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历史论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学

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学

时间:2023-03-04 02:25:07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学

曾向多位教师讨教如何教好历史课这个问题。他们一致谈到一点:在高一未分文理分科之前,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学

历史学科在中学里的地位不及语数外、理化等学科,一周的课时量又少。但一项调查显示,仍然有不少学生喜欢这门学科,重点中学的初中生中有67.6%,高中生中有73.1%的学生喜欢历史。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历史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那么,在历史处于学科的弱势地位而学生兴趣仍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和历史学习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动学生爱历史的原动力,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大门是成功的历史教育的关键。

一、兴趣的含义与分类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千多年前,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多年后,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对其学习这门学科有重要的作用。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

 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会更主动、直接地参与此学科的学习,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兴趣的不同特点可划分为多种类型。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兴趣,一种是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有所学的历史知识的内容及其这些历史知识的过程本身给学生带来的兴趣。如历史课本语言生动、排版富有趣味性,老师讲得好、有意思等等。间接兴趣是由学习结果给学生带来的兴趣。如立志选择文科、报考文科大学,渴望拥有渊博的知识等等。

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最有效的办法是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因为直接兴趣是间接兴趣的媒介,是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当然最可贵的是能把二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兴趣经历最初的有趣、乐趣到最后更具社会性、自觉性、方向性和坚持性的志趣,从而能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并最终将两者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发挥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与课外的辅助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教育成不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与传授者的传授水平。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1、课堂

1.1、饱满的学科热情,良好的上课心态

一个对自己所教学科毫无热情的人,怎能指望学生对此学科产生热情呢!因此,教师应当做学生探求知识道路上的引路人。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乐趣并将此乐趣传授给学生,使他们与你一样对新世界、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有着不熄灭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良好的上课心态是一节课成功的必要因素。教师的上课心态是富有传染性的。如果以疲倦、不耐烦的心情给学生上课,再有趣的内容也将成为不良心情的牺牲品。学生也被这种情绪所传染,变得焦躁而兴趣骤减。因此调整好上课心态,以微笑感染学生,把快乐传递给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才能产生积极的学科兴趣。

1.2、善于运用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的信息交互过程。在这个信息传播过程中,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历史知识丰富多彩,它是通过语言这个桥梁传递给学生。学生是被动接受还是愉快接纳,这就需要语言这门艺术的“打扮”。

北师大附中的历史教师纪连海为什么能够登上央视的《百家讲坛》。为什么他的历史课那么受学生的欢迎?除了他渊博的知识和对本学科的热情与不懈的探索外,他还积极借鉴评书的语言、相声的包袱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例如,他是这样讲解“火烧圆明园”的:“圆明园英法联军找得着吗?从英国、从法国那么老远来,他知道中国有个圆明园吗?肯定不知道!那么问题在于,是谁告诉他中国有个圆明园的呢?肯定不是你,我知道!那么告诉英法联军中国有个圆明园,你们可以到哪儿去抢,去烧的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便是……”这种包袱法真是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这种充满无穷魅力的语言艺术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把教育意义蕴涵其中。

1.3、导入多样化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单一的导入方式容易使学生“审美疲劳”。毫无悬念的单刀直入从一开始就扼杀了学生的兴趣。笔者在执鞭“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采用歌曲导入,请文娱委歌唱《春天的故事》,并将对歌词的诠释贯穿课程始终。而讲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时则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写下古代、近代、现代的交通工具。这些导入方式不仅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给他们提供了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

因此教师可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情况,多改变导入方式,使学生保持新鲜感、期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4、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学习气氛对学生兴趣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景复现法,讨论、辩难,巧设问题情景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展开联想,敢于同学、老师争论,使历史课堂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相互促进的场所。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运用适合的方法,如练习课可采用知识竞赛,单元小结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

1.5、联系生活实际,善于运用乡土资源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历史与现实有着许多的相似,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所以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乡土历史提供了一个“近水楼台”的优势。教师要善于运用乡土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注社会。

2、课外

1.1、培养师生之间的积极感情

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关键,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一旦师生关系破裂,很难设想学生会继续对关系恶化的教师所教的学科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很重要的。

教师应增强责任感,密切与学生的交往,关心和热爱学生。全国著名教育家,积极倡导“爱”的教育的霍懋征老师曾说:只有学生喜欢你,才愿意上你的课;只有学生信任你,才会向你提出许许多多有趣的问题。

1.2、兴趣在第二课堂中延伸

课上时间有限,传授的知识也只是一方面。学生在学得一定学科基础知识并建立了稳定兴趣以后,就不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很自然也把注意力转向课外。他们对课外读物、小组活动、学科比赛都很感兴趣。教师可适时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观看历史影片,举行知识竞赛、历史表演等。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活动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不然困难得不到解决也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

1.3、自信心是增强学习兴趣的保障

对学习的兴趣,需要积极进去的精神做支持,而自信心是产生这种精神的保障。对于学习成绩,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帮助其找出原因,提供方法指导,使学生不断获得因成功而喜悦的体验,以提高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兴趣的保持,既是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长时间的稳定,是历史教学成败的关键。而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有机结合,是激发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条件。缺少直接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也难于使学习坚持下去。

除此之外,历史是一门丰富生动且富于人文色彩的学科。在编写历史教科书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与生动性的结合,选材的合理性。在排版方式的改进和问题导学的设置方面可以多一些创意。

三、激发学生兴趣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课堂教学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乐学、会学、学有所得。学习兴趣作为学生的一种主观内在倾向,注重学生兴趣,利用学生学习兴趣,就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教学】相关文章:

论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08-21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08-02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08-03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8-05

浅淡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08-20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尝试08-22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08-17

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08-23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