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

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

时间:2023-02-27 11:34:4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

(一)命题的几种常见形式
    a.全命题。这是一种传统的命题方式。前些年曾有人说命题作文出现了危机,但从近几年中、高考情况来 看,命题作文又显露了生机。特别是中考,命题作文是比较常见的。这是因为与给材料、自拟题目相比,它可 以考查学生审题和选材的能力,这是它突出的优点。在想像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其考查功能也不逊于给材 料、自拟题目。它唯一的缺点是容易被人猜中。命题人既想用命题的形式又要尽量不被人猜中,就要在一些题 目上有所变化。如写惯了《我的班集体》或《我爱班集体》,就变化为《我和我的班集体》;写惯了《课间》 ,来一篇《课后》;写惯了《挫折》《失败》之类的题目,换一个《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可能就不那么顺 手了。
    特别要注意:全命题的特点在于一个“全”字。以《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这个题目为例,中心语是“波 折”,前面加了三个定语:是“小”波折而不是大波折,是“一次”而不是多次,是“我经历”的而不是别人 经历的,也不是“我听说”的。用层层限制增加审题的难度,也可以和某些类似的题目区别开来。
    也有一种命题作文不仅是全命题,而且带提示,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选材,如'94武汉题《生 活给予我的思考》和'94南京题《掌声》都有这样的提示,它们在选材上为考生划定了范围,有的还提出了具体 要求。这是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形式,它降低了考试难度,代表了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趋势。
    b.半命题。如《我多想……》、《我理解了___》,省略号部分和横线上让考生自己填上恰当的词语; 还有一种半命题提供备选词语,如,94年贵阳题《记一堂___的课》,备选词语有“生动、难忘、印象深刻 、喜欢、有趣、有教育意义”等。这两种方式实际都是帮助考生确立中心和选材,自由度较大,范围较广,使 考生能够随心所欲地抒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和情,因为中心和材料是自己选取的,写起来不容易“跑题”。
    c.给材料。一种是给材料写议论文;一种是给材料写记叙文——有的是续写,有的是改写,有的既不是续 写,也不是改写,而是让考生根据材料发挥想像,写一篇记叙文;还有一种是给材料写说明文。给材料作文的 材料不同于全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提示”,提示仅是一种启发,并不提供故事情节或某些具体情况,记叙或 议论都只能以它为引子而不能以它为依据;给材料则不同,或给出故事情节,或给出具体情况(事实、数字、 言论等),它不是记叙或议论的引子,而是记叙或议论的依据——依据它,或展开想像与拓宽意境而记叙,或 纵横发挥与联系实际而议论。
    d.给材料+命题+提示。如'94安徽省的材料作文就是这样的:先给了一个关于美国科学家在太空中发射“ 太阳帆”,使黑夜变为白昼以及本世纪末太空中将出现50面“太阳帆”的材料,要求根据材料进行设想,假如 本世纪末你居住的地方有一面“太阳帆”,你和周围的人将如何度过那美好而神奇的夜晚。题目是《神奇的夜 晚》。还“提示”道:可以写传统节日的夜晚,可以写周末的夜晚,可以写宁静山村的夜晚……你也许在天文 台上,在实验室里,在大学校园里,在商贸大厦里,在乡村小道上……这样将材料、命题和提示结合起来,考 生发挥想像时既有材料做依据,又有“提示”做引子,还有题目作为记叙的范围。如能充分注意这几点,作起 文来就不容易离谱。它既有限制,又有自由,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命题作文与给材料 作文相结合的产物。
    (二)作文三要素
    a.内容。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的。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的需 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立意和中心就都是空的。立意是关键,选材 是保证,中心是把握。
    “意”就是思想,就是观点;“材料”就是事迹或事例,也包括道理;“中心”就是题目所限定的范围。 例如《记一次升旗活动》('94沈阳题),表达爱国的思想感情是立意,同学们在升旗活动中严肃认真的表现, 以及国旗下充满爱国精神的讲话是选材,中心是“升旗”,不能丢开“升”字而写国旗,否则就脱离中心了。 又如《谈挫折》('94西安题),挫折可以使人“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这是立意,列举自己的或周围 的人从挫折中奋起的事例以及古今中外名人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言论为选材,这些材料都必须是从不同侧面所 选来的“挫折”。列举事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谈”即辩证的分析来阐述“吃一堑,长一智”这个观点。 如果所选事迹或事例不是挫折,或虽列举一些受挫折的事迹、事例而不“谈”,都是脱离中心的表现,也都是 不切题的表现。前者将导致“驴唇不对马嘴”,后者将使文章写成记叙文而不是议论文。
