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论职业院校学生的“六性”素质体系及其养成途径

论职业院校学生的“六性”素质体系及其养成途径

时间:2023-03-05 12:56:23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职业院校学生的“六性”素质体系及其养成途径

论职业院校学生的“六性”素质体系及其养成途径
口梁成艾 朱德全 唐瀛
摘要:职业院校学生“六性”素质包括身心性素质、思想性素质、知识性素质、方法性素质、技能性素质和能力性素质。他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逻辑关系,他们之间的非线性运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素质体系。其中身心性素质是该体系发展的根基,思想性素质是该体系发展的目标导向,知识性素质、方法性素质、技能性素质和能力性素质则是该体系发展的外在表征。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六性”素质;逻辑体系;养成途径
作者简介:梁成艾,男,贵州铜仁学院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朱德全,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唐瀛,女,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理论及实践探索”的前期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DJA080194,课题主持人:朱德全教授。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0)34-0027-04
在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焦点已转向高科技人才的竞争.这标志着谁能拥有大批高素质人才,谁就能决胜于激烈竞争的市场。于是乎许多国家纷纷将战略目光转向了教育.试图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来提高胜出的比率。这一点在职业教育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一大批综合素质高、整体能力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能更直接地体现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许多国家纷纷加大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试图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转变等方式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更强的技术型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这样,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浮出了水面,即职业院校的学生究竟应具备何等素质、这些素质的结构如何、他们的逻辑体系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培养出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等诸多问题急需人们去思考、探索和解决。
一、“六性”素质之构成因素略析
素质,是指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或个体在身心发展中形成的本质属性。根据这一概念和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可以将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分成思想性素质、身心性素质、知识性素质、方法性素质、技能性素质和能力性素质等六种.简称为“六性”素质,如图1所示。

