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试论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试论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时间:2023-02-27 11:35:0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中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写作能力呢?张志公先生曾描述:“他们普遍需要的将是……那种‘下笔千言, 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因为他们的时间很珍贵,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写出他们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写的东 西。那时候社会上还需要有‘低吟长啸’的诗人,‘斟词酌句,反复推敲’的作家,或‘婉约’或‘豪放’或 ‘典雅’或‘诙谐’的语言大师,人们还需要文学。不过,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敏捷准确的高效率 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将成为每个人的需要。‘假、大、空’的东西将被社会无情地淘汰。能用尽可 能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尽可能强的表达效果,将被 认为是写作的高手。”[1] 他认为“我们下一代”的写作能力是,能“写出他们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写的东西” ,应成为“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高手”。同时,还需要作家、诗人和语言大师。这就说明,写作能 力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是,写作能力对于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内涵。一般人所需要的 写作能力与“智力超常的才子们”不同,与文学家、诗人等专业作家的写作也不同。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 同于一般人的写作能力,不是成年人的写作能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是“中学”阶段;兼有层次性,是“基 础”的能力。所以,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学生继小学之后、进大学之前的承先启后的基础能力。这个标准 不能过高,否则,大多数中学生高攀不上,给中学作文教学带来困难,导致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当然,作 文能力标准低了也不行,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中学生的素质要求。那么,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标准是什么呢?就 是人们常说的“通过写作关”。“所谓通过写作关,目的在能顺顺当当地写好一篇文章,记事记得一清二楚, 说理说得明白晓畅。”[2]就是说, 指导学生会写不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见应 用文等一般文章。
    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近年来国家教委制订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标准。
    初中生:
    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 习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1992年)
    高中生:
    观察,积累,思考,养成习惯。
    理清思路,确定中心和写法;根据需要,展开联想和想象;想清楚再写。
    用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情达意。
    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一般实用文(45分钟能写600 字左右的文章)。
    高中阶段作文一般不少于25次,文字总量一般不少于2万字, 其它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1995年)
    把语文教学大纲关于写作能力的要求归纳起来,有人认为中学生写作能力,从写作知识进行分解,则应具 备写作的基本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从写作过程进行分解,则应 具备写作的专门能力:审题能力、选择材料能力、结构文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文章能力。显然,写作 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由多种能力组成。但以上胪列的能力竟有10项之多,实在有些烦琐,不便掌握和操作。 围绕“通过写作关”,以“能顺顺当当地写好一篇文章”为目的,而文章的构成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 一是思想内容,二是组织结构,三是语言表达。这样,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分解为摄材能力、思考能力、结 构能力、言语能力、修改能力。下面分述如次:
    一、摄材能力
    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要写文章必须熟悉客观事物,占有丰富的材料。获得写作材料和挑 选材料的能力,就是摄材能力。要形成摄材能力,必须做到:
    观察生活。观察是运用外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一种实践活动。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 点,是获得写作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活动中,无论是定点观察、定向观察、移步换景观察、不同角度观 察,还是动态观察、静态观察、对比观察、全方位观察,或者进行间接观察,如调查、访问、阅读等,都是为 了取得事物丰富的表象,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孔子教学生“多识草木鸟兽名”,“每事问”;鲁迅指出, “第一须观察”,“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给董永舒》),这些至理名言无不说明 观察对写作的意义。
    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因为观察是写作动因的触发点,是发现题材价值的导 火索,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催生婆,是文章生动描写、表现客观事物的原形参照物。没有观察,写作过程就不 能启动,而观察的深刻、细致,就能深化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进而提高文章的质量。所以作文教 学中,必须养成学生观察的习惯,使学生有一双敏锐的发现美的眼睛,为培养学生的摄材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
    勤于积累。对于观察、阅读所得来的材料要勤于积累。可采用:1.大脑记忆贮存法。抓住事物、事件的明 显特征识记、保持、 再识记或回忆,供写作时提取选用。2.书面文字记载法。这是最可靠、最管用的积累材料 的基本方法。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时时、处处留意,经常动笔记下所见所闻,聚沙成塔,积 腋成裘,养成用文字记载材料的好习惯。3.资料分类积累法。把聚积的书面材料,或者分类剪贴,或者制成卡 片,以供急时之需。
    善于选材。选材的标准贵在一个“严”字:要选自己熟悉、真实可靠的材料,材料真实才能反映客观事物 的本质和主流;材料熟悉,写起来才得心应手。要选突出中心、围绕中心的材料,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离开 了中心,再多的材料也没用。要选典型、新颖的材料,典型的材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刻的说服力,能以一 当十,以少胜多;新颖的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能给人以新的认识和耳目一新的启示。
    二、思考能力
    清代学者李渔说,写作要“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揭示了思考对于作文的重要意义。思考能力是写 作的核心能力:思考,把储存的材料依题旨的意义诱发出来,见微知著,运思成章。或“诗心”跳荡,欣然命 笔;或情不能自己,“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柳宗元语),思考启开了记忆尘封的大门。思考,能充实文章 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魅力的容量,开掘材料的内蕴,加深立意的深度,寻求最佳的表现方法,提高文章的表达效 果。思考能力要求做到:
