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时间:2022-08-17 20:15:11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   方周明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因此,虚实教育也应运而生。教育师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再面临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将全面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时(这以说法未必能得到许多同行的认可),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在论述这一命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考查一下我们现行的教育模式中,师生关系的状况如何?因为,师生关系的物质基础是师生之间的教育活动(广义),所以先来检验一下现行的师生活动。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单向性。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角色,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这种师生活动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的承袭。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它之所以能长期的存在,应试教育的需求使之然。为了大面积、大容量的灌输知识,这样的师生模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是它的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丧失,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展能力,进行自我完善,作出独立的判断。
2、 功利性。应试教育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因此服务于它的师生关系也必然有着这种特点,为此,才能满足各种衡量教育质量的硬性指标。师生围绕升学率的指挥棒转,而提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是失却了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更为严重的是,功利性正有发展为物质性的趋势。“有偿家教”、“集资赞助”等现象已越来越普遍,不仅严重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也给师生关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3、 间离性。这是师生活动的功利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唯应试、升学为任,没有情感的交流或少有之,怎能不产生隔膜间离?此外,教育者自身也有不可推委的责任,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交心谈心、"话语"单薄、单调使师生活动日益生疏,愈发陌生。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能长期存在定有其合理性--顺应了整个教育的需要。但其不合理性,正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难以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基础,特别使对素质教育而言,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为什么素质教育要有良性的师生关系作后盾呢?首先教育本身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活动,没有人与人即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所谓教育。换言之,教育通过师生关系借助其他物质条件和手段,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的活动。古今中外皆然,无需多说。其次,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过程决定了它必须依托良性的师生关系。
第一, 素质教育以发挥人的潜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已任,不单纯的传授知识。这是和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人的潜能需教师、学生共同去发现。潜能的发挥要教师引导,也要学生配合。所以,整个教育过程都要有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而不是照本宣科,强塞硬灌就可以完成的。由此,师和生都不能忽略其作用。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方能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第二,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发展的机会,并依据个性特点最大可能实现自我价值。既然面向全体学生,就要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如不健全,这自然难以做到。可见,素质教育不能离开良性的师生关系。否则,教育的目标任务都不能完成,素质教育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这里,笔者需要提一下的是,良性的师生关系并非一个规范的概念。只是区别于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它起码有以下几个标志:
一、 和谐性。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一个显著区别是,前者应是“全”,即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而实施教育。因此师生关系应和谐顺畅,这样使师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笔者认为,和谐的情感共鸣,只有当认知成为学生的情感需要,而同时教育又成为教师的职责所需,才能达成,素质教育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二、 互动性。师生主体论认为,教育是在师生互动基础上,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全面施加影响的过程。良性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师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即师生共同参与教育。因为只有当教育的教学指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一致时,才能达到最经济、快捷的教育效果。多一要求师生互相适应,达成默契,相互补充。当然这都要以和谐为基础。前者是动态,后者是静态的。
总之,我们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存同去异,教学相长。当然,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使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应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在这方面,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大教育家,如陶行知、叶圣陶、马卡连柯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当然,爱学生的前提是热爱自己的事业,爱心所包容的内容是广泛的,这不是本文所论述的内容。爱心是如何形成的?首要的是把尊重、信任学生看成是首要工作,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人格独立平等的主体。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 界,与他们保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对特殊学生要特别的关心和呵护。当然,情感交流是一个有步骤、有计划、有层次的反复过程,对此我们要有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有些班主任在工作中非常注意用谈话、周记、书信等交流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身上的特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人与人的交流方式日趋多元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应更迅速、快捷,这样的尝试以便更好的促进师生交流。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挖掘学生身上的可师性因素可以强化,激励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融洽师生关系,为师生合作打下基础。
所谓师生合作,即前之所以说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它在师生关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境界。合作是现代生活中交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因此,师生合作也给予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促使学生自我塑造,逐步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在教育实践中,但凡成功的班主任,都能善于精心培养班级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制定目标,而不是包办代替,充分发扬课堂民主,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一颗真诚、纯洁的童心。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设身处地。这也是缩短师生距离,增进沟通所必须的。虹口区三中心的毛蓓蕾老师,南京的思霞老师都以年近花甲,却都能成为学生的忘年交,知心朋友,其中他们拥有童心,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小也是个中原因之一,为他们成功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然,爱心并不是无原则的溺爱,童心也决非停留在稚嫩的层面上,这在认识上尚无异议,但在操作上,却易陷入误区,把素质教育看成放松学生的要求,无原则无目标的教育, 误以为要彻底屏弃应试这一测试手段,使音、体、美成为今后的课程主导……若在这样的原则上建构师生关系,其必然是扭曲、变形的,会给教育带来重大的瞬时。殊不知,我们所论述的良性的师生关系并非要改?“严师”的形象,无目标,无要求,学生无法成材。素质教育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只是笔者一点拙见,也是对素质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一点己见与补充。
综上所述,良性的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
人类面向二十一世纪需要新型的教育!
教育走向二十一世纪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相关文章:

素质教育呼唤网络教学新模式08-17

素质教育呼唤教师素质的提高08-17

素质教育呼唤民主开放型的班级管理08-17

素质教育呼唤优秀教学CAI软件--谈素质教育与教学软件开发08-17

师德与师生关系08-17

浅谈师生关系08-19

关于师生关系的困惑08-16

师生关系新思考08-17

现代师生关系新论08-17

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