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教学论文 >> 职教论文 >> 正文

“岗位参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分析等

时间:2011-3-26栏目:职教论文

扩充高等技职教育规模。通过增加高等教育机会建立大学多元弹性入学制度,为考生提供较多的应试机会,促进高等技职教育飞跃式发展。二是努力提升高等技职教育质量。,台湾高等技职教育政策落实在一系列的实际行动中,如修订专科课程、奖补助私立技专院校等,促进高等技职院校内涵建设。三是力促技职成为“第二教育国道”。如强调各层级技专院校通过升格改制的方式建立技职一贯体制、规划技职体系一贯课程。四是推动建立技职教育弹性学制,即实行回流教育和活化修业方式。
  最后,作者借鉴台湾地区高等技职教育政策的成功经验,提出未来高职教育政策设计的启示:一是提升高职教育层次建立独立体系.迫切要求高职教育突破专科层次,向上延伸:二是采取行之有效措施继续加强质量建设.可以出台一些专项规定或专项补助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建设;三是建立弹性学程.增强高等教育系统的灵活性.并将其范围扩大到继续教育领域,逐步形成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浅议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立在两条路径
  刘晓、石伟平在《江苏高教》2010年第6期中撰文.指出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进程中存在着两条路径:即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建设路径和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建设路径。前者是作为当前实然建设路径存在的,在实践中过分地强调课程的作用.引发了诸多现实的问题:后者是将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基本元素.将内涵建设贯穿高职人才培养整个过程.是一种应然的路径。
  作者首先对作为实然建设路径存在的课程建设的误区进行了梳理。指出.当前上至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倾向。下至各高职院校的具体实践操作,都将课程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主要抓手,国家政策大力推动精品课程以及高职院校将各级精品课程数量的多少与质量的优劣当作反映该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指标,造成了:(1)课程之间相互封闭,导致知识的分割;(2)建设观念存有误区,导致建设方向异化:(3)教师团队整体优势发挥不足;(4)没有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课程开发机制。
  接着.作者对作为应然建设路径存在的专业建设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专业建设J的策略。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将以专业为基本教学单位,其建设内容包含了与人才培养直l接相关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方l案的设计、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J教学环境建设等等。以专业建设为基础,还可l以带动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展开,形成l纲举目张的工作格局。具体五点措施包括:首I先,立足现实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其次,明确培I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第三,紧抓课程建设.1统筹教学资源;第四,组建教学团队。强化师资J队伍:第五,建设实训基地,优化教学环境。
  我国职业教育区域统筹发展的七大措施
  曹晔在《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19期中撰文指出,自200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力度.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基于统筹东部和西部、城市和乡村发展的不平衡,实行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具体包括:区域内的联合办学、合作招生:跨区域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全国性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等形式。(2)实行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其具体模式包括:依托县域内的职业教育资源在政府主导下组建的职教集团:利用城市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优势,开展城乡联姻,实行省、市、县三级合作办学,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的职教新模式.以带动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3)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4)逐步实现农业、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免费教育制度。(5)不断扩大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6)城乡携手共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政府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
  作者指出,上述职业教育区域统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区域统筹,但其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障碍。同时.这七方面的统筹主要是集中在教育领域内部.职业教育办学的社会性、开放性要求国家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与外界的统筹力度.尤其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与企业的统筹力度,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职业教育规模国际亮争力比较分析
  陈衍、张祺午等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31卷第5期上撰文指出,职业教育规模国际竞争力水平与人均GDP呈现动态平衡性;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要根据一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适度调整;中国职业教育规模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应适度扩大。
  作者借鉴和运用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与评价体系,对世界各国和地区职业教育规模竞争力水平进行度量。职业教育规模国际竞争力比较结果显示:聚类分析竞争力综合指数最高的前三位国家依次是英国、比利时和斯洛文尼亚,其G值分别为190、96和83:中国的G值为21.与安道尔共和国、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三国并列排在第35位。作者在比较与分析职业教育规模竞争力一级指标后得出,OECD国家中的比利时VAER达到58,排名第一,表明该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总量超过接受其他教育类型学生的总量:英国VAER达到48.表明该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总量与接受其他教育类型学生的总量大体持平:其他OECD国家的VAER主要在40左右,说明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其接受职业教育学生数量与接受普通教育学生数量大致保持在4:6-3:7之间。而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国家.其VAER基本在20以下。
  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首先.我国的VAER为19,排名第20位,相对较高,说明经过近年来的大规模发展,我国教育的职普比正趋近合理。其次,我国的VGER为9,排名42位,相对较低.说明中国还有相当大比例的适龄人口没有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来走入社会,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国适龄人口劳动技能偏低的事实,同时也表明中国职业教育在向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再次,我国的职业教育规模竞争力综合指数G为21.排名35位,处于第二阵营,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相对我国人口数量而言,职业教育规模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应适度扩大。因此作者认为.将职业教育的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国际竞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