    立意应力求深刻,至少要做到正确;材料应力求充实,至少要做到具体,中心应力求突出,至少要做到明 确或基本明确,要切题或基本切题,这就是对内容的基本要求。
    b.结构。对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严谨,完整,有条理,分段恰当,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结构严谨的具体要求是:前有交代,后有照应;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前后一贯,首 尾一致。
    完整,就是有头有尾,首尾呼应,没有残缺的句或段。
    有条理,就是句与句、段与段的先后顺序安排得当。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符合逻辑。紧紧围绕中心事 件或中心话题,不旁逸斜出,也不东拉西扯。
    分段恰当,标准一般是看一段之内有几个中心:如果有一个中心,则分段恰当;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中心, 则分段不恰当。有的也可以几个小自然段合起来表达一个中心。
    层次,既指段与段之间的层次,也指一段之内句组与句组之间的层次。层次清楚与否要看各段中心和段内 各句组中心是否明确,以及它们的顺序是否合理。
    材料处理上详略不得当,将影响结构的匀称。
    c.语言。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清楚,通顺。清楚,就是明白,不含胡,不模棱两可,不luō@①唆, 不自相矛盾。通顺,就是句子结构完整,句子成分搭配得当,句与句之间意思连贯,顺畅。
    清楚,通顺,是对语言在表达内容上的要求。
    除了这个基本要求,还应当讲求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不矫情,不雕词琢句,不用华丽的词藻包装空洞的 内容;不写空话、假话、套话,只写真话——发自内心,不假雕饰的话。
    生动形象也是一种语言风格,它和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并不矛盾。在一篇文章之内,它们完全可以相得益 彰。朴实无华犹如去掉一个人涂在脸上的胭脂粉,生动形象犹如给一个人画像,突出他外貌或气质上的某种特 征。只有去掉涂在脸上的胭脂粉,再现其本来面目,才能更好地突出其特征。生动形象需要使用多种修辞方法 ,使用得好,能使语言锦上添花。尤其要注意使用新鲜、生动的比喻;善用比喻,是一个人有才华的表现。
    (三)作文三部曲
    a.构思。构思就是打“腹稿”,是行文前运用心思的一种过程。构思的范围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结构 等。概括地说,就是想一想“写什么”和“怎么写”,如能做到“成竹在胸”,提起笔来便能思如泉涌,直到 尽其所言为止。如果没有这个步骤,想到一点就写,有时会感到写了几句便写不下去了。常见有的考生写了一 段又划掉重来,就是没打“腹稿”的缘故。有的人作起文章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完一看,该写的没写,不 该写的倒写了不少;也有人写完后,竟不知写了些什么。这都是没有“成竹在胸”的结果。“腹稿”的有无和 是否成熟,决定着行文的速度和文章的成败。
    打“腹稿”时想到的内容可能较多,灵感也会突然闪现。内容多需要整理,灵感闪现了,必须立即捕捉, 而在打“腹稿”的过程中要及时用简而明的词语把它们记录下来,形成一个简单的提纲。在行文过程中,对提 纲还可以随时调整或加以补充。有一个简单的提纲,“写什么”和“怎么写”就有把握了。
    b.行文。行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莫忘点题。题目往往表明一篇文章的中心:或记叙的中心线索、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或说明的中心对 象;或议论的中心论点、中心论题等。作文最怕“跑题”,“跑题”则文不对题。因此,在行文过程中要特别 注意点题,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这等于提醒自己:要紧扣中心。
    ②要瞻前顾后。前面提到的人、事、物、景,后边应有照应;后边准备写到的人、事、物、景,前边应有 所交代。前后照应,可使结构严密。
    ③进入角色。犹如演戏,要假戏真做。否则,让人看出假来,将大煞风景,一切宣传效果也将化为零。作 文也是这样。假如续写一段故事,你得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不 是这样,而是看风景似地站在一旁观望,是无法吸引人,更无法感动人的。
    ④倾诉肺腑。假戏可以真做,假话却不能当成真话写。作文必须写真话,必须倾诉肺腑之言;真话使人信 ,肺腑之言能感动人。吐露真情实感,不自欺欺人,写起来才能顺手,也才能有个性;否则,连自己都不相信 的话怎能写得下去?即使勉强写下去,又怎能鼓舞人、教育人、打动人?而如果不能鼓舞人、教育人、打动人 ,一篇文章就等于一张废纸。
    ⑤一气呵成。灵感来了,思路接通了,要一直写下去,不要在个别词句上耽误时间。灵感稍纵即逝,思路 一旦中断,再接通也要费时间。完全沉入写作意境中去,一气呵成,一吐为快,一篇行云流水似的文章将会从 你手下诞生。
