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历史论文>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实效性之我见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实效性之我见

时间:2023-02-20 12:57:31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实效性之我见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实效性之我见
  
  胡建琴
  
  (长兴县第一中学,浙江长兴313100)
  
  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观念在不断变革,教学模式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在不断变化。学生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课程改革一个支撑点,我们理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从根本上克服传统作业的弊端: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而写作业,为了家长的满意而写作业,为了考个好分数而写作业,为了班集体甚至老师、学校的荣誉而写作业。不难理解,若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比例失调,只用于教师“教的补充”和“教的强化”,成为学生的沉重学业负担,只会让学生磨灭学习兴趣,抑制思维发展,沉溺在茫茫的“作业”题海中永远看不见学习的彼岸,使作业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中指出:“历史与社会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历史与社会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优化作业,提高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实效性,谈谈笔者的看法与做法。
  
  一、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个性差异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知识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有效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杜绝“一刀切”。
  
  案例1
  
  [布置作业]教学八年级“秦朝一统”后,教师通常会布置如下作业:
  
  秦始王采取了哪些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造成了哪些影响?
  
  [作业分析]由于上述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基础好的学生练习时感到简单、轻松,甚至“吃不饱”,但基础差的学生则无法及时消化、按时完成。
  
  [作业优化]于是,笔者对作业做了以下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秦王扫六合》。
  
  (1)李白在诗中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一位帝王?诗中的“扫六合”指的又是何事?
  
  (2)说说“千古一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具有深远影响的措施。
  
  (3)如果你有机会见到这位“千古一帝”,你最想给他提的建议是什么?
  
  这一组问题是对“秦朝一统”相关内容的考查,第一问根据材料就能回答,李白诗句中的秦王是秦始王——赢政,“扫六合”就是灭六国、统一中国,属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第二问需要学生运用综合、归纳等能力,结合教材,整理、归纳出秦始王统一六国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属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作业。第三问要求学生经过理解、分析,得出秦始王为巩固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进而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建议,是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发展型作业。经过上述的优化,既通过减少学习难度,帮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业”的自卑和消极等心理,(教学论文 www.fwsir.com)学有所得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促使他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在层次性作业设计中,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学情,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都有所获,享受愉悦的成功体验,真正把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
  
  二、设计生活性作业,增强作业的实践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确实,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只要我们把历史与社会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紧密结合,必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拓展与延伸学生所学知识。为此,我们要将所设计的作业从纯知识性上升到生活性和实践性,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与感悟,让作业从脱离学生生活的外在客体成为补益学生精神世界的有效媒介。
  
  案例2
  
  [布置作业]教学“综合探究——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后,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思考: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保护遇到了什么困难?保护文物古迹时可能会与哪些方面发生矛盾冲突?
  
  [作业分析]若单纯为了落实知识目标,自然可以简单地让学生从书本上的相关素材中直接找到答案,只是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势必大打折扣。
  
  [作业优化]为了有效达成三维目标,笔者改变了常规做法,对作业进行了策略上的优化——补充“生活化素材”。
  
  一是呈现本县有关文物古迹的文本素材,为学生的思维搭建感性的平台。二是组织学生分组对本县的文物古迹状况进行一次社会调查活动,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关心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从而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活动要求:(1)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收集材料,了解家乡的文物古迹现状,思考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习惯,寻求解决保护文物古迹的对策。(2)设计一条保护文物古迹的广告语或温馨提示,为保护文物古迹制造舆论。(3)向本县市民写一份保护文物古迹的倡议书或向本县政府写建议书,将保护文物古迹的行动落到实处。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有序的调查和探究实践,进一步认识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出一条条简洁生动、以情感人的广告语和温馨提示,如“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穿越时空的魔法武器——文化遗产”,等等;而学生撰写的一份份符合主题、条理清晰的倡议书和建议书充分证明,学生在融入社会时空的对话中切实提升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关爱社会、完善自我的意识。这一切的发生,源于笔者创设了贴近生活、重在实践的作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知识得到了应用,能力得到了加强,智慧得到了提升。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在《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证明,设计趣味性作业,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作业由负担转变为享受,摆脱历史与社会就是简单的读读背背的传统观念,形成作业“在乐中做、在做中乐”的良性循环。
  
  案例3
  
  [作业布置]讲到七年级(下)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时,笔者给学生出示过这样一道预习题:
  
