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中学课文婚恋作品的导读

中学课文婚恋作品的导读

时间:2022-08-17 16:39:4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课文婚恋作品的导读

中学课文婚恋作品的导读

文/胡立成

  中学生需不需要爱情教育,中学课文该不该录选婚恋作品,如何正确进行婚恋作品的教学,这已是摆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师面前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性课题。
??有些教师认为:男女爱慕之情本来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感情,但对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来说,为时过早,加之中学生早恋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教师如果在讲台上还和他们“谈情说爱”,会对早恋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并非这样,生理学、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由于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中学生开始对两性关系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当这种求知欲望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获得的时候,他们就把寻找的目光投向社会,而现代社会成人恋爱的开放化、街头淫秽书刊的泛滥、影视节目中爱情镜头的渲染,对于性科学知识缺乏、性道德观念尚未形成的中学生成了“挡不住的诱惑”,并因此心理扭曲,滋生一些违法行为。是让病态的、丑恶的东西占据孩子们的视野,还是让健康、美好的文苑精品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青年为了要看虎狼,赤手空拳地跑到深山里去固然是呆子,但因为虎狼可怕,连用铁栅围起来了的动物园里也不敢去,却也不能不说是一位可笑的愚人。”由此可见,在当今“开放”的时代,实行“禁欲主义”的封闭式教学只会给社会不良现象的侵入提供可乘之机,给学生造成愚昧和变态,是会误人子弟的。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与婚恋题材有关的课文占着相当的比重,尤其是高中语文第四册,婚恋作品占了半数以上。我认为教材中的婚恋作品也和其他优秀文学一样,是“人的生活教科书”,对净化人的心灵,塑造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具有重大作用。它同样承担着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对中学生具有认识、教育、美感三方面的作用。
  婚恋作品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再现现实生活中的图景,描绘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生活和社会风尚,表现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高尔基所说,“它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获得丰富、生动的社会历史知识和提高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因为作品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我们可采取“纵”“横”透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
  “纵向”透视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爱情这根标尺,去追踪时代发展的历史轨迹。例如《国风·君子于役》中妇人对丈夫的思念,反映了奴隶社会沉重的徭役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的残酷迫害;《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的表现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世态炎凉;《祝福》中祥林嫂的两次不幸婚姻,反映了以封建政权为基础的夫权、族权、神权对劳动妇女的迫害;《雷雨》中周朴园蹂躏侍萍,逼疯繁漪,活现了中国资产阶级所特有的封建性;《荷花淀》中水生夫妇的夫妻情则反映了抗日战争中军民齐心抗日的情景……
  “横向”透视就是引导学生透过婚恋窗口去查看不同国度、不同区域的各种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剖析从婚恋中所表现的特定的阶级关系和形形色色的婚姻恋爱观。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以安东尼奥为爱情不惜破产丧身的故事,反映了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罗密欧与朱丽叶》则以一对相互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腰缠万贯,却为了金钱,折磨死妻子,破坏女儿欧也妮的爱情,葛朗台的婚恋观深刻暴露了资产阶级家庭的纯粹金钱关系;俄国19世纪的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里竟动用2/3的篇幅,描写别里科夫令人啼笑皆非的婚事,深刻揭示了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罗斯人的心理特征和民族劣根……
  文学的教育作用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人们的行动,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帮助人们认识美丑善恶,辨别是非。例如,《诗经》中的《邶风·静女》描写青年男子与心爱的姑娘的一次约会,从那生动形象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爱情是以含蓄为美。《卫风·氓》则以一个怨妇的自述谴责了男子喜新厌旧、始爱终弃的丑恶行为,使学生认识到“爱,是一种责任”。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描述兰芝为忠于丈夫“举身赴清池”,焦仲卿为钟情妻子“自挂东南枝”的故事,告诉学生“两性相爱,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应该保持它的自由、神圣、崇高,不可强制它,侮辱它,污蔑它,屈抑它,使它在人间社会丧失了优美的价值”(李大钊)。《雷雨》中的周朴园与鲁侍萍在三十多年后的再次相见而展开的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告诉学生:一个人如果从青年时期就浪费精力,无休止地沉湎于爱情,经常去寻找新的恋爱对象,那必然会怀着空虚的心灵进入成年生活,甚至终身背上良心债……在讲解这些课文时,我从学生的话语、眼神中看到优秀的婚恋作品能触动青少年心灵中最隐秘之处,使学生初期萌动的感情受到人的崇高欲望的鼓舞,有助于正确的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提高了学生做人的层次。
  文学的美感教育,是指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其中人物的行为、命运和种种生活情景都会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反应,引起优美的或丑恶的、崇高的或卑劣的、悲惨的或可笑的等等感觉,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陶冶,增强对生活的是非、美丑的判断能力。由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有着高低强弱的差异,有家庭、文化、道德的差异,所以对美丑的判断能力不尽相同。我国晋代著名哲学家葛洪在谈到鉴赏文学作品时说:“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也。”“以常情览巨异,以褊量测无涯,以至粗求至精,以甚浅揣其深。”那就会美丑不辨,对优秀作品“毁之以恶”。如谈《牛郎织女》,只看见仙女裸浴;读《雷雨》,只看见周公馆里“闹鬼”或“谈三角”;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只看见李甲逛妓院……对这类情形的出现,我们教师一味严厉斥责、单纯禁止是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的。我们要怀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思维和理性的认识来正确理解课文:作者在《牛郎织女》中写仙女裸浴的目的是展示仙女初到人间时的纤尘不染的纯洁朴实的人性美;《雷雨》中写“闹鬼”“谈三角”的目的一是揭露封建社会的丑恶、黑暗和资产阶级道德败坏的腐朽性,二是展示繁漪对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美好追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写到妓院,一是揭露“逼良为娼”的社会黑暗,二是揭示李甲寻花问柳的富家子弟的浪荡性格和杜十娘“身不由己”的可悲处境,三是展示杜十娘对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情感的热烈追求……如此导向发掘,有助于教师利用课文本身具有的美感作用,因势利导,在婚恋作品中教会学生辨别美与丑、高尚与卑劣以及喜剧性与悲剧性,培养学生建立健全的对婚恋作品审美的心理结构,抵制不健康的社会心理的侵蚀,促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觉悟又有高尚情操和审美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
  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青少年鉴赏力差,模仿性强,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是我们进行婚恋作品教学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情景“进入”作品中去,深刻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内涵;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立足现时代,植根本民族,“走出”作品,冷静思考分析,实行健康的“拿来”,在优秀婚恋作品的感情熏陶下,成为一个情操美好、道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