    c.修改。考场上作文,写完后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要作大的修改是不可能的,但一点不修改也是不行的 。写完后至少要看一遍,边看边改——
    ①改错字。②改病句。③补漏洞,如没有交代清楚的地方要做补充交代,没点题的地方要点题,该议论而 没议论的地方也要补上。④润色。该形容而没有形容,该限制而没有限制,该强调而没有强调的地方都要适当 加以修饰。
    (四)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
    a.要作文,先做人。这是作文的根本。犹如演戏,坏人演不了英雄,思想品德不高尚的人写不出歌颂时代 新风尚的好文章。即使写说明文,也要有认真、求实的思想作风做基础。
    用不着这样反驳:难道写坏人、演坏人,自己也要成为坏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坏人坏事,好人一般 是想不到、也做不出来的,但是好人可以调查研究,可以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分析和鞭挞坏人坏事,所以好人可 以写坏人坏事,也可以演坏人坏事,而坏人却不能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分析和歌颂好人好事,他们只能用资产阶 级世界观歪曲好人好事,所以坏人写不出好人好事。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心里想的,口里说的,笔下写的,应该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努 力净化自己的心灵,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 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确是作文的根本。
    b.广泛阅览。几乎没有一个作家、没有一个作文写得好的人,不说他们之所以成为作家、之所以作文写得 好,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广泛阅读。随便翻翻,长知识,增智慧,开眼界。有心于作文者,还能从博览中吸取多 种作文的方法。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功课重,考试压力大,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了。这是作文成功之路上 的一个障碍。语文课本上的篇目本来就不多,为了升学考试,有些老师只教基本课文,非基本课文不教,自读 课本有些学校不订,有些胡涂家长还禁止孩子看课外书(当然,有些不好的书的确应当禁止),学生脑子里充 满了作业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即使把基本课文嚼烂了也走不上作文成功之路。明乎此,语文教师必须大力 提倡并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和鼓励学生广泛阅览一切于智力开发和陶冶情操有益的书刊。
    c.取法乎上。书店里和书摊上摆着各式各样的中学生作文选,学生往往视若明珠,家长们也以为这是学习 作文的范本,于是,学生们的案头或床头便充斥着这类书刊了。要说这些书刊里的作文都不好,那也不是,但 毕竟不是成熟之作,不免有这样那样的瑕疵,若以它们为范文而模仿之,则难免瑕瑜兼收。“取法乎上,仅得 其中。”若取法乎中,则仅得其下了。因此,选作范文的须是名家名篇或文章高手之作。多读、熟读中外名篇 佳作,才能将你领上作文成功之路。
    (五)作文成功的几种方法
    a.起承转合。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议论文。假如写一篇《谈挫折》('94西安题),开头大略地说一说一 个人要成就一件大事,没有不经历一番挫折的,这就是“起”;然后承接上文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 从正面阐述这一观点,这是“承”;再换一个角度从反面列举事例进行论证,这是“转”;最后总结全文,这 是“合”。这种写法,符合辩证思维逻辑,结构层次分明。只要观点正确,有充分的事实和道理作论据,写好 是不难的。
    b.出奇制胜。刘国正诗云:“若谓文有法,制胜须奇兵,循法作文章,老死只平平。”作文有法而无定法 ,写“平平”的“循法”文章是难以取胜的。“待到着笔时,舍法任神行。谓神者为何?思想与感情。”仍以 《谈挫折》为例,上面提到的“起”只是一种写法,如果自己亲自经历过一次挫折,就可以从这次挫折写起, 由事入理,由个别到一般。这样写,由于是以亲身经历为立论的根据,道理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可读性强 ,说服力也强,自然容易写好;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做立论的根据,只是人云亦云地泛泛而谈,就不容易说得深 刻。
    出奇制胜,还可以“反弹琵琶”。比如,广告改成语的现象很多,如“刻不容缓”改成“咳不容缓”,“ 十全十美”改成“食全食美”等等,对此,有人大加赞赏,认为改得妙,使厂害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 ,从纯洁语言的角度看,不也可以写一篇批判文章吗?
    有一个记叙文的题目是《我___家长