论职业院校学生的“六性”素质体系及其养成途径

(一)知识性素质
知识性素质从其存在形式来说主要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指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的知识。隐性知识则是指那些支配着人类的整个认识活动并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提供最终的解释性框架的知识。英国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 (Michael Polanyi)认为隐性知识就是那些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的、难以正规化、难以沟通的知识.其主要来源于个体已获得的各类经验.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和感知。由于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特殊性.职业教育机构往往对学生的文化常识和专业基础等显性知识要求不高,转而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运作技巧、运行技术等个体经验的获得.以及对外部世界感知能力的养成,而经验和感知都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也就是说,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学生隐性知识的获得.觉得决定职业院校学生素质高低的关键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诸如文化常识和专业理论基础等显性知识.而在于他们领悟了多少隐藏在操作技能、技巧、技术等外显方式下的隐性知识。
(二)思想性素质
思想性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与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即理论、信念和政治方向方面的素质;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道德境界的高低.它在学生的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目标导向的功能。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性素质主要体现在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中,职业院校的“德育”目标决定了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素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职业情感、工作态度和劳动价值观三个方面.具体应从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四个维度来加以体现。思想素质高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为天下先”的高尚情操、团结协作的崇高精神和深思熟虑的良好习惯。在未来的知识经济型社会中,企业家们所追求的是人才能否具有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诚信敬业的工作态度、守信乐观的职业道德、开拓创新的从业意识,为此,各职业教育机构应注重职业院校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身心性素质
学生的身心性素质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则是指学生在体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躯体机能能力,内含着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子素质,力量子素质是其它子素质发挥作用的基础。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大多含有较重的体力成份,故学生就业时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优劣,直接反映了职业教育“体育”目标的达成度,影响着其他众素质的生成。故众职业教育机构应科学安排教学时间.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则指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影响而形成的心理品质,它包括执着的信念、良好的心理承受水平、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永不枯竭的创作冲动、虚怀若谷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基本内容,其中永不枯竭的创作冲动、虚怀若谷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职业院校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为人大度、处事豁达,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方法性素质
方法性素质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具体指学生的学习策略、思维方式、合作原则、处事准则、行动途径等方面的内容.它是指解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途径及解决人们的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它在学生的素质构造中起着路径保障的作用,是学生在持续学习和努力工作中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重要手段。其中,方法的多样性,方法的逻辑性和方法的策略性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五)技能性素质
技能性素质主要指职业院校学生的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是在职业活动中.运用专业知识或经验,通过练习和实践而形成的操作能力和行为模式,如机床操作、汽车驾驶、机器维修等都属于动作技能范畴。智力技能又称认知技能.是一种理性或观念活动,属于脑力劳动的范畴。如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机床的信息编码、建筑项目的规划等都属于智力技能范畴。技能性素质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典型特征,技能性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职业院校学生能否承受未来经济社会赋予的挑战.关系到职业院校学生未来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各职业院校应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技能性素质。
(六)能力性素质
能力性素质是指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动性,是人们运用知识和智力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练习技能和经营管理技术等内容。它直接影响到职业院校毕业生从事职业活动的效益.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能力性素质是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和身心性素质、思想性素质、技能性素质、知识性素质、方法性素质等一起构成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在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六性”素质之逻辑关系厦定
职业院校的学生是一个蕴涵着多种素质的生命体.这些素质按照一定的序列和关系加以排列,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人才素质结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种素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促进人才素质结构体系的动态发展。身心性素质在人才素质体系中起着基础保障作用,它是其他各类素质的承载体。职业院校学生的强壮体魄和健康心灵能保证其他素质有效地运动和优化配置。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调节身体内部活动能量的释放,增进人的生理机能.促进人体的强壮。反过来,强壮的身体,也能使人心情舒畅.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此外,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内化知识性素质,获取方法性素质,习得技能性素质.形成能力性素质和优化思想性素质的重要保证。
有了良好的身心素质,就有了坚实的物质依托。但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以良好的身心素质为依托,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性素质。知识性素质是方法性素质、技能性素质和能力性素质形成的基础。能力是方法质变后形成的产品,方法是内化了的一种知识,它需要在能力形成中酝酿,在技能施展中外显。没有学习知识这个前提,职业院校学生对工作技能的掌握只能是简单地模仿或是“照葫芦画瓢”,这无异于过去的“学徒制”。只有通过知识的学习,具有了相应的文化功底和专业理论修养,学生才可能在训练中结合实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和方法的习得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由于方法是内化了的一种知识.学生的学习策略、思维方式、合作原则、处事准则、行动途径等有关方法方面的内容越多.将更加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内化与运用.从而促进个体知识的增长。同样,由于能力中包括有技能的成份、专业理论知识素养和经营管理技术等内容.作为一种方法质变而成的产品,越熟练的技能、越全面的能力.越有利于方法的建模,方法建模越多.则越有利于知识的增长、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思想性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在人才素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激励导向的作用。在人才素质体系中,良好的身心素质是知识内化、方法形成、技能习得、能力具备及思想优化的重要保证和物质依托,而先进的思想性素质则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知识获取、方法形成、技能习得和能力具备。具体来说,当学生具备了笃厚的职业情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劳动价值观时,就越能满足企业对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诚信敬业态度、守信乐观情感和开拓创新意识的员工的需求,学生适应了企业的需求,就会从企业那里获得相应的正向激励,这种激励会激发学生心里内部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同样,来自企业的正向激励会影响到学生下一阶段的知识选择、方法建模、技能训练和能力形成.学生会按照激励的导向要求,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有方向性地训练技能、有侧重性地建模方法和有目的性地健全能力.最终形成一个有利于个性发展、市场运行和企业发展的人才素质结构体系。
总之,思想的正确与否、知识的获得与否、技能的熟练与否、方法的得体与否、能力的全面与否.都会受到身心素质的制约,身心素质的强弱是关系到其他素质运行的基本保证.而思想性素质的先进与否,也会影响到身心的健康、知识的选择、方法的形成、技能的习得和能力的具备。而且,方法、技能、知识和能力等素质之间也存着复杂的依赖关系,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将方法、技能、知识和能力等素质统称为知能性素质,其和思想性素质及身心性素质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故此,在职业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应切实把握好这六种素质之间的关系,根据职业院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优化学生的身心素质,强化学生的隐性知识修养.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丰富学生的方法策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激烈竞争。

