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教给初中学生分段的规律

教给初中学生分段的规律

时间:2022-08-17 16:44:5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给初中学生分段的规律

   

一、紧扣标题型。

教给初中学生分段的规律

这类文章的标题,一般比较直观、醒目,常常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文章所叙写的主题或主要内容。读这样的标题,不仅可以了解文章的大意或写作范围,而且还可以窥见其结构上的一些情况。如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的标题,我们就可以初步认为它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再看完全文,发现这种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就可以把本文分作两段。而《夜走灵官峡》这个标题,既告诉读者故事发生的时间(夜)、地点(灵官峡),又告诉了文章的线索(走)。因此,可以依据标题提供的“线索”把这篇小说分为三段:

Ⅰ.从开头到“报销了”,写“走”

Ⅱ.从“抬头看”到“康(岗)位”,写“不走”

Ⅲ.从“我把成渝……”到“更大了”,写“走”“紧扣标题型”的文章在结构上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往往有明显的过渡词语冠于段首,这犹如路标,给分段者指明前进的方向。倒叙开始时,肯用“那是……”或“那时……”等词语,深情地与开头呼应,完整结构,深化主题。所以,分段时,有必要把这些特点结合起来考虑,以增强分段的准确性。

二、时间顺序型。

事情的产生、发展、结果,往往都有一个过程,自然离不开时间。因此,很多记叙文便以时间为顺序来结构文章,使之眉目清楚,重点突出。既然如此,分段时就可以抓住这个特点,为正确的段落划分提供依据。

《海滨仲夏夜》就是一篇以时间为顺序的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了“夕阳落山不久”至“月升中天”这段时间里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海滨特有的景象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其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有:“夕阳落山不久”“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夜已深了”等。我们可以依据这些,把文章分为三段:

Ⅰ.从“夕阳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写夜前

Ⅱ.从“在这幽美的夜色中”到“月亮上来了”写初夜

Ⅲ.从“月亮上来了”到完写深夜

有些文章从文字表面来看,好像没有什么表示时间的词语,可只要你抓住所写的主要内容或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则会发现它不仅是时间顺序,而且时间界线还很清楚。如《分马》涉及的人多事杂,初看起来,它似乎不是时间顺序型的,可只要你这样一想,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小说开始写“动员”,为了什么———分马,后来的“换马”因何而起——分马,于是“分马”便成了文章的核心。抓住了这个核心,按时间的先后,就可以把文章分成:Ⅰ.分马前(1—7自然段)

Ⅱ.分马中(8—27自然段)

Ⅲ.分马后(28—58自然段)

三、空间顺序型。

有些游记和说明文往往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或由远到近,自外而内,或从上到下,由表及里来组织材料。空间变化了,写作内容一般也就变了。写作内容变了,段落层次自然也就变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第二段这样写道:“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未进入广潮就“望见”的“望见”,表明作者是站在远处的,他在这里先勾画出了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轮廓。在插叙了纪念碑修建的有关情况后,作者这样写道:“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到了第二层平台”说明作者由远看已变为近视,变为瞻仰了。在这里,作者以崇敬的心情描绘了碑顶、碑身、碑座和碑文。最后,作者顺时针方向,绕碑身一周,给读者介绍了十幅浮雕的动人画面。因此,本段可以分成:

Ⅰ.“我从东长安街……”——“标志着全国人民……”

Ⅱ.“我踏上花岗石……”——“他们的面貌……”

Ⅲ.“从碑身东面起”——“欢迎解放军……”

四、总分总型。

一般议论文都是提出什么问题或观点,然后分析问题或证明观点,最后得出结论或表明主旨。所以有人归纳中学议论文的结构为“总、分、总”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据此,常把一般议论文分作三段。

以上所谈,可以说是分段的一部分规律(或常识),具体到一篇文章,分段也可能出现见仁见智的情况,这也不必强求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