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箭多雕”的微妙技巧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箭多雕”的微妙技巧

时间:2022-08-17 15:36:3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箭多雕”的微妙技巧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中学语文教学,随着时代的需求,信息的狂飙式变化,教者在课堂中如何利用丰富的语文教材,巧妙地投之“一石”而激起学生的“千层浪”,由“愤”而启,由“悱”而发,让学生亲自用自己的“头”去感受、领悟、发现,以达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建立自己的文化意境,多种角度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心养身等现代价值观的作用呢?
笔者有过这样几种体验,与同仁们共商。
汉字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汉字拆开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增长多方面的文史知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曾经有学生问我:“国情”一词是什么意思?我首先没有告诉学生,只是将“國”字拆开成“□、口、一、戈”,然后逐部分解释:“□”表示国界,“口”表示人口,“一”表示土地,“戈”表示武器——军队,由人口、土地、军队的组合就是一个国家,而国家里人口多少,土地资源怎么样,军队装备如何(即科技如何),这就是“国情”。讲完后,这个学生虽只是“啊——”了一声,但在他心里必然会产生起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科技落后等忧患意识,同时也知道了“国情”一词的概念。再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学生将一些常用字混读混用。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有个学生将“裕”字读成“浴”字,当时并没有批评他、嘲讽他。而是在黑板上,两个字拆开释义,裕——“衣”和“谷”;“浴”——“水”和“谷”,并解释:有衣穿,有粮食吃才是“富裕”;洗澡一定要用水,不能“干洗”,所以浴就是用水洗。这样讲了以后,在学生中这两个字误读现象再也没有了。其实“拆字法”在我国古典名著中经常出现。如《红楼梦》中“两土孤木”指桂姐;《三国演义》中以“千里划何菁菁,十日卜不得生”暗示董卓之祸,可见古人采用拆字法来加强自己作品的趣味性、可读性,作为现代语文教学者,将此法移植课堂也是大有卑益的。
标点咏叹法。标点符号在祖国语言文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标号与点号在语言中,用得恰当能使文字增添文采。相反,则使语言文字,从语言内涵、情感及表达作用,面目全非。作为语文教学者,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每一个标点的作用、用法。为达到这一目标,采用标点咏叹法是可取的一个途径。即将每一个标点符号根据其形象、特点及表达的作用联系起来,用具体的文字加以咏叹,使学生由了解、掌握到运用的一个过程。如:句号(。),平庸者把它看作大功告成;勇于进取者却认为不过是一个里程碑。逗号(,),短暂的调整,是征途的加油站,是前进的序曲,是大演唱的过门。叹号(!),喜、怒、哀、乐,一回一个脸孔,是变色龙?是圆滑者?抑或是造物主的常态分配?有待诸君评说。省略号(……),六个圆点——三双眼睛,一双看环境,一双看用意,一双思考决定去向,于是该隐掉的隐掉,该坦露的坦露,有时还来个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让你捉摸,令人玄乎……。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有标点符号进行咏叹,使学生从咏叹中领悟、掌握到运用自如,同时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学生对佳作名篇深层含义的领会。
激情移植法。教师要使自己的学生从认识活动中得到情感、感悟,享受语言优美的旋律,悟出人生哲理,首先就要自己作好情感的铺垫。我在执教《桂林山水》时,是这样开课的:“我们的家乡可爱啊,有名誉天下的岳阳楼,有富饶的洞庭湖,有雄伟的幕阜山,有奔流不息的汨罗江,还有传奇的君山岛……家乡山河的美景真是数不胜数,请同学们也用‘有……有……还有……’的句式以祖国美丽的风光为内容说一段话”。同学们说,“有波澜壮阔的大海,有水平如镜的西湖,还有清、静、绿的漓江水”;“有峰峦雄伟的泰山,有红叶似火的香山,还有幽雅的苏州园林……”。我接着提示:还有甲天下的……?“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学生回答道。“对,桂林山水多美啊!让我们一同来观赏桂林山水吧”,开始引读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样一开始就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巩固了旧知识,积累了词汇,又烘托了气氛,奠定了情感的基调,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家爱国热情和培养了审美情操。
文眼点拨法。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尤其是记叙文,有一两句统领全文的“文眼”语句,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点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忌过于嚼烂,要留有余地和空间给学生去思考讨论。如《荔枝蜜》中“他们正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他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它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出劳动的光荣,奉献是美德。在《故乡》一文中,“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路,走的人多的,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在文中起了深化主题作用,同时予以点拨,使学生更能悟出人生哲理——艰难与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千篇一律的教条方法,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摒弃死记硬背的古典式方法和教师设制的条条框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引导学生从微妙中去体验、感受、领会,营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才能达到“一石多层浪”的效应作用。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箭多雕”的微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