三、“六性“素质之养成途径探寻
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不仅应具备立场坚定的思想性素质和健康豁达的身心性素质.更应该具备深壑精湛的智能性素质,尤其要彰显其与众不同的技能性素质和方法性素质。各职业教育机构应在职业教育总目标的指引下,立足于学情、区情和校情,以学生的人性完满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认真落实教改精神.通过改善学习方法、改良学习策略、改革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等来精心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构建学生的个性素质。
(一)精心打造身心性素质,夯实学生素质体系发展之根基
在身心素质培养方面.各职业教育机构应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教学督导检查小组,确保《体育与健康》等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程的应有比例及教学质量。尽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实习、实训练习,以负重运动发展其力量,以球类运动培育其速度和灵活性.以实习、实训练习铸造其耐力和柔韧性,最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至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应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发展学生的非心理智力素质和社会适应素质。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比其他院校的学生承受更多的社会压力.面临着更严峻的社会挑战和经受更激烈的社会竞争。对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自我评价方式、自我认识水平、行为归因维度和心理平衡策略.有助于学生优秀的非心理智力素质和社会适应素质的养成。正确的信念追求、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职业院校学生的非心理智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深厚的社会适应水平又是职业院校学生社会适应素质的重要内容。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通过校园文化环境、心理救助室、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实训活动、爱心捐助活动、心理知识讲座、校友的创业经历、同行的成长历程等方式,采取认真宣传预防和积极治疗干预等措施,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知识、解除更多的心理障碍、磨砺更多的心志历程,从而在课堂中、在校园内、在车间里、在顶岗实习中不断改善学生的适应能力.完善其人格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最终造就学生大度的行为风格、豁达的心理品质、娴熟的交往技巧、快速的适应能力和笃厚的承受能力.夯实人才素质的根基。
(二)仔细培育思想性素质,明晰学生素质体系发展之航向
在思想性素质培养方面.各职业教育机构应着眼于企业实况.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认真研究市场.仔细做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分析工作,充分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层次结构和典型特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制定科学得体、富有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以职业教育“德育”目标为宗旨、以职业院校学生笃厚的职业情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劳动价值观的养成为目标.从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四个方面着手,合理规划职业院校思想素质教育课的比例和品德陶冶活动的形式.以多样化的思想教育课为基地、以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为载体、以刺激纷呈的体育赛事为平台.积极开展各种诸如“青年志愿者”类的社会活动、“质量就是生命、顾客就是效益”类的宣讲活动,“拯救地球、关注环保”类的公益活动、“说红军事、听红军歌”类的文娱活动、“团结就是力量、速度就是效率”类的体育活动,努力铸就学生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诚信敬业的工作态度、守信乐观的职业情感、开拓创新的从业意识,最终满足知识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努力铸就知能性素质,充盈学生素质体系发展之内涵
我们可以将职业院校学生的方法性素质、知识性素质、技能性素质和能力性素质统称为知能性素质。在方法性素质的培养方面,各职业教育机构应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宗旨,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快教学模式改革的步伐,通过解决虚拟问题、分析典型案例、达成项目任务等来培养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提高其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逻辑与抽象、联想与创造、目标与定位、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等的方法性素质,构建其得体、灵活的方法性素质体系。至于知识性素质的培养.考虑到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性等特征,各职业教育机构应充分认识到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在显性知识“够用”的前提下,以公司、车间、农场、基地为平台.以课程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与企业体验等途径,让学生在实习中、在实训中、在顶岗中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领会更多的隐性知识,提高其知识性素质。
在技能性素质培养方面,各职业教育机构应意识到技能性素质是职业院校学生区别于其他院校学生的显著特征.是职业院校学生驰骋职场的“秘密武器”或品牌。在充分了解技能性素质的间断性、模块性等特点的基础上,转化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技能性素质的培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调整课程设置,增开书法、摄影、软件设计、礼仪等技能性选修课;开展如乐器、电脑的等级考试、岗位技能大赛、家电维修服务小组、科技创新协会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技能性素质培养氛围: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的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发展自我;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完善综合素质合格定级制度及跟踪评估制度,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性素质。
再说能力性素质.前面已经谈到,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性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技术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想培养学生优秀的能力性素质,首先,各职业教育机构应认识到能力性素质的重要性,体会到培养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性素质是时代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求,是学生“我能故我在”之人生哲学和“止于至善”之发展目标的外在体现。其次,要对能力性素质的内涵有一个全方位、深层次的理解,从其专业理论知识素养、实践练习技能和经营管理技术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室内虚拟实习、校内实地实验、基地适时实训、企业实况顶岗等方式来铸就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性能力素质:从项目任务的分析脉络、设计经纬、实施方略、评价机制中突出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理论性能力素质: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方案设计、项目策划中彰显职业院校学生的经营管理性能力素质.进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能力性素质。
参考文献:
[1]俞启定.再论素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3).
[2]自学伟,李文涛,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结构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
[3]李勤,等编,中国国情研究与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新闻信息中心.2000:342.
[4][6]邓志革.职业素质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117.
[5]丁晋中,张媛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130.
[7]杨献杰,谈知识、技能、能力的关系[J].职业,2007,(18).
[8]姜大源,等编.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7.
[9]何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J].新西部,2008,(8).

【论职业院校学生的“六性”素质体系及其养成途径】相关文章:

论WTO规范体系的特殊性及其对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冲击08-05

论反垄断的豁免制度及其必要性08-05

论学生创业及其法律保障08-05

论中国的人口素质现状及其提高08-06

素质与养成08-17

论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内涵及其他08-05

教育管理 - 论现代教师素质及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08-17

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有效途径08-08

再论学生的“自主性”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