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化学论文>谈新课程下化学课的结尾艺术

谈新课程下化学课的结尾艺术

时间:2023-02-18 22:02:42 化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新课程下化学课的结尾艺术

谈新课程下化学课的结尾艺术
  
  梁杏娟 曾良正
  
  (台州市路桥中学,浙江台州318050)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新课程下的化学课堂,我们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重视学生的探究与合作,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开放的课堂为以上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舞台。但也只有“放”与“收”的有机统一的课堂,才能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让人回味无穷。课堂结尾的优化可使课堂的“收口”和“点睛”更加精彩。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的结尾部分常常草草收场,或者是象征性地提出一个问题,如“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等,或者是机械性地布置一下作业,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更多的教师往往在传授完新知识后,在课堂上师生一起做几道巩固性练习.。这样的课堂结尾虽然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但应试的味道太浓,无法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与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相违背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结尾优化上的一些尝试。
  
  一、激励奋进型结尾
  
  近年来,一谈到化学,人们往往就会把化学与社会上的一些负面现象联系起来,如环境污染、化学武器、三聚氰胺奶、苏丹红鸭蛋、吊白块、瘦肉精、核辐射等,甚至把这一切罪过都扣在了化学工作者头上,导致化学学科吸引力不强、声誉不佳。殊不知如果没有化学工作者对肥料和农药的研究,地球将只能承载世界现有2/3的人口,没有化学对药物的合成的贡献,人类的平均寿命起码要减少一半。资源的日渐枯竭、能源供应的日渐不足、环境品质的日渐蜕变等根本性问题的解决,任何学科都无法代替化学学科的作用。作为传授基础化学知识的中学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化学学科的魅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热爱化学、献身化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元素周期表》学习时,我们向同学们展示各种各样的元素周期表,让同学们体验到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前人作出的努力,在学习分析了书本的周期表后,在课的结尾时展示元素周期表远景图,鼓励同学们能像门捷列夫等科学家一样不断地去填补元素周期表的空白,从而为化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高三化学复习课《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复习时,我们通过分析现有能源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树立开源节流的思想,在课的结尾时,鼓励同学们能有志于能源的研究,造福子孙万代。
  
  二、承上启下型结尾
  
  教材在编排时会考虑到知识的前后关联,有些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又是下面学习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可对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深度的挖掘,找找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有何联系,对下面的学习有何启发。创设一种“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效应。使同学们的学习能自觉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课堂结尾中,老师展示一瓶氯气,问:C12的相对分子质量跟氯原子的哪部分有关?答:原子核。这样的提问非常巧妙地检查了学生对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相对质量大小的理解。问:C12性质跟氯原子的哪部分有关?答:最外层电子数。又检查了学生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提问,使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这样的设计与简单地做几道题目的效果比,哪个好是显而易见的。师讲:到底Cl2有怎么样的性质,请大家带着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以及我们今天的研究过程好好去探究。通过这样的讲述激发起了学生探究Cl2性质的强烈兴趣。在Cl2性质的学习中学生能更加自觉地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离子键》的教学中,按教材的设计是:化学键概念——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因此我们对教材内容作了先后的调整。先以Na-Cl为典例多角度地对离子键进行理解。在课的结尾时提出如下问题:欲使NaCl中的离子变为自由移动离子,有哪些方法?破坏微粒间的哪种作用力?(对离子键进行应用),提供NaCl熔融的温度(810℃)、冰融化、汽化的温度,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离子键是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同时指出水的状态变化,所要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再告诉学生水分解的温度为1200℃,让学生认识到水分子内部也存在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与离子键一起都属于化学键,将在下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探究。
  
