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体育论文>理清热点问题 推进体育课程改革

理清热点问题 推进体育课程改革

时间:2022-05-11 08:07:15 体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理清热点问题 推进体育课程改革

理清热点问题  推进体育课程改革
——对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热点问题的思考
专家引领,是指导教师投身课改革科学实践的重要途径。不断探索再认识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保障思想给养,才能够帮助教师排除疑惑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按培训科培训计划,25日聆听季浏(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关于《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热点问题分析》,在互动交流中,使大家对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与争议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热点问题之一: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需要获得什么呢?
打好运动基础、养成体育习惯、形成健康意识、发展身心健康,是当前乃至今后全体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愉快感,促进学生课外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体育情感,形成健康价值观的共同探索目标。因为,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养成体育习惯比掌握多少运动技能及掌握的程度更重要,仅仅靠体育活动不能完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健康教育,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体育课程追求的最高目标。
热点问题之二: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淡化运动技术教学了吗?
理读《课程标准》会,让我们有一条清晰的运动技能教学思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并专门设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在这一学习领域中,提出了明确的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水平五要求学生“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和“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水平六要求学生“在提高所选运动项目技能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和参加课外体育比赛”等。
    “运动技能”体现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本课程其他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学习多种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学校应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到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体育文化修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该领域与运动参与领域一起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其他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木之本、无源之水,就会失去本课程的特征,‘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就无法实现”。
“体育课程改革不是要去掉原来的‘三基’,而是用新的‘三基’补充、丰富和完善原来的‘三基’。原来的‘三基’中的基本知识是构成新‘三基’中基本认知能力的一个要素;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则构成基本行为表现中运动行为”。
淡化运动技术不是新课程提出来的,课改前就提出这样的观点。1978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就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打破以竞赛为中心”的教材体系。专家指出,指出当竞技运动项目作为课程内容资源进入课堂时,不可能是直接的拿来主义,完全照搬,要本着某种明确的教学要求与目的遴选出带有根本性的改造。课改的提出的淡化是针对过浓而提出来的,不能将摒弃“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误解成淡化运动技术,而忽视运动技能,反到是强化了运动技能。课程改革后一些体育教师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忽视了运动主线,健康主线。在课改革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教师中曾出现过误读和误解:新课程淡化运动技能。导致课的练习密度降低、运动量减小、运动负荷减小。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当作课堂教学改革的唯一依据,认为学生玩得高兴,就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新课程不是摒弃运动技能,而是要指导教师万不可误入“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必须改变教师单纯地为运动技术而教、学生单纯为运动技术而学的做法而是要重视运动技术技能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是要通过运动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运动情感。
热点问题之三:体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培养大众体育的人群,是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但,必须区分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
从对象上来讲,体育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属大众教育和体育;运动训练是面向少数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属精英教育和体育。
从目标上来讲,体育教学以增进全体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标,运动训练以提高竞技比赛水平为主要目标。
从内容上来讲,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竞技运动项目,也包括非竞技运动项目,强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相联系;运动训练的内容比较单一,运动员只需练习一个项目的内容,强调与发挥比赛水平相联系。        
从方法上来讲,体育教学强调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运动训练强调科学训练的方法。
从评价上来讲,体育教学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既关注成绩,也重视表现。运动训练主要关注成绩和名次,以胜败论英雄。      
 应重视提升运动技能教学的内涵。因为,运动技能的教学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是为了充分挖掘运动技能的教育功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色彩,但也强调不能完全照搬训练运动员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体育教学,要竞技运动教材化。
     热点问题之四: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意味着淡化运动技能教学吗?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运动兴趣对学生开展体育学习和锻炼能起到主观能动的作用。但它不是重视运动兴趣就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一切围着学生转。不是重视运动兴趣就不要运动技能和淡化运动技能。不是重视运动兴趣就提倡“放羊式”教学。
理读《课程标准》我们同样可以找到依据。《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热点问题之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就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了吗?
处在生长与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由于受认知能力、学习生活经历的不同,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表现各异。要想将这样一个生龙活虎,充满活力的群体组织起来享受教育,教师不仅要搭学习的台子,更要唱好。为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轻了而是更重。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就是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在享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以确立。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就是要在尊重学生基础上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是要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如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
不能为了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为了合作而合作,而了探究而探究”的形式主义。同时,不能将新型的学习方式理解成是新的“放羊式”教学。
改进学习方式,对有效地组织体育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要防止三种倾向:一是不能将常规教学单纯地理解成就是稍息、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右转、齐步走等等,毕竟体育课不是军事课。但要具体区分学段,应进行的队列还要必须开展。例如:尚处于水平一的学生,就很有必要。 二是过分地进行常规教学,一堂40或45分钟的体育课,如果常规教学所占时间过多,势必导致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和练习体能的时间减少,一定要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还学生于更多学习时间。 三是以抓常规教学为名,导致课堂教学程式化、刻板化、机械化,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学习体育毫无乐趣。四是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是不要课堂纪律。体育课中的课堂纪律需要加强,这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不能理解成课堂纪律就是要求所有学生的体育学习在整个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都要整齐划一,所有的学生在整个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都必须按照教师的意图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完成。不能将课堂气氛活跃说成是课堂纪律不好。
热点问题之六:体育课程是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增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辅吗?  
 一个人是否健康应从多维进行判断,体育活动既是身体活动,也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活动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说知识、技能、情感的目标同等重要。因此,在充分考虑体育与健康课功效时,要以学科本位向以学生发展本位发展。也就是“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作准备,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情感目标,学生可能是技能型的和知识型的学生,他们可能选择不参与身体活动”。


2009年5月25日晚于华东师大

【理清热点问题 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相关文章: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心得05-02

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04-18

改革体育课程设置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09-09

新课程改革学习培训心得05-09

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04-10

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论文05-31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06-07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05-21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