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中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3-03 18:56:08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朱世光
一、为何研究?

中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研究不应只是大学教授、专家的专利,我们中学教师也应该而且能够开展教学研究。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经历,使我深深认识到要探索教学规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必须转变“中学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的传统观念,不能只满足已有的教学经验,不能只做教书匠。时代越来越需要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加以科学地总结,上升为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新课程改革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新教材增加了探究课,要培养学生养成研究学习的习惯,掌握基本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技能,如果我们教师自己都不会搞教学研究,怎么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呢?

曾经有一篇报道说,现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六成不合格。我想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原来在中学阶段没有受到过这种训练和影响。我们学校的原校长沈建平在一次庆祝教师节大会上提出,我们不仅仅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来从事,还应把它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更应该把它当作一种专业来研究。对此我感触很深,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教育理念,还要有这样的实际行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着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这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既要加强对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研究。尤其是新课程的改革又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即使是过去研究得较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施行新课程新教材的今天,也有许多课题需要重新认识,并有待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以便切实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体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这些,都有赖于我们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来解决

二、研究什么?

1、研究教学内容。即研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研究高考考纲(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等。我们每天都在备课、钻研教材,但不应为教学参考书所束缚,自己要善于独立思考。1992年,我在世界史教学中,就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整理成文——《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其原因》,发表于华南师大主办的《中学历史教学》杂志1992年第3期上;1998年我将中国古代史教材中的赋税制度进行探索,写成一篇《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有关赋税制度的三个难点问题》的文章发表于当年的《中学历史教学》第11期上。 1999年我就高中世界近代史下册《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节教材,主要从阶段特征、主要发展线索、几个重点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表在历史教学社主办的《历史教学》1999年第2期上;2000年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出版后,我从新大纲颁布的时代背景、新大纲的特点,新大纲对我们高中历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等方面进行探讨,撰写了一篇文章——《从素质教育角度看高中历史教学新大纲》,发表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的《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2001年第9期上;2003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出版,我把它和原来的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写了一篇文章《从创新角度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我们研究教学内容,当然不是为了发表文章。但如果我们能够将其整理成文,进行交流,予以发表,那不更好吗?

2、研究教学理论。这类研究主要侧重于教学的理论性探索。如历史教学与国情教育;历史教学与能力培养;历史基础知识教学与德育渗透;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历史教学与高考改革;高中历史研究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等等。我曾经研究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课题,其成果《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表在《历史教学》1994年第7期上(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把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历史教学实践中去,写成《历史复习教学中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发表在华中师大主办的《高等函授学报》1995年第7期上;《中国古代史复习中的理论教学》发表于《高等函授学报》1997年第2期上。《高中历史研究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是我参加由省教研室周百鸣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与课题组老师一起完成的,其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2003年第7期上。此外学习历史的兴趣、意志、情感倾向;历史学习中的转换能力等问题的研究,这类研究的理论性比较强,与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密切相关。因此,在具体研究中要把握好主题,切忌泛泛而论;要紧紧围绕历史学科特点,避免“隔靴搔痒”,要适当举例说明,弥补论述不足。

 3、研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即教案与学案。是教与学的蓝图和方案。这方面可研究教学目的(原来叫思想教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现在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学习历史的个案分析等。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板书设计,1991年我写了一篇《浅谈中学历史课的板书设计》文章,发表于浙江教育学院主办的《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第4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学历史教学》全文转载。1996年我运用“定向→自学→讨论→讲解→小结→练习”六步教学法设计的《中日甲午战争》一节教案,获得省一等奖。

4、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他人的方法固然重要,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更为可贵。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将自己成功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做一番认真分析,对积累经验、改进教学,必有帮助。教学方法研究不仅要研究教师教的方法,更要研究学生学的方法。在教法方面,我主要研究高考历史复习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方法等。《高考历史复习教学要抓三个方面》、《高考历史复习教学要抓好四个环节》分别发表于《高等函授学报》1992年第3期和1996年第1期上。《高三历史评讲课重在“五讲”》、《提高历史复习课教学质量初探》分别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年第3期和《中学历史教学》1997年第5期上(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在高考历史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分别发表于华东师大《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1期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2003年第11期上。在学法方面,我主要研究学生的比较学习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和创造性学习能力。《比较法在历史学习中的运用》、《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历史事件》分别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1991年第3期和1993年第5期;《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构思、行文》、《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分别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3年第5期和《高等函授学报》1995年第3期上;《高考历史比较型问答题的特点及解答》、《高考文综历史非选择题的解答》分别发表于《历史学习》1999年第4期和《中学生天地》2003年第11期上。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历史教学、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借鉴。“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是历史教学的灵魂。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具体的,但也需要赋予理论的阐述与说明,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否则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

 三、如何研究?

