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社会需要

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社会需要

时间:2022-08-17 16:38:26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社会需要

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社会需要
高凤庭
本世纪即将结束,新世纪就要到来。对于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我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现在,全世界都在思考怎样迎接21世纪,能否抓住这个机遇、赢得这场挑战,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资金,也不是自然资源,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素质和人才问题。

提高学生素质适应社会需要

农村中学语文涉及10亿农业人口的子女,人数多,底子薄,条件差,素质劣,难怪人们抱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师劳效微,举步维艰。

新中国建立49年,经历了风风雨雨。农村中学语文教改走过49年,遇到过无数坎坷;农村中学语文教改荆棘丛生,囿于“瓶颈”,困于“低谷”,一直跳不出“少、慢、差、费”的怪圈。

培养跨世纪人才,迎接21世纪的挑战,要求未来公民的素质必须极大的提高。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担负着足举轻重地培养教育任务。21世纪的构想方略应该是,研究并落实如何“走出瓶颈”、“跃出低谷”、“跳出怪圈”?

笔者认为,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是重中之重,是当务之急。

一、以“学生为本”,实施“成人”教育
新世纪的时代特征具有科学和人文精神,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重视人的本质,重视生命的本质,把人的发展性提高到高于一切的位置。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力求运用语文工具,以学生为本,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热爱祖国、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 有”新人。

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因地而异,但是禁而难止,恐怕在全国广大农村要根绝还需相当一段时间和得力措施;农村中学生,升入高等学府的比例尽管因地而异,逐年递增,但是所占同龄中学生的分数值却不到10%。

国情如此,省情如此,校情如此,农村中学语文对培养全民族未来公民绝大多数劳动者所担负的“成人”教育,尤为重要。

笔者研究学习魏书生十几年前的做法,深受启迪,新世纪农村中学语文“成人”教育的构想可否借鉴和参照?

其一是道德品质教育。大多数农村中学生虽然不能升学,但是必须要跨入21世纪,甚至要成为各条战线的主力军。为了适应祖国未来社会的各种需要,他们就得继续学习,而且主要靠自学。不能设想,一个没有自学能力,缺乏远大理想,靠个人主义驱动的人,?会对新世纪起多大作用。?魏书生让学生写作如下文题:《莫做精神乞丐》、《风物长宜放眼量》、《追求》、《战胜自己》等。

其二是共产上义理想教育。魏书生在阅读指导中经常向学生推荐杰出人物的传记,常常通过语文教学把学生的思想引向未来。指导学生写作《我心中的共产主义》、《新世纪的一天》、《新我旧我之争》、《理智与感情》、《得与失》等。

魏书生每天给学生抄一则格言警句,老师抄,学生抄,轮流抄,熏陶感染,潜侈默化。

其三是引进科学成就知识教育。如把《微型电脑》、《站在月球上想别的》、《新能源》等文章,作为补充教材。

此外,魏书生帮助学生制订“五育”(德智体美劳)、“十二科”(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计划,引导学生坚持“两跑三操”:道德长跑(结合思想教育实际写日记)和健身长跑(锻炼意志、增强体质);眼操、记忆力体操、智力体操以及课外活动等。

如果当前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能像魏书生老师那样运用语文工具,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面对21世纪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二、以“课堂为主”,实施“成才”教育
如若把学校喻为培养新世纪公民的主阵地,那么,课堂教学就应视为“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部分,课堂教学不改变,学校教育改革将是形式的、不彻底的。

农村中学语文教改,要实现和完善“成才”教育,探索新世纪的理想课堂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的首选课题。

(一)改革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

突出两个改变,改变原来语文课堂中把知识点的教学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改变把掌握知识点作为教学基本内容,变成为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结构,学习活动突出过程结构。

1.突出知识结构。?中学语文教学长期沿袭字、词、句、篇、修、逻、文八 字宪法,加上训练知识点,这就等于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不难看出,这样教学的弊端就在于单一零散,缺乏整体感。

突出知识结构,如识字的重点是字形结构,短语的重点是类型结构,段落层次的重点是体裁结构等。

2.突出过程结构语文课堂必须注重学生积极参与,?突出过程结构,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能使每个学生当堂掌握方法,让自学与互学结合起来。突出过程结构,是新世纪教学的需要,它对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竞争意识,学会学习大有裨益。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世纪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是合作关系,教师的角色任务应是帮助学生发展、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组织者和引路者。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学语文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采;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的时空,天高海阔,独具特色。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提高课堂生活的质量,使每一个学生都更好、更生动、更活泼地成长,以适应新时代社会的需要。

三、以“教师为首”,实施“成功”教育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办好农村中学,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是关系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现代化宏伟战略目标的大问题,那么,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队伍在诸多方面的不适应,亟待解决。其一是知识面窄,文化上不适应;其二是专业性差,业务上不适应;其三是体制不顺,心理上不适应。

构想方略是:首先加强文化学习,鼓励教师参加进修班、函授班或自修班等,努力扩展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其次是开展教研活动,以校为单位或以区域为单位,把邻近几校划为一组,听课、评课、说课兼用,下大力气抓好10项技能训练,达到结业过关水平。第三是加快传递信息,及时、准确地把教改新信息传达给广大农村中语教师,必要时可举办教育信息专题讲座,沟通教育信息,办好简报和通讯等。第四是抓好敬业教育,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师政治修养和敬业爱岗精神为最终目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爱岗敬业,爱生献身,创新进取,使教师成为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成为“成功教育”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四、以“活动为辅”,实施“成型”教育
农村中学语文教改,必须树立大语文思想。除了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好语文活动课的机会,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语文活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开发智力,把语文活动课真正扎扎实实开展起来,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寓教于乐,提高效率。

比如魏书生老师搞“记忆力竞赛”,规定时间和内容,授以适当方法,让学生都积极投身到记忆竞赛中。初一,5分钟记忆172个字,初二,5分钟达到250个字。

书写竞赛。要求在限定时间内,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另外,还有查字典、读课文、作文、造句等一系列竞赛,促使学生大脑机器处于高效运转状态。

搞好语文活动,还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在活动中要尽量为每一位学生发展个性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尽快“成型”,防止整齐划一。

五、以“理论为魂”,实施“成果”教育
农村中学语文教改,长期蠕动爬行,成效尴尬,何以如此?究其根源在于或盲目“洋化”(指欧美各国模式),或墨守陈规(吃老祖宗的老本)。

“三老”理论(《叶圣陶、吕叔湘和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逊)应该视为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指导理论,成为教学改革的灵魂。“三老”理论既融汇了传统教育的精华,又吸收了国外先进教育科学的成果。

如果我们承认邓小平的理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特色理论,那么,农村中学语文教改要走出“瓶颈”,跃出“低谷”,跳出“少慢差费”的怪圈,乘上

[1] [2] 下一页


信息时代列车,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构建具有特色的中学语文教改框架,就必须首寻三老”理论为指导。

提高学生素质,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是全国农村广大语文教师面对21世纪要递交的一份沉重答卷,期待共同努力,肯定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