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时间:2022-08-17 15:06:51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易凌峰

  研究性学习观,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现代学习观。

  从本世纪中叶开始,在学习心理学领域,行为观逐渐被认知观取代,许多学习心理学家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其中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角度,奠定了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观在吸取不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理论框架,基于科学性、主体性、探索性、创新性的基本特点,可以对研究性学习理论作如下简要的描述:

  (1)研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基本观点与传统消极学习观相对立。研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学习过程。

  (2)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

  (3)由于研究性学习过程依赖于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因而研究性学习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4)研究性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知觉过程,因而研究性学习关注知识表征,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

  (5)研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与及主体性人格培养,并以此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学习心理学家在提出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同时,也探索了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这些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反映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具有代表性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布鲁纳于1961年发表了《发现的行为》一文,并在以后的著作里进一步发展发现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现已形成了一种发现式教学方法群,并不断发展,不断包容新的方法。如体验学习教学法,积极学习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个案研究法,紧急情况研究法,智力激励法,主题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均主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不仅重视学生心智技能获得发展,而且也促使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奥苏贝尔用有意义学习的观点巧妙地综合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接受。他认为,学习模式中既包括发现模式,也包括接受模式,但即使在接受模式中,学生需要将教师组织好和系统呈现的定论性科学知识内化到主体的认知结构之中,是一个积极探索转化和研究过程。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际上与研究性学习观是相一致的。

  2.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模式

  建构主义由皮亚杰(Piaget)的结构的观点发展而来。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可用图式(Scheme)来表示,图式具有整体性,同时图式也可以发展,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与环境的平衡,导致个人内部图式的变化。这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构(Construction)的过程,建构的观点提出,使结构主义发展成建构主义,这样,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下,学习被视为了一个动态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实现同化和顺应,来逐步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知识的内部图式,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其中同化实现了认知结构的量的补充,是把环境因素纳入的认知结构;顺应则是认知结构质的变化,是对认知结构的调整以利于接受新的环境信息。在建构过程中,新的认知冲突出现后,同化和顺应实现对认知冲突的解决,实现新的平衡,从而促进了认知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重心在于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整自己的认知结构。这种学习模式把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冲突阶段、建构阶段和应用阶段。在冲突阶段,教师要积极地创设问题情景的问题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则积极地搜索旧有的认知结构,为认知结构的转换奠定基础;在建构阶段,由于冲突引发学生的研究和探索的心态,学生对冲突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推理,借助有效的学习和思维策略解决冲突,实现冲突过程的同化和顺应,在顺应过程,学生特别需要借助归纳,分析,对比等思维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应用阶段里学生通过变式的练习,巩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顺利实现迁移。研究性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重视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探索研究的作用,重视教学过程中有关问题情景的创设,重视知识结构的更新,因而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建立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地接受信息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强调学生知识表征的方式的重要性,一种良好的认知结构比获得零散知识更重要。这些思想影响着研究性学习问题解决模式的构建。问题解决模式认为研究性学习即是对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Simon,1959)。因此,研究性学习过程有这样三个基本特征:(1)目的指向性。学生学习是有目的的过程,最终要达到某个终结状态:(2)认知操作。学生的学习依赖于一定的学习与思维策略,并依此来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3)操作序列。学习活动包括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和系列。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把学习过程分为这样三个阶段:(1)问题表征阶段,学生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表征和理解,这种表征依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知识表征能力的差异,最终导致认知结构的差异,优秀学生和差生对课题理解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他们认知结构的差异引起;(2)策略选择阶段,在明确问题的各个方面以后,人们需要提出各种可以用于问题解决的策略并进行假设检验,最后在教师指导和自己的探索下,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理念和策略;(3)反思结果阶段,这一过程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检查,检验策略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二是评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值得吸收的经验,并对认知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

  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实际上把学习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相比较,认为学习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相似之处,采用问题解决模式培养学生,容易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为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近年来这一学习模式备受关注。

  4.研究性学习的创造性模式

  近年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各国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个性教育与创造力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开始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创造力理论的研究也突破了吉尔福特(Guilford)的创造力结构理论的限制,提出了创造力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如斯腾伯格(Sternberg)提出了创造力投资理论,把创造力看成是六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环境。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人们对创造教育的认识,对创造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的创造性模式,强调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这样一些过程。(1)问题情景的探索过程。学生在学习情景中积极尝试,并培育探索精神和人格、自隹、不怕失败;(2)智力与思维方式的弘扬过程。由于个体之间存在智力与思维方式差异,每一个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依据自身的特长运用和驾驭自身的智力和思维风格,调动创造性思维思维解决学习问题;(3)元认知监控过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通过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识和调节,从而运用有效的认知策略,以创造性思维来解决学习问题。

  创造性学习模式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数学、自然、音乐等学科教学中,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有利于贯彻研究性学习观,因而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学习模式。

  5.我们的观点

  通过对不同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分析和透视,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不仅被应用于问题解决过程,也被应用于知识的表征过程,因而,研究性学习观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在知识的表征过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发展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知识结构,这些良好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可以帮助他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顺利地通过探索问题的结点,全面地认识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的状态;在问题解决过程,研究性学习完成指向目的状态的认知操作,获得对问题的解决,在最高层面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使知识结构、智慧技能水平和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因而我们倾向于将研究性学习看成是广义的问题解决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层次的学习过程:(1)问题解决的知识表征过程;(2)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3)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

  虽然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形式上具有各自的特色,但从心理结构来分析,均应包括以上所论及的心理结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丰富性,正好说明研究性学习模式具有灵活性,针对不同的学习特点,可选取灵活的模式,以获得学习的最佳效果。

  (摘自:惟存教育网站)


【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相关文章:

研究性学习小结08-22

语文研究性学习论文08-23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06-02

研究性学习心得08-23

研究性学习课后感受08-23

研究性学习心得07-11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08-07

研究性学习教学心得01-07

研究性学习个人总结01-04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与确立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