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

[1] [2] 下一页


会》,横线上可以填“喜欢”,也可以填“讨厌”。多数学生填“ 讨厌”,但家长会未必完全那么令人讨厌,如果写一篇《我喜欢家长会》,可能会让人耳目一新。
    作文有如游览风景区,已经踏出的或已经修好的路走的人多,沿着此路往前走,风景也一定不错,但看得 多了,也就不新鲜了。如果另辟蹊径,说不定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异的新天地,我们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c.综合技法。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有些考生面对文题一筹莫展,原因之一是不善于综合运用学过 的各种写作方法。有如商店,各种商品有条理地综合地摆在一起则琳琅满目;如能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方法,作 文也就会摇曳多姿,绚烂多彩。
    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果写议论文,不可空发议论,莫忘了用议论引出记叙,在记叙的基础上生发 议论,夹叙夹议,在议论中抒发感情;如果写记叙文,不可只作一般记叙,写人、状物,要有适当的描写,关 键地方要有画龙点睛式的议论,以提高读者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或引起读者对将要叙述事物的思考和注意。
    ②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运用打比方、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等多种 说明方法。不必求全,但不可单一。
    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顺序。可以按时间先后为序(即纵写),可以按空间、场面为序(即横写),可以将 两条线索交叉或平行安排(即分叙),可以按材料的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写(即综叙)。这四种行文顺序,前两 种可以综合运用,即纵横交错;后两种也可以综合运用,即有分有合。此外,顺叙、倒叙、插叙也可以综合运 用。
    ④综合运用写人的多种方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以及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等 。
    ⑤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等。
    (六)作文失误的几种常见病
    a.“跑题”。“跑题”的原因一般有下列几种:一是没看清题目。如《当我唱起国歌的时候》,把《国歌 》看成《国际歌》;二是没看清题目上的中心词,如《深深的母爱》('94湖南题),中心词是“母爱”,不是 “母亲”;三是没注意题目中心词前的修饰语,如《我逐渐了解了他(她)》,没注意“逐渐”二字,因而写 不出“我”了解他(她)的过程;四是误解题目上的词语,如《我经历了一次小波折》,误将“波折”理解为 “挫折”(“波折”比喻事情的曲折变化,“挫折”意同失利,挫败);五是不注意题目上词和词之间的关系 ,如《我和我的班集体》,不注意“和”字,写成《我的班集体》,等等。
    b.俗套。如写教师,内容脱不了晚上备课、改作业;如写同学,内容脱不了给差生讲题;如写父母,内容 脱不了督促子女学习;如写《我渴望……》,内容脱不了升学;如写《我崇敬的……》,内容多是小学老师。 如写自己做了好事,别人感谢自己,自己脱不了“这是我应该做的。”如写志向,语言少不了“为四化而奋斗 ”。如以时间为序,一写就是顺叙。诸如此类,内容,语言,结构,往往落入窠臼。
    c.虚假。“作文就得编!”不少学生这样说。于是,在他们笔下,几乎每个人走路都捡过钱包,几乎每个 人上车都让座儿,几乎每个孩子都做过错事而且在大人面前撒过谎……从面孔到语言和行动都似曾相识——假 !假事往往伴以虚情,使人破涕为笑。编得好的,犹如纸扎的花,徒有其色、形,而无香味;编得不好的,色 、形、味俱无。
    要把虚假的编造与合理的想像区别开来。合理的想像不但是允许的,而且应当提倡;想像是一种创造,它 和虚假的编造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另外,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充实,层次不清楚也是作文常见病。这些实际已在《作文三要素》中谈到了, 故从略。
