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正确把握课改理念,扎实开展语文教学

正确把握课改理念,扎实开展语文教学

时间:2022-08-17 16:27:0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正确把握课改理念,扎实开展语文教学

正确把握课改理念,扎实开展语文教学 江苏省张家港市双山小学     刘文彪 新课程的实施已全面展开,各种课改新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地闪现,广大教师都或多或少地接受或掌握了一些课改新理念。我们需要这些新理念,但我们更需要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实践与智慧。 如何来正确把握语文课改理念,让新理念更好地为各自的教学实践服务,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眼前的首要任务。但通过笔者的观察,发现如今的一些语文课上,存在着以下一些课改理念把握上的偏差: 一、加强学科整合并不等于漫无目的的大杂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实行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但是,在语文课程中加强学科整合,努力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必须立足于“语文”,而不应该是漫无目的的大杂烩。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精心制作了漂亮的课件,课堂上以大量地画面向学生展示自然科学、环保知识,语文课到成了自然课、环境教育课。试想,这样的“开放”课程,还能算语文课吗? 我们要努力建设开放的语文课程,要加强学科的整合,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但绝对不能搞大杂烩,脱离“语文”的轨道。 二、师生平等对话并不等于否定教师是对话的首席。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当然,当对话出现偏离文本时,我们必须发挥首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纠正,不然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 如笔者听过这样一课,老师在教《凡卡》一文结尾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全文、升华感情。但没想到,很多学生可能是出于美好愿望,都说出凡卡睡醒以后命运会得到改变或爷爷会把他接回乡下去之类的愿望。然而该教师却没有给学生加以引导,反而都给予肯定,还表扬了学生的善良。 不可否定的是学生的心是善良的,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如果就这样对待这个问题,那这个训练的目的根本就没有达到。当出现上述情况时,我觉得我们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对话中首席的作用,引导学生再一次把握全文,让学生明白凡卡爷爷是不可能来接凡卡回去的,在那黑暗的社会,穷人的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从而让学生从凡卡的美梦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进一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又如我们经常能看见有些老师为了突出学生是对话的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就漫无目的地让学生自读课文,谈感受,而教师却充当一旁观者的角色。这样的课堂,表面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但实际上教学没有重点,目标模糊,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所以说,我们提倡师生间平等对话,但并不等于就否定教师对话首席的地位。当对话出现偏离文本时,我们老师就必须发挥首席作用,对学生加以引导、纠正。 三、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并不等于脱离文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应该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已经登堂入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这不能不说是语文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现代教育手段毕竟只是外在的感悟,并不是从文本、从语言文字中受到的感染。 一位老师在教《索溪峪的“野”》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感受索溪峪的美景,就通过课件展现了大量美丽的画面,还配上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来欣赏,确实很漂亮,很多学生都陶醉了。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索溪峪的野性美并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他们并没有去自己感知文本,而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感悟。 当然,并不是说不要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相反我们要在合理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使用。如上述教例中,老师如能引导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欣赏画面,那效果就会很好。 又如当前的一些公开课、评优课,使用多媒体课件成了时髦,不用就好象落伍了。老师花大量地时间去制作课件,一个比一个漂亮,课堂上给人以视觉、听觉上美的享受,但学生真正接触文本的机会却很少。 学生是阅读过程的主体,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必将为我们的语文课增光添彩。但不管怎样,这些都只是手段,都只是外在的,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能脱离文本、脱离语言文字来进行。 四、提倡有创意的阅读并不等于不要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求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记得有位老师在《将相和》教学结尾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说说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略作思考后,纷纷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一一加以肯定。忽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最喜欢秦王,因为当时秦国最强大,可以进攻别的国家,说明秦王最厉害,很威风。”面对学生这一另类的回答,老师同样给予肯定。 对于学生这一回答,我认为,虽然这个学生言之有理,且很有创意,充分体现了个性阅读,但我们不能否定了基本的是非观念。我们老师在肯定学生个性、有创意阅读的同时,应该给学生以疏导,让学生正确认识秦王,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等于是课堂教学的首要选择。 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不断地更新,小组合作学习已越来越受大家欢迎,被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所采用。但由于部分教师课改理念把握上的偏差,导致合作学习已成了课堂教学的首要选择。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为了形式上的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什么环节、什么问题都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则不加以任何指导,学生四人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学生异常活跃,合作学习的场面可谓“热闹”,可之后的交流却令人失望,合作学习的效果却是那样的低微。如有的问题本来很简单,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有的问题非常深奥,学生自己是无法解决的,如老师不指导,那课堂上要我们老师干什么?合作要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合作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价值,而且不宜过多。 我们要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但开展合作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我们不能把合作学习当作每节课的首要选择,而应该慎重选择,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广大教师施展各自才华的大舞台。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吸收新思路新理念,更需要正确地把握课改新理念,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课改理念,扎实开展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