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释疑能力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释疑能力

时间:2022-08-17 16:27:27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释疑能力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释疑能力   广东东莞东城花园小学  陈利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这段话中,我深切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外延大大扩展了,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而融入了各学科共同组成的大知识之中。一方面,语文知识是其它各学科知识的基础,服务于其它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其它学科又能补充和丰富语文知识。传统语文教育忽略了这一重要性,把学生禁锢在语文的围城之内,不让学生的思维向外延伸。新教材恰好相反,倡导打破学科“堡垒”,从其它学科中汲取语文营养,同时又用之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与实践,也促进了学生释疑能力的提高。 配合课标,新教材的“触须”也大胆伸进了其它各学科。例如《鲸》、《海豚救人》涉及生物学知识;《火烧云》、《海上日出》涉及气候学知识;《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涉及历史学知识;《琥珀》、《太阳》等课文也都与科学有关。通过以上课文的学习,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习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通过对其它各学科知识的涉及,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这正是新教材所期待的结果。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参谋下,它通常以学生完成一个实际任务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独立研究为主要学习形式,让学生接触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综合地学习和运用知识,锻炼和提高多种能力,特别是实践和创新能力。 对语文而言,综合性学习活动表现在以下五点: 1.重整合: 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  2.重过程: 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为重要。   3.重应用: 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到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去。  4.重体验: 要求学生亲自参加到学习体验中去,并在学习中不断得到知识和发展。   5.重全员参与: 要求全体参与,使每个人参加学后得到共同的发展。重视合作,学会宽容、理解、协作。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那么,如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时,促进学生释疑能力的提高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开展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就是指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在观察与交往中体验社会生活。我们常说“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变教科书为学生的世界,变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 如学《大瀑布的葬礼》时,学生提出“在我们东莞有什么地方的水资源需要举行葬礼,来提醒人们保护水资源?”对此我提议学生分组进行“保护水资源”社会调查活动: ①.访谈当地的居民,建一座工厂掩埋了多少水池,带来了多少污染? ②.调查马路积水、河水浑浊的原因,了解地方对水源的管理; ③.讨论对水资源保护的对策; ④.写建议书宣传。 又如学了《草原》和《三峡之秋》后,学生问“如果我们自己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会是怎样的感觉?” 我们班就决定在假期以“远足”为主题的活动,开展了“五个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言、应用语言。即写一份远足计划或向家长、老师打一份申请,问一问去过的人或读一篇写那里景色的短文,购一次物或就一次餐,问一次路或做一次景点小导游,然后写一篇小作文或向其他同学作一次汇报。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交往素养。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平台。 互联网是一个偌大的虚拟世界,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 例如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课前: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并下载有关黄河的资料;课上:首先通过“我的邻居”的方式交流有关信息,接着以“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和“黄河变化的原因”为问题组织学生读课文并整合多方信息,接着和学生协商,引导合作,分别以“保卫黄河”、“治理黄河”或“黄河小史”为主题制作网页,然后发送到学校网站,互相交流评点。整节课以语文实践为核心,让学生在虚拟活动中收集资料、讨论合作、制作网页、交流欣赏等,从而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 如学习《海底世界》,让学主在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栏目并从中进行剪辑,从网上下载有关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进行整理归纳制成网页,在小组中展示播放,不仅把书中介绍的美妙景色存贮脑海,还能把书中没有写的海底奇妙尽收眼底,烙进记忆深处。这样,学生在不同的文中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必然会得到多层次的收获。 三、与其他学科融合,进行实践体验。 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本身也能形成不同的系列,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综合运用。 如学完《草原》这一课,就有学生质疑“草原真的那么美吗?值得我们去保护吗?对此,我建议学生们开展“走近‘草原’”的活动: ①. 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分布、最大…… (社会学科)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颂赞草原:吹、弹、唱、画、写、诵、舞……(音乐、美术) ③.组织讨论:如何爱惜、保护大草原?(社会学科) 如学习《养花》前,让所有同学都尝试着养养花,从中体会养花的酸甜苦辣;学习《劳动最有滋味》,不妨让学生当一天家,完成从早上起床、买菜、洗衣、做饭、拖地等家务,从中体会劳动的辛苦与乐趣;学习《瀑布》组织学生实地游览泗溪,领略三吊水的雄伟、壮观、迷人;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件手工,来一场科技制作比赛等等。 四、挖掘学科本身的人物,开展角色活动。 角色活动就是指利用角色效应,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表演等言语实践活动中,收获对学习的体验和对学习材料进行积极的智力加工所形成的学习能力。 如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教师首先创设任务情境,引导提出把这篇课文演下来,在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共同协商人物角色,如导演、演员、动作设计、评委、顾问等等;接着,学生自由选择角色、选择学习伙伴练习;然后组织组际汇报交流,其主要过程为:演之前,其他同学做顾问,提建议——表演时,学会倾听与揣摩——演之后,交流心得并评赏;最后再自由练习,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上合理想象,组织创造性表演大赛,由学生点评并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等奖项,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形成学力、发展个性。  五、抓住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专题研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综合运用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等资源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首先组织自学 ,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发现问题;接着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值得探究的主要问题,如他们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等;然后教师引导分组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以及其他“以少胜多”的案例资料,带领学生穿越时间的隧道,与历史人物对话,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在课堂上,在学生交流了有关资料之后,教师组织学习活动,赏读重点段落,交流课题研究成果并提出新的研究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从策划到交流,课堂所用时间为两到三课时,但整个学习过程一般要历时一周左右,而且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自然有利于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会自由拓展。 自由拓展就是指以“课文内容”为信息点,以“与信息点相关的所有信息”为学习内容,然后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项目。 如学习《新型玻璃》后,引导学生以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为切入点,利用自己“目之所及”的所有信息,自由选择学习项目。结果,有的学生出了一期“玻璃世界”的画报;有的学生为文中的玻璃设计了广告词和推销方案,有的学生给文中的玻璃撰写了产品说明书,也有的学生开发了一种新的玻璃等等。并在组织组际交流时,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学习成果,从而激励学生超越、促进学生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质疑释疑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释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