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初中政治论文: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初中政治论文: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时间:2023-02-11 12:10:27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政治论文: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初中政治论文: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口刘燕(成都市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四川成都610200)
  2009年春季,四川省大部分初级中学开始使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版思想品德)。笔者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该套教科书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值得商榷。
  一、教学活动的组织难度不易过大,以免教师产生厌教情绪
  教科版思想品德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调研和多次访谈来确立主题和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这样的治学精神值得肯定。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编写理念也直接引发了两大问题。
  1.从学生的角度看,或有不贴切学情之虞
  受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知识水平和阅历的限制,在接受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在预设范围内选择答案,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这就如同请客吃饭,只问客人吃川菜还是粤菜,然而,客人也许既不想吃川菜也不想吃粤菜,而是想吃西餐,可惜主人偏偏没有提供;亦或客人还没有饿,根本不想吃,盛情之下,陷入不得不吃的尴尬。通过这种方式所确立的主题并不完全是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反映,当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教科版教材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成长的烦恼”,在讲述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时就存在着一些有待商榷的地方。第一,现在的孩子一般6岁入学,12岁左右进入初中,此时他们的身体发育变化还不太明显,所以多数孩子并不会过于关注自己的生理变化。而教材用了一个框题来讲述青春期发育,其中还特别提到了女生月经的出现和男生遗精现象的发生;而思想品德教师大多不具备生物学科的专业素养,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身的生理变化,反而会给学生带去困扰。其实,初中生物学科在八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安排了青春期发育的系统知识,如果把“成长的烦恼”的编排与之同步,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简单地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即可,而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应对青春期生理变化所带来的心理烦恼上,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第二,本课在“青春的萌动”一目中讲述了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学生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和强烈的好奇心,有迫切想接近对方的冲动。然而现实却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才一个多月的七年级学生正忙于适应新环境,认识新老师,了解新同学,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不会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此时提出这一话题无疑是把一个本属于“点”的问题无形地扩大为“面”的问题了,好像在主动引导学生“胡思乱想”似的,效果适得其反。笔者觉得,把这一内容合并人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男生女生之间”为妥。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进入中学一年多,学生已经逐步适应了初中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后,其注意力才会开始慢慢地发生转移。此时,一年多的相处加深了学生间的了解,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才会开始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多数学生开始面临所谓“爱情”的困扰。面对困境,学生很渴望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此时讲述这一内容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从教师的角度看,或有不符合教情之嫌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材给教师提供的是一个思路,从而给了教师教学上较大的拓展空间。因此,教师应强化课标意识,加强课标学习,在深入理解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现实情况如何呢?虽然新教材给了教师大量的自由裁量权,但许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和农村教师仍感到无从下手、难以适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在用老方法组织教学,所不同的只是多了几个小组讨论而已,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的素质还不适应课改的要求。目前从事课改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起来的,大多习惯于多年形成的讲授教学法,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还有待时日,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则,很多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职的思想品德教师,一些思想品德课由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兼职,通常所教班级也较多。试问,在当前考试这一指挥棒下,如此繁重的课程安排,教师备课时间本已有限,如何还能实施教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笔者认为,既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学生喜爱、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编写者能否编写出教师喜欢、易于教学的教材呢?不易教的教材只易引起教师反感,而一个厌教的教师是绝对教不出好学的学生的。因此,如何编写教师易教的教材,仍然是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应予以重点考虑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应明确体现课程标准要求,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再创造,教科版思想品德在严格遵守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同时,对课程标准的某些内容适当作了拓展与延伸。然而,面对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很多教师却感到无所适从。
  例如,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所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是:1.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2.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必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教材里相应的具体内容第九课“人类的需要”包含三个部分,即“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和“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分别从劳动与人类的形成、劳动与人类文明、劳动与个人的发展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劳动的意义。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可敬的劳动者”赞叹了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伟大与光荣,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光荣、鄙视劳动可耻的思想;第二部分“珍惜劳动成果”分析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懂得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如何尊重劳动者。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快乐的劳动者”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既是自己快乐的源泉,也是法定的光荣义务,学会从劳动中寻找快乐;第二部分“新型的劳动者”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中的创造,了解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懂得通过创造性劳动造福人民、发展自己,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掌握劳动的本领。显然,编写者对课标进行了大量的拓展与延伸。然而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呢?对之,教师理解各有不同,因而在试卷评定的过程中,教师对答案的理解会出现较大差异,以致出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问题的评分差距较大这一现象,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在一些思想品德还作为中考主要科目的地区,这样的差距对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更有甚者,在“考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影响下,当教材内容不能明确体现课标时,教师势必会在教学过程中补充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观点,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围绕教学目标适度延伸知识,以免冲淡学习主题
