起点问题受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的学生家庭环境较好,经济条件较高,从小父母便为其购买了电脑,通过长期的探索这些学生已经对电脑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而有的学生家庭环境较差,经济条件较低,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中对于电脑并无接触,因此对电脑并无操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水平层次的高低构建“以高带低”教学模式。所谓“以高带低”,即安排信息技术基础、实践操作能力较高的学生对基础薄弱、操作能力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带领、帮扶。通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构建“以高带低”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能平衡学生的心理差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相关文章: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策略04-04

因材施教原则在体育课中的作用03-02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03-31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03-17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创新性教学02-09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02-17

因材施教 个性教学09-26

中职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应“因材施教”03-01

中学思想政治如何体现先进教学理念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