  想一想,半坡居民的生活跟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作业分析]在课后的反思中,笔者意识到,该题存在的“切口过大”“随意性强”等问题,以致作业效果不佳、课堂教学冷场。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及能力储备的实际,问题过难,让学生一时无从下手,降低了求知欲。显然,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就在情理之中。
  
  [作业优化]总结经验后,笔者在再次教学前对预习题进行了优化:
  
  假如你是半坡人或河姆渡人,请简单地介绍一下你一天的生活、生产情况。
  
  课中,笔者组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资料,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完成作业。学生普遍对这样的作业感到很新鲜,对问题有较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讨论和研究活动中,笔者惊讶地发现,学生的思维中原来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美妙的创造力。有位学生写道:“天亮了,我起来穿上野兽皮毛做成的衣服,从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出来。小狗朝我跑来,和我一起尽情地玩耍;接着,我开始摩擦起火做早饭,用鱼纹彩陶盆把粟和蔬菜煮熟,还烤了一块鹿肉。好香啊!然后,带着尖尖的骨叉到河边叉鱼……”描述详尽精彩、合情合理,仿佛这位学生就置身其中,很享受。表明优化后的作业,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支点,让他们有效增加了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四、设计时代性作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提出,要“尝试合情合理,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关注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设计富有时代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案例4
  
  [作业布置]笔者曾见有人教学七年级“东西部差异显著”后,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
  
  我国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哪些差异?
  
  [作业分析]笔者认为,该作业内容枯燥,脱离时政热点,缺少时代气息,以致让学生因思维受到抑制而心生厌烦,把作业看成了负担,最终使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
  
  [作业优化]经过思考,笔者设置了如下一道题:
  
  材料一: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物产丰富,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20万吨有机大米生产基地和全国装备最先进的优质奶源基地。同时,那里的矿产和油气资源富集,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和“西气东输”的主气源地。
  
  材料二:2010年8月,根据中央安排,浙江省与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结成对口支援关系。11月17日,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党政代表团来浙江考察,希望在能源产业、纺织业、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塑料业、制造业等方面与我省进行合作互补。当日,农一师阿拉尔市与台州市相关企业签订了投资总额为99.7亿元的合作协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央安排浙江省与阿拉尔市结成对口支援关系,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原则?
  
  (2)国家为实现东、西部之间的优势互补还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请举两例说明。
  
  (3)为使阿拉尔市的明天更加美好,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为阿拉尔市经济的发展提一些建议。
  
  考虑设置这道题,基于该题在关注区域发展平衡、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下,考查了学生对我国东西部差异显著的了解情况及对“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意义的理解,使历史和时政热点得到了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崇高的社会价值观念,养成健康的社会时代意识,作业收到的效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五、设计辩论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不同的意见可以使问题考虑得更全面。通过辩论,能使学生的知识更清晰、思维更活跃,智慧得到开启,能力得到提升。
  
  案例5
  
  [作业布置]笔者在“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前,先布置学生完成教材上“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表”。
  
  [作业分析]事后笔者反思,感到自己的作业设置涉及较多限制,学生只能机械地整理、填写相关知识,没有获得作业应有的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发展个性的作用。
  
  [作业优化]经过思考,笔者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辩题:
  
  郑和与哥伦布谁更伟大?
  
  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通过查阅资料、充实论据,写一份辩论稿式的作业,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予以展示。然后,笔者将学生正反两方的论据进行综述,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再反馈给学生。归结起来,正方认为:郑和更伟大。持这一观点的学生从航海的规模、目的,时间、路线以及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郑和更伟大的理由。反方认为:哥伦布更伟大。持这一观点的学生认为,哥伦布虽然在航海的规模、时间、技术、路线上不如郑和下西洋,但从航海对世界的影响来看,哥伦布对世界的影响更大,哥伦布航海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交融,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促进了科技的传播。从此,世界开始走向整体。郑和下西洋虽然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但它给明朝政府造成巨大负担,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悄然结束。
  
  辩论性作业既给学生准备了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又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交际、思辨、收集、处理信息等能力,又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体验,拓展了教学的内涵。
  
  总之,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馈的策略等各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只有尽可能地优化了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从而给学生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教学论文: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实效性之我见】相关文章:

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07-30

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巧设作业延展课堂08-24

大学数学教育教学实效性分析论文09-05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08-24

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之我见 教学论文05-21

加强小学历史科教学质量之我见08-0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08-01

历史教学论文范文:故事与历史08-24

[政治论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之我见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