    【练习设计】
    1.审题练习
    ①我在中考的前一天
    ②我和我的老师
    ③我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一个道理
    ④记一次升旗活动
    ⑤我站在地图前
    ⑥这件事使我获得了___
    ⑦我记忆中的一颗明珠
    以上7个作文题的中心各是什么?怎样防止“跑题”?
    2.选材练习
    ①假如写一篇《记一堂___的课》,你在横线上填什么词?选取什么材料?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
    A.有趣。写一次化学实验的过程。
    ( )
    B.有趣。写一次生物解剖过程中所感到的惊喜。( )
    C.难忘。写一堂课上个别同学违反课堂纪律,受到老师的严肃批评,个别同学不服,一堂课没上好。(
    )
    D.难忘。写一堂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课,包括老师的声调、表情,同学们的心情、表情,录音、录像的播 放情景等。( )
    ②以《我的一个秘密》为题议论一下:是写一个怕人知道的秘密好,还是写一个不是怕人知道而是暂时不 想让人知道的秘密好?
    3.立意练习
    ①以《珍惜这大好时光》为题,想一想:什么是大好时光?为什么要珍惜它?怎样珍惜?
    ②以《掌声》为题,议论一下:当你取得某项成绩或获得某种荣誉称号而听到一片骤然响起的热烈掌声时 ,这掌声意味着什么?一个人应当怎样正确对待掌声?
    4.语言练习
    ①用准确而平实的语言写一篇说明文,题目:《我们的校园》。
    ②拟人手法,以自行车自述的语气写一篇生动的说明文,题目《自行车自述》。
    ③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写一篇议论文,题目:《中学生应当怎样过生日》。
    5.结构练习
    ①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谈“比”》。
    ②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篇说明文,题目:《书》。
    6.顺序练习
    ①用纵写和横写相结合的顺序写一篇记叙文,题目:《我的一天》。
    ②用下列文字作开头,展开合理想像,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老师迟到了》。
    上课的预备铃响了,一贯准时的张老师却没有像往常那样稳步走进教室。两分钟后,上课的正式铃响了, 依然不见张老师的踪影……
    7.思维练习
    ①用正向思维方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开卷有益》。
    ②用逆向思维方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开卷未必有益》。
    【部分参考答案】
    1.①突出“前”字 ②中心是“我”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③突出事件中包含的道理 ④突出升旗时的场面
    ⑤中心是在地图前的所见所想 ⑥中心是写具体收获(如劳动本领、学习方法等) ⑦中心是写一件有意义 的往事
    2.①B(√)D(√) ②后者好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口加罗

上一页  [1] [2] 


【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相关文章:

中考历史复习训练08-17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之语言训练03-05

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训练01-18

材料作文指导与训练08-15

中考作文指导01-16

中考专题复习——仿写能力拓展训练(及答案)08-16

语文测试习作指导漫谈08-15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09-12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