  三、首尾呼应型结尾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往往会在课的引入时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在很多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由于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确实能被精彩的引课深深地吸引,大家都带着极大的好奇心等待着更多的精彩。但随着课堂教学程序的展开,很多老师却把引课的内容抛到一边,学生期待的精彩再也不复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下降。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尽可能把引课和课的展开整合成一条线,不是为引课而引课,做到课堂的和谐统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我们都能把情景贯彻始终的,但老师可以做到首尾呼应,在课的结尾时回到引入中创设的问题情境,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去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使其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
  
  在《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高三复习课上,老师以生活知识为载体引入问题情境。
  
  光投影出电解水机的图片,然后:师:这是市场上卖的电解水机图片。按图中键可流出酸性水,按1、2、3、4键可流出碱性水。你觉得可能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我们再来解决。……在课的结尾时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电解水机的工作原理,揭秘神奇水的内幕。既拓展思维,又开阔视野,也让学生坚定了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理念。
  
  在《物质的制备》高三复习课上,联系热点引人情境:日本核辐射,各地抢购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KI。提出问题:如何制备KI?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回归书本二一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典例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物质(晶体)制备的一般流程和注意点:搞清原理——控制条件(温度、药品)——析出晶体——分离提纯,最后告诉学生制备K的流程图,如图1。
  
  四、概括总结型结尾
  
  有人说化学的每一个单元都是“散文”,没有“议论文”。化学知识点多,知识间的系统性、逻辑性不强,特别是新课程教材内容的设计强调一种从生活、生产的视觉切入对教材内容的安排,同一个知识点又在不同的模块中出现,每一个模块都有其侧重点,知识呈螺旋式上升。从老教材的学科知识体系转移到新课程的教学,老师们觉得不太适应,学生觉得化学的学习也更难了。但新课程不管怎么变,所体现的学科思想体系仍是鲜明的。因此在课的结尾时教师的“点睛”作用还在于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构建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理解和提取。根据不同的课型可设计多样化的概括方式。
  
  对于一些抽象、难懂、易忘的概念或知识,可以以口诀的形式进行总结,使知识朗朗上口,便于应用。如氧化还原的学习,氧化还原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不难理解,但在应用时,却很容易张冠李戴。因此通过课堂上师生的讨论互动、具体应用后,在课的结尾时,老师可把氧化还原的概念总结为一句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又如原电池正负极上发生的反应类型,学生很容易混淆,可总结为“负氧”、“正还”,谐音“抚养”、“挣还”。暗指学生:现在家长抚养了你们,以后你们要懂得报恩。
  
  简明、扼要的板书设计有时也可成为一节课精彩的结尾。在《甲烷》的教学中,老师在课的结尾时以板书的形式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设计如图2。
  
  通过这样的设计,既凸显了本节课的重难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同时也对有机物的学习起了方法的指导。
  
  五、角色扮演型结尾
  
  多元化的社会需要有全面发展的人才,受多元信息的影响我们的学生视野开阔、兴趣广泛。化学课堂同样可为同学们才能的展示提供一方舞台。我们可把电视、媒体的节目融合到课堂中,使课堂更具魅力。在活动中我们也能更全面地认识学生,感受到个性的张扬。
  
  在实验化学《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检验》的结尾时,让学生就本节课对牙膏有关性质和作用设计广告语,并进行现场表演。
  
  同学甲:你的牙齿好白啊!用什么牙膏刷的?
  
  同学乙:我用的是××牙膏,本公司生产的牙膏所含摩擦剂细腻、光滑、洁白,闻起来有香味,吃起来有甜味……
  
  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和生动的台词获得了全场的掌声。
  
  课尾声,佳境在,趣尚存,求欲胜。课堂结尾是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一个精彩的结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疲劳和厌学情绪,精神饱满地迎接下一节课的学习。让我们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设计出更多让人意犹未尽的课堂结尾吧!
  
  

【谈新课程下化学课的结尾艺术】相关文章:

谈新课程下的语文信息收集08-20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08-18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08-19

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08-18

新课程标准下谈拓展(网友来稿)08-17

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的练习设计08-17

例谈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08-02

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08-13

试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