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换个思维去教学(网友来稿)

换个思维去教学(网友来稿)

时间:2022-08-17 16:35:3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换个思维去教学(网友来稿)


孙亦涛
几年前,在某杂志上看到一篇报道:美国的小学生竟然可以独立完成关于人类文化的论文。读罢,不禁愕然。人类文化是个很大的题目,即使是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不敢轻易涉足,更不用说是我们的学生了。于是很佩服美国孩子探索精神和自信,也更多地联想到我们的学生如果也能达到这个程度,那将多么令人振奋。

反思以往的教学,我们采用的是“先教后学”的模式,总是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差,总是埋怨教学效果不佳,总是忽略了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这个原则,总是在一相情愿地往学生的嘴里塞知识。我曾经在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过功夫,却仍然只是局限在提出问题的数量上,原本想通过学生较高水平的回答来讲述知识点,可事与愿违,大部分题目学生都回答不出来,甚至不知从何下手,问题最终还得我自己回答,反而浪费了时间。更另人心痛的是,学生已经习惯了被人牵着鼻子去学习,也因屡屡回答不出问题而开始麻木,基本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和探索精神。由于对价值论、语文概念等问题上的认知模糊,导致了语文实践的混乱;由于工具性教学,造成了语文的程式化、繁琐化、数学化、教条化;由于标新立异、急功近利,使改革华而不实,被事实证明得花零蒂落;由于偏离了语言规律,使国语教学“积重难返”。这需要我们重新进行思考和扬弃,从整体上来把握大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引导我们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变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新课改正是围绕着这一发展目标应运而生的,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要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就必须首先改革课堂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转变教师观念,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模式的转变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来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必须将“先教后学”的模式变为“先学后教”模式。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提倡教师是高速公路的引桥、路标,能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前进的速度和坡度,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一个“导”上。以前,学生多习惯于被动的去接受知识,等待教师将知识象填鸭一样灌输给他们,加之学业较重,无暇去做课外阅读,无暇去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也就无法很好地养成自学的习惯。不妨改变一下思路: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自学要求先行接触课文,自学,尽力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整理疑问,教师帮助解决。每个学生产生的问题各不一样,教师解答的方向也就不同,既传授了知识,又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先学后教”区别与传统的预习,它的实质就是最大程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强烈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工作最终还是要指归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学模式的转变主要应体现在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即“授之以渔”,给学生点金的手指,而非黄金。

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在我看来,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应竭力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提问,提供示范、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们大胆阐述并讨论他们的观点,让学生说明他们所获得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结论进行评价。我认为,这就是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质疑问难。教会学生提问是关键。首先,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打破学生的依赖思想,“逼迫”学生发问,只要学生敢于提出,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其次,必须给以方法上的指导。叶圣陶说:“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指导:一是提问的角度和方式;二是提问思路和内容。我告诉学生:

盯住“眼睛”问题目,了望全文;

摄取“灵魂”问中心,突出主题;

拎起“骨架”问思路,训练思维;

诊断疑难问困惑,突破难点;

找准口子问文眼,提高速度;

抓住词语问语意,培养语感;

注意“陷阱”问“不疑”,挖掘深度;



放眼课外问阅读,迁移能力。

现仅就高中语文课文《致橡树》为例,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如下:

1、 诗中作者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

2、 作者表达了对何种爱情观的向往?

3、 诗中始终没有出现“爱情”这个词,却以橡树和木棉为形象,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不难看出,这些问题表现出:学生基本抓住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而且可以看出学生已经知道如何鉴赏诗歌了。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不仅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更能体验到自己学习的乐趣,极大的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上,我极为看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努力张扬他们的这种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始终把学生放在学的主体位置上,把教案变成“学案”,营造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自主学习氛围。

(二)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主体性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张扬的条件下实现的,它一般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我是这样做的:首先由学生组成合作小组,针对课文内容分头收集有关信息,然后讨论、探究,同学答问(每组派代表),将答问集中,若有分歧再进行辩论。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它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情感体验过程。

(三) 提倡研究性学习

研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学们成立了学习探究小组,课外名著学习小组,学生课堂学习成果评价组等等。课堂上,针对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展开抢答、辩论、探究,最后由课堂学习成果评价组予以仲裁和评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切磋技巧。这样,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的确,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四) 注重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能使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应该把评定看作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它同样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评定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我的具体做法就是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一下成功的乐趣。与此同时,适当地指出学生的错误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教育还是要传授知识的,模式的改变不等于忽略知识,具体教学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2、不能忽视教师的点拨讲授。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学生遇到疑难是教师的讲解中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能力,

3、注意课本的延伸。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以课程标准为准,可以适当的补充和改变,教师应在指导自学和分层练习时加入一定的拓展练习,尤其是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倡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师就要在这方面下工夫,才能更好的达到新课改的目标。



作者邮箱: riston825@sohu.com

换个思维去教学(网友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