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英语论文>广撷博采厚积薄发——谈中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

广撷博采厚积薄发——谈中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

时间:2023-02-27 12:36:03 英语论文 我要投稿

广撷博采厚积薄发——谈中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

[作者]  陈德shēn@①

广撷博采厚积薄发——谈中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

[内容]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便正确地掌握使用

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写作能力 则综合反映学生听、说、读的实际水平。因此中

学语文教师历来重视作文教学,并视之为教学重点,呕心呖血 去努力提高学生

的写作能力。但是中学生却最怕作文,不少学生在作文课中冥思苦索,却提不起

精神,许多人 往往抱着应付老师的态度去写作。据某校教师对初三两个班10

9名学生调查,平时爱作文者仅40人,占3 7%,怕作文的69人,占63

%,怕的原因是什么?多数人认为是"没有东西可写,词汇贫乏,不会开头、 结

尾,感到头痛难写。”也就是说,写作材料匮乏,是导致学生产生怕作文心理的

主要因素。

    从学生的写作心理过程分析,一般说学生看到题目,相关的材料呈现于脑际,

然后将材料归类疏理,根据 题意分清主次,从中立意后决定取舍,形成提纲,

才动笔写作。但囿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许多 人往往无法根据题

意广泛联想,去回顾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从而感到自己想写却苦于言之无

物,难以广 泛联想,于是感到害怕,激不起作文兴趣。

    可见,平时善于广撷博采,重视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学生增强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如何帮助中学生广撷博采,积累写作材料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六个途径予

以引导、鼓励。

    一、观察积累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

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

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 累,才能形成写

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

察就是有意识 、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

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 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

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 观

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

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 ,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侧重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

等,教会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的 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由此及彼

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从中准确认识事物,把握事 物特征,发现事

物变化规律。这样积累的材料,既具有丰富性,又具有准确性。此外,还要教会

学生多角度、 多侧面观察,如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上位和下位、远视和

近视、仰视和俯视等,到写作时,就能根据需 要自由选择材料,并能由近到远,

由今到古,通过广泛联想,把平时观察积累的不同时空的材料按照某种特征 或

写作目的组织起来,思接千载,情通万里,澎湃时间长河,激荡空间风云,使文

章内容生动,立意升华。如 《荔枝蜜》一文结尾,作者以"为他人酿造生活的

蜜"这一共同特征,从蜜蜂酿蜜联想到水里农民插秧,还梦 见"自己成了一只

小蜜蜂",由物到人,由人到己有序组织,使文章主题逐步深化。也可由虚到实,

由现在到 未来,将积累的材料予以创造性想象组合,使文章思路更活跃,开阔,

增强表现力。如《井冈翠竹》一文,在 叙述三十万根毛竹砍伐后,运用以往积

累的材料想象井冈翠竹将要穿云钻雾,走上迢迢征途的情景,突出了井 冈山人

的新风格和新贡献,也就突出了文章中心。

    二、阅读积累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大千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

察所获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 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

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 主要指课外阅读。

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

人观察成果 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

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 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倡

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从良好习惯培养开始,主要培 养

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自觉指兴趣浓,千方百计找书看,古

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 会、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广阅博览并持之以恒;动

笔墨指阅读过程随时动笔圈、划、点、批、摘、记,将书中 有用的材料以一定

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多形式如粗读、

精读、详 读、略读、泛读、速读等均需掌握,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

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 要的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从阅读始不可。

    三、视听积累

    现代社会是信息量丰富、信息传播手段现代化的社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现代信 息传播手段日益普及,广播电视等夜以继日传播

丰富的信息,且比书刊杂志更形象可感,更生动活泼有魅力, 是对青少年具有

强烈吸引力的间接观察手段。广大青少年早已自发地而且饶有兴趣地通过广播电

视积累信息, 但往往凭兴趣爱好,随机收看,缺乏选择性和目的性,娱乐消遣

性强。家长则多以影响学习为由加以阻止,教 师则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实际上,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 材