    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的本质认识。事实上不是所有材料 (客观事物)能进入文章的写作中去,只有当作者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思考,才能发现材料的某些 意义、社会价值与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 ”(毛泽东《实践论》),带来作者对材料的敏感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发掘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求得立意 的正确、集中、深刻、新颖。
    富于联想和想象。对于写作过程,鲁迅曾以“静观默察”、“凝神结想”、“烂熟于心”、“一挥而就” 来概括,那“凝神结想”、“烂熟于心”,就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作者在联想和想象 中开拓思路、深化主题,把文章写出新意。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 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形象地揭示 了写作中联想和想象的活动。许多作家的写作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杨朔写散文是由“动情”的事想开 去,徐迟的创作是抓住“一刹那”的灵感引起联想,秦牧的创作则是“滚雪球”,由一点放开,让思想的野马 尽情驰骋,刘白羽的创作是“浮想联翩,情不能自己”等等,可以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写作。
    联想,是由当前的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和大脑的联结功能在心理 活动中的反映。由于客观事物存在着不同的联系,反映在人脑中也就成为各种不同的联想,主要有接近联想、 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如果从内容划分,还有象征联想、推测联想等。联想是想象的初级形态和基 础,想象是联想的继续和深入;联想过程主要是把不同事物联系起来,而想象则需要创造。想象是在头脑中原 有感性形象(已有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按其思维方式和形成过程来 分,有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和幻想。
    学会辩证思考。辩证思考,是指在对立统一的思维规律指导下,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总精神,实事求是 地分析对象本身的各个方面关系、层次、过程的基本矛盾,掌握对象的同一性、对立性及其对立统一。遇事不 可绝对,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反对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待事物。辩证思考是思考的最高境界,只有达 到了这样的境界,才能在文章中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三、结构能力
    写作中,有了正确而深刻的思想,新颖而典型的材料,优美而生动的文句,如果没有结构组织,所有这些 ,只是一盘散沙,不能成为物化的定型文章。
    文章的组织结构,又叫篇章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文章组织材料的方式。它还是文章表现形式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容赖以充分表达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篇章结构能力,又叫谋篇能力,谋 者,筹划也。从“立规矩”开始,到“成方圆”结束,要筹划把有关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成为一 篇完整的文章。结构能力要求做到:
    结构服从中心的需要。结构要完整、严谨、自然、统一。完整,指文章结构首尾圆合,前后连贯。开头是 为“凤头”,小巧玲珑,叫人一见钟情;中间是为“猪肚”,写得饱满充实;结尾是为“豹尾”,写得雄劲有 力。严谨,指文章结构组织严密,无懈可击,过渡自然,连接紧凑,照应配合,精当细密。自然,指文章结构 行止自如,顺理成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跌宕有致,浑然天成。统一,指文章结构形式和谐统一,通篇一 贯。遣词造句,恰到好处,断续相间,气势流畅,波澜起伏,开合适度。
    四、言语能力
    语言和言语是有区别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信息工具、储存工具。它是由语音、 语义、词汇、语法组成的约定俗成的统一整体,具有社会性。
    言语是人们借助语言实现的一种交际形式,或者说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具体运用。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一指说话的行为,叫言语行为;一指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东西,叫言语作品。言语分外部语言(指听、说 、读、写活动)和内部语言(指思维活动)两种。
    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语言不能脱离言语,言语也不能脱离语言而独立 存在。语言因言语而富有活力和生命,言语因语言而得其规律和物质形态。
    写作活动是一种言语行为,写出来的文字就是言语作品,因此写作要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把思维活动的 内容语言转化为表情达意的外部语言。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老舍也明确指出:“我们既然搞 写作,就必须掌握语言技巧。”[3] 学生学习写作必须下苦功学习语言,学习写作本质上就是学习用书面语言 表情达意,就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要形成言语能力必须做到:
    要积累语言。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这是说,一个人如果积累了上万条的词 语,写作就能随意调遣了,就不会出现词不达意、词不逮意、言不尽意、词汇贫乏的现象了。因而,要教育学 生随时注意搜集词语,积累词汇,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学习外国语言中符合 中国语言习惯的有益成分。语言是写作的基础,基础打得牢,任何高楼大厦便能建筑了。
    运用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这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提出的语言要求。规范,指语言正 确、标准,使用的语言是全国通用的、约定俗成的标准语言,语言表达符合现代汉语中词法、句法的基本要求 ,通顺流畅,没有病句。简明,指语言简洁、明确,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言简意明;用语经济, 讲究实效,以质取胜,在不影响表达的前提下,能少说一句就少说一句,能省一字就省一字。连贯,指语言表 达的次序和照应,作文要有序,一句一句地说,句与句、段与段间连贯,文气贯通。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 话,都要有明确的中心,先说后说,合理有序,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得体,运用语言合适、恰当。表达时在不 同的场合按实际需要“说恰当的话”(叶圣陶语),使交际过程向着预 期目标发展,善于察觉变化、把握变化 和驾驭变化,如对象、话题、情境、表达方式等。就象人穿衣服要得体一样,大小合适,时令合适,人品气质 合适,兴趣爱好合适,写文章运用语言要符合语体。语体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交际中,由于交际的目的、 任务、内容、范围和方式的不同,带来使用语言的不同习惯,在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用上显出不同的特色 。语体分口头语体、书面语体两种。口头语体通俗、生动、活泼,又分谈话语体和演说语体两种。书面语体周 密、庄重、文雅,又分文艺语体(形象性、生动性)、普通语体(通俗性、平实性)、政论语体(鼓动性、逻 辑性)、科学语体(精确性、严密性)、公文语体(程式性、准确性)五种。其次,还要章法得体,不同文体 有不同的章法,写什么样的文章就要有什么样的章法,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都照不同文体的章 法写,上路,入套,像模像样。语言得体是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重点,要花大气力才能奏效。
    五、修改能力
    修改文章是对作文负责的表现,是