  教科版思想品德打破了学科的分割,将适合初中学生发展特点和需要的相关教育内容进行了整合。因此,当教科版教材出现在师生面前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被其图文并茂的形式所吸引。很多学生认为这不像思想品德书,更像地理书、生物书或历史书,而一些教师则直言其为百科全书。该套教材的知识含量毋庸置疑。然而物极必反,正因为教材所涉猎的知识过广,反而冲淡了我们理应达成的德育目标。如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人类的朋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围绕这一主题,教材进行了拓展,介绍了自然资源的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价值、自然环境的组成以及食物链等相关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已在生物、地理等学科中详细介绍过,已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反而因其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做法,分散了学生注意力,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再如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共同的愿望”,旨在让学生了解实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和齐心协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教材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一国两制”,围绕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主要阐述了我国实行的“一国两制”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及这一伟大创举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教材还呈现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一些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以及对中国统一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和平统一”,首先通过回顾中国历史,让学生懂得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材用一首表达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的诗和一篇赞美祖国的散文,鼓舞人民要永远不忘统一祖国的和平大业。这些内容已经由历史学科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教材再较为复杂地讲解“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实行“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为什么要和平统一台湾等问题,事与愿违,明显有悖新课程改革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现象的初衷。
  四、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小栏目,以免形同虚设
  良好品德的养成需要认知、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教科版思想品德突破以往偏重知识传授的局限性,在每个单元中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知、情、行各方面在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道德需求、道德意识、道德体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材中广泛采用了探究、分享、实践、讨论、反思、活动、交流、思考、体验等课堂活动方式,为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认识、道德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养成相应的行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很多栏目的具体内容却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因为这些小栏目的设置脱离了教学实际,难以操作。以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小栏目中所设置的问题共有35个,其中至少有16个问题需学生通过调查、搜集、查阅相关资料来完成。例如,第十二课“走进市场”设置了以下几个小栏目:“1_实地考察本地有哪些不同的市场,介绍自己社区附近的一个市场的概况和特色。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市场发展的历史,交流对市场含义的理解。3.考察自己家乡市场的兴衰,分析市场对本地经济的影响。4.查阅资料,了解各种票证的“命运”变迁及原因。5.查找资料,分析“铁老大”为什么要进行改革。6.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变化。7.了解本地有哪些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哪些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分析它们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这些问题不可能在课堂时间内进行解决,学生必须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但现实是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且还有很多家庭没有电脑,学生没有条件通过网络来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这样一来,教师不得不对这些小栏目“视而不见”,这些小栏目自然就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与其这样,不如在编写的过程中,多设置一些教师易操作、学生能完成的问题。又如,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中有这样一个小栏目:“择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或参加一次社会实践。看一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收获。”设置这一栏目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然而这是一个课堂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如把它改为:“你现在所拥有的哪些知识和技能是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学生就能给出很多的答案,如吃饭、走路、说话、骑自行车等,收到显著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我们一线教师期盼教材编写者能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进一步提升教材质量,推动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初中政治论文: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相关文章:

新编初中《地理》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08-07

新课程教学中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08-17

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08-20

[政治论文]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08-17

这些说法值得商榷08-17

试探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作用08-05

初中函数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08-20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几个问题的意见08-07

关于《祝福》中的几个问题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