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整体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整体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2-08-17 17:03:5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整体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整体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整体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 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驭文章,领会文 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 。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大局观念。
2.帮助学生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说明]整体意识、大局观念是21世纪人才素质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大局观念是思维认知结构健康 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现代人才观摒弃那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只看局部,不管整体的狭 隘的局部意识和观念。现代教育必须培养现代人才,语文教学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途径之一。语文的阅读教学可 以帮助学生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通过“整体阅 读”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做到:在纷繁的材料中能分清主次,在众多的现象中能看出本质,在复杂的事件 中能把握主旨。

二、教学原则

1、联系性原则
2、主导性原则

  [说明]联系性原则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局部与局部的联系、局部与整体 的联系,“雕虫”莫忘“雕龙”。主导性原则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认清主旨,把握读物思想的主导 倾向,辨清主次,分别轻重,区别表象与本质,在“雕龙”的前提下“雕虫”。这二种原则都与阅读教学的对 象有直接关系,我们阅读教学的对象是汉语言文字,汉语言文字具有整体性、意合性的特点,它与西方文字不 同。汉语确定的语义理解依存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一些有歧义的话进入上下文歧义就消除了,同一个词在不同 的语境中可能会获得截然相反的意义,句子和篇章的关系也是这样,如鲁迅《秋夜》开头一句话:“在我的后 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单看这个句子,看不出它的究竟,但是如果 我们从全篇着眼,就会发现,开头一句话是为了显示这个平淡无奇的环境——窗外只有两株枣树,别无它物, 多么单调而乏味的生活,是为联系性原则。西方语言有性、数、格、时、体、态之类的形态变化,各级语言单 位的组合主要靠语法手段,形式严谨而缺乏弹性,表达精确而底蕴不丰,而汉语则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字和词 在使用时没有形态的变化,各段语言单位的组合主要靠意义关系,即意合法。汉语形式灵活,富于弹性,“言 外之意”极为丰富,从整体上把握,可以领略其含蓄而巧妙之处;只有把握文章的主导思维倾向,才能真正认 清局部的细节的作用,比如鲁迅的《祝福》既说到封建政权对中国妇女的压迫,又说到封建族权、夫权、神权 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而其主导思想是揭露封建礼教对妇女的精神压迫和摧残,认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 弄清小说局部的作用和用意。比如小说提到鲁四老爷家的那半副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又如小说中反 复提到的祭祖等等,都与作者的主导思想倾向有密切关系,这就是主导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和主导性原则二者 是相互关联的,都属于整体性范畴,好文章都有其畅达的思路,整体驾驭着局部,局部服从于整体,局部与局 部密切相联,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一章一节地拆卸,不时地截断文章的语文意流,势必破坏了文章内容的整 体性,也阻断了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结构

  理论意义上的教学结构是指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组合关系。实践意义上的教学结构包括纵 横两个方面:纵向结构是指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之间的相互联系,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横向结构则 是指构成现实教学活动各要素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相互联系,表现为影响教 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教学环节中的组合方式。我们这里说的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结 构,是指在系统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帮助学生掌握整体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培养学生 的整体意识、大局观念这一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教材、学生、教师)所设计的比较固定的简化的 组合方式及运作流程,是实施“整体阅读”教学过程的途径和一整套方法体系。

  先简略阐述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教材(完整的一篇篇课文)是学习和形成学生整体阅读习惯、整体意识的必要前提,教师指导下的整体阅 读教学是联系教材与学生的中介,是促进学生形成整体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整体意识的动力。

  阅读首先是感知,在一篇文章中,作者所描绘的、塑造的、表现的是完整的形象,所介绍的是完整的事物 ,所阐述的是完整的事理,文章中的各种因素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 们阅读时决不能也没有必要把它人为地割裂开来。虽然文章是由许多部分组成,各部分又具有不同的特征,但 我们不能把它感知为许多个别的独立的部分,而应感知成统一的整体,这是感知的整体性特征所决定的。完形 心理学(即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出个别反映,而是对学习对象(格式塔)作出 反应,即一种整体性的把握。因为任何个别都离不开整体,个别是整体的一部分,失去了整体,个别便没有存 在的价值。因此,它十分强调阅读的整体性,而对部分的分析只是作为对文章整体认识的一种手段。它要求初 读感知时,不急着分层分段,肢解课文,而是要使整篇课文在学生眼里成为一个格式塔,即知觉整体。叶圣陶 说得好,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当然这时对课文的把握仅仅是浑沌的、朦胧 的,处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在浏览课文,弄清写作对象,了解基本倾向,划出疑点、重点的情况下,接下来讨 论分析疑点、重点,初级阶段鸟瞰式的把握,对局部疑点、重点的分析,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只有站在一定 的高度,才能对局部分析得更准确、透彻。一旦局部的疑点弄清楚了,文章重点部分的意义及其在全文的作用 明确了,再回到整体,综合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实现对文章整体的理解,理解是对文章由感性认识过渡 到理性认识,它是阅读实践的核心活动。对文章有了比较全面透彻的了解之后,再过渡到鉴赏评价,对文章的 思想观点、语言文字、风格特点等进行鉴别、赏析和评价,要注意和同类文章比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观 点,赏析和评价文章的好坏、是非、美丑,吸收正确的、美的,批判扬弃错误的、丑恶的。

四、教学策略

  如何实现整体阅读,不是单纯的学法问题,首先应是语文教师的观念问题,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整体意识、 整体观念,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处理上应始终抓住整体,其次才是策略问题。在关键的几个环节要把握好: 第一,起始阶段要抓住整体,课的开头是“龙头”,起导向作用,一篇新课文学生总有一种新异感,要充分利 用这种新异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全篇的整体感知,不要一开头就从课文第一自然段入手,一下子沉入对 局部文字的分析之中,比如上《我的空中楼阁》,开头应着眼于让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对楼阁形象的初步感知, 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辅之以电视画面,使学生很快入境。第二,分析局部应不忘整体,我们强调整体阅 读,不是排斥局部分析理解,而是强调局部分析要为理解整体服务,优秀文章的细节有许多是作者的传神之笔 ,分析细节是引导学生寻幽探胜的必经之路,但如果只从微观上研究细节,就很容易将完整的课文讲得支离破 碎。因此,分析细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细节、突出整体,我们并不反对课堂提问,我们反对的只是一堂课 中过多过细的提问,多过多细,或散乱无序,或冲淡湮没主旨,都影响我们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课堂问题的设 计应少而精,扣住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吃透文章内涵,领会文章精神意图。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一为即时性评价,一为阶段性评价。所谓即时性评价,就是在一篇课文学习之后,就这篇课文的 一些核心问题即时提问学生,请学生当场回答,以此了解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深浅情况,即时评价能及时发 现问题、发现缺漏,从而得到及时解决。阶段性评价,是分阶段进行评价,比如一个单元学习之后,提供与本 单元文体内容相近的一篇文章或者是一个单元留下一篇文章,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方法去阅读分析理解, 考察这一个阶段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评价既可以是老师评价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自评,或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一个阶段学习下来之后,学 生之间或相互提问,或各自出卷请对方应测,然后再批卷,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检验。待老 师评价、学生互评之后,学生写自我小结,对自己前一阶段的语文学习情况作一个具体的评价总结,查缺补漏 ,肯定成绩。评价的目的最终是要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提高,明乎此,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他人评价 和自我评价结合是最佳选择。

·整体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