料,如新闻联播、环球45分钟、好望角、动物世界、假日晨曲、各种节日晚会

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 ,都对学生有益智、地行、激情、开拓视野、丰富

生活体验等作用,均属积累写作材料的范畴;同时要帮助学 生提高自控能力,

克服纯消遣趣味性收视倾向,并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的材料质量。

    四、活动积累

    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

[1] [2] 下一页


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而且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

发展变化内容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为此,语文教师应 积极组织开展语

文课外活动,如采取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

调查、专题辩 论等中学生喜爱的形式,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

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指导学生积 极参与,有意观察,强化体验,

从中积累真情实感,体验活动中各种人际交往的真伪虚实、优劣美丑,观察活 动

过程中各种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变化。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

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 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

文情并茂。

    五、练笔积累

    上述各种途径的材料积累,均属无形积累,储存在大脑中,使用时不仅要再

现、梳理、选择,还得考虑材 料的文字表达。有形的文字材料积累(除动笔墨

读书外)被忽视了,即练得太少。因此,要提倡练笔积累,教 师要引导学生在

上述途径的材料积累中勤于练笔,积累有形的文字材料,并从中提高运用语言技

能。叶圣陶先 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

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 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

复历练的。""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 也

非多做不可。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产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容情思的

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 会,决不放过,这也是而且必须做到的。"据推算,

中学生写作水平要能基本达到大纲要求,各类练笔不得少 于50万字。因此,

教师应在对中学生材料积累的指导过程中,结合给予练笔指导,并把练笔也当成

材料积累 的重要途径。

    练笔的形式一般有:

    (1)阅读练笔,即动笔墨读书,包括词语摘抄,内容概括,佳句警句抄录,

读后感,书刊评论等。

    (2)观察练笔,主要是写观察片断、观察日记。

    (3)视听练笔、活动练笔等,均可用日记形式写观后感、活动收获等。

    六、强记积累

    不少名篇佳作、名言警句,以及成语、歇后语等,在阅读欣赏之后,还必须

反复吟诵,琅琅上口,达到熟 练背诵,到写作时,就能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

迁移,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这属于强记积累。中学生是 记忆力发展最佳

时期,且能在理解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元朝程端礼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中谈到作文 要读韩愈的文章时说:"日熟读一篇或二篇,亦需百遍成诵,缘一

生靠此为作文骨子也……。所以,应该着力 背诵些名家名篇,如朱自清《春》、

《荷塘月色》、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吴伯箫的《菜园小 记》、陶

铸的《松树的风格》、杨朔的《荔枝蜜》、茅盾的《白杨礼赞》、袁鹰的《井冈翠

竹》、峻青的《秋 色赋》等。教师应提倡、鼓励和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强记部分

经过选择的名家名篇,让学生终生享用。此外, 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均需

尽量多地强记熟读。

    古语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千剑"、"千曲"皆靠积累。

"观"、"操"概括了积累 方式,"千"强调积累的广博;观察、阅读、视听

均系"观"类,活动、练笔、强记可属"操"类。当然"观 "、"操"均不应

截然分开,观中有操(如练笔、强记),练中有观(如活动中观察),但无论"观"、

"操 ",要达"千"境,主要靠勤,靠学生自觉、主动,而要使"观、操"有

效,不成为无用功,全靠教师指导, 使学生"观、操"有法、有度,从中把握

"观"、"操"规律,运用自如,只有这样,才能大量积累材料为写 作服务,

厚积薄发,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焱下加木

上一页  [1] [2] 


【广撷博采厚积薄发——谈中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相关文章:

广撷博采厚积薄发_谈中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08-17

[初中语文论文]广撷博采厚积薄发_谈中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08-17

谈“厚积薄发”作文06-05

谈厚积薄发作文04-25

谈厚积薄发作文06-05

谈设计中的厚积薄发08-06

谈“厚积薄发”作文700字08-15

谈“厚积薄发”作文8篇06-06

谈“厚积薄发”作文(9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