1、勤于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自己业务素质,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21世纪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理念。针对当今大学生存在的浮躁心理,北大有一位教授曾在《中国教育报》撰文呼吁大学生应该多读书,不读书将来难担重任。不断学习是我们教师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博览群书,兼收并蓄,从中摸索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读什么书?多读一些专业期刊。如《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学习》、《中小学教育》《浙江教学研究》等。专业期刊一般反映的是最新信息,它是我们教学、复习备考等信息的重要来源,通过读期刊,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汲取别人研究的新成果,吸收新知识;通过读期刊,做读书笔记,积累素材;通过读期刊,看别人怎样写文章,学习研究方法;通过读期刊,还可了解各家报刊需要什么样的文章,做到心中有数,为自己写文章、投稿做准备。怎样读书?定向读书是一条捷径。当自己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课题)之后,去定向读、查与之有关的书籍和文章,有目的、有步骤地搜集资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认真研读,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定向读书是带着问题读书,效率更高,效果更佳。

 2、勤于积累。积累资料,传统的方法是做读书卡片、索引、记读书笔记等,现代的方法是上网查寻、网上下载。积累什么资料?

(1)积累学科教育资料。专业报刊、论文集、教学文件、同行经验等。只有系统积累各方面的学科教学资料,才能在教学中、在研究时信手拈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积累研究素材。

(2)教育科学理论资料。作为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还应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教育科学的最新动态。这样,教师就能够站在教育科学的前沿,高层次地进行教研活动。因此,教育科学理论资料应该是教师积累的必备资料。我自己订阅《中小学教育》《中小学管理》《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等刊物。

(3)积累自己所写的教学资料。包括自己写的教案、教学笔记、各种计划、总结、小结、反思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积累资料的意义在于运用,对自己积累的资料要经常翻阅,所谓“温故而知新”。勤于分类整理,不断思考,善于分析综合,比较鉴别,一个一个问题地编写提纲或列表格,写专题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写成教学研究论文发表。

 3、善于反思。教师应不断思考,不断反思,才能有经验型教师转变成学者型教师。反思教学的方法有:

(1)坚持写教学后记。一堂课上完之后,教师应反思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哪里?不足之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都要把它记下来。

(2)做课后小结,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小结。

(3)搞课后专题研究;

(4)向学生征求意见,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需要怎样的教学,与学生商量,高三的复习教学尤其应该如此。

(5)积极参加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与同行研讨。 教学反思既要总结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又要查找失败的原因;既要总结教学活动,又要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记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又要构想下一次教学课后反思。教学反思看起来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但它来自教学实践,来自深刻地思考,是教师的真切感受,非常珍贵。只要有毅力、有恒心,长期坚持下去,日积月累,一定会有收获、有进步、出成绩。

4、勤于写作。不少教师只重视口头表达,认为把课讲好就行了。忽视写作,“眼高手低”,认为没有什么值得写的。我以为,搞教学研究、写论文是不花钱的在职进修。因为你要研究一个课题,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必须带着目的去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和参考资料,查找相关的理论观点,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将这些进行综合、重组,这样反复实践、思考,教学水平、教研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怎样写中学教学研究方面的文章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一下技巧:

(1)写文章要选好角度。角度要新,不能重复人家已经写过的。

(2)立意要新异,做到观点新颖。不能就题论题,要举一反三。

(3)要抓住热点问题。只有多看书看报,才能了解当前的热点问题。如“三个代表”与中共的奋斗历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人类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三次科技革命等);新课程改革;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与历史上的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与中国历史的移民;南水北调与中国历史上的水利建设等。

(4)抓住人家少讲或不讲的问题。(所谓冷点问题,都去关注热点问题,冷点问题也可研究,比如现在都讲能力培养,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成为冷点问题;也应强调;现在都讲多媒体运用,但教学中板书设计还重要不重要等)。多研究“误区”问题。(如素质教育的误区、创新教育的误区、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等。)

(5)抓住易混淆的概念来研究。如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中国古代史上的几次赋税制度改革;中共在不同历史阶段制订的土地政策等。

(6)研讨人家的文章,参与学术争鸣。

(7)反复钻研教材,为教材建设提建议。

(8)文章题目、标题醒目。标题一般不宜太长,题目一般不要太大。小切口,深分析。

(9)要注意教研的动态与方向。关注教学杂志,关注各地教研信息与动态,特别是全国、省、市的教学年会等。

(10)注意文风,为文要短小精悍。抓住教学中的一个侧面,一节课的导入;一个教学环节等;选题不宜太大,行文以5000字左右为宜。

(11)拟定提纲。在基本确定论文题目之后,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拟订提纲。可“先粗后细,先大后小”列出提纲。框架应先搭建起来。提纲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修改完善,但不能没有提纲。

(12)反复修改。初稿完成之后,可以放一放,再来审看和修改。也可给同行们看看,征求意见。反复修改,这样可以防止疏漏,充实提高。

(13)发稿件要抓火候。文章要有指导性、实用性。选准时间,一般要提前3个月左右投稿。 国外有一句谚语,坚持每天走完一英里的人,必将走遍全球。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我们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研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我们的教学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中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相关文章:

开展“五廉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08-12

让思考与实践同行08-17

面向21世纪物理教学研究的思考08-17

共青团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实践和思考08-16

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08-17

标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08-08

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思考08-05

关于开展基层侨联工作的几点思考08-16

对军营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