试论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1] [2] 下一页


写作态度严肃的表现。修改能力是学生作文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有了 这种能力,就“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4],“执笔而自能合度”[5]了。如果作文训练,不培养学生修改文 章的能力,是一种缺憾,对学生没有尽职尽责,是“瘸腿”的作文训练,没有实现全程作文训练。如果学生有 了修改文章的能力,终其一生,受用无穷。修改作文的训练,是作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修改能力是对学生摄材能力、思考能力、结构能力、言语能力等的检验,是对学生鉴别能力的考查。只有 当学生能鉴别好坏、优劣,判断正误,明辨是非时,才能修改文章不好的地方,修改能力也才能有所提高。
    修改文章要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从内容方面来说,要从中心思想、材料选择、切合命题等 方面修改;从形式方面说,从结构、语言、行款格式、标点符号等方面修改。修改文章的方法多种多样,因文 而异,因人而异,但归总不外两种情况:一种是大的修改,需要重写或部分重写;一种是小的修改,采用增、 删、调、换等方法,琢磨推敲,直至尽善尽美。修,修饰、美化;改,改掉不好的地方。
    总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既不是虚无缥渺的“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妙笔生花”, 更不是没有目的的“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是脚踏实地,从“顺顺当当地写好一篇文章”出发, 训练必须具备五种能力,从思想内容来说,具备摄材能力、思考能力;从组织文章来说,具备结构能力;从书 面表达来说,具备言语能力;从提高文章写作的质量来说,具备修改能力。中学生在严格的写作训练中形成了 这五种能力,乃为中学作文教学之成功,其功至伟。

上一页  [1] [2] 


【试论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相关文章:

中学生写作心理及其写作能力培养08-08

试论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08-17

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08-12

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07-24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08-03

浅谈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08-17

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卑心理08-17

试论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08-17

浅谈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论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