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德育管理论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若干思考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3-02-24 20:17:47 德育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若干思考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若干思考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若干思考

  李作芳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管理学部,广东广州 511325)

  摘要: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先头阵地,也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既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与冲击,也提供了有利途径。德育工作者应重视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整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及丰富教育形式和手段。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德育

  关于什么是新媒体,暂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不同与传统媒体的,是为新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新媒体的信息往往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且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因此影音文字信息的整合是其明显的特征;其次,新媒体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多款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特征。概括起来新媒体有以下三个特点:内容生成的即时性(越来越多的内容的生成和传播的过程正在重合起来)、内容获取的即地性(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手段获取即时信息)、内容传播的互动性(内容的接收方对接收的内容有更多的选择权)。新媒体广泛的信息来源,大大提升了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多方面多方位的信息,使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认识世界。打开了眼界,开阔了视野,开放了思维,接触到了新事物,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为大学生结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新媒体的迅捷化大大扩展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满足了大学生情感交流的需要,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好的条件。当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有其不利的方面,如面对信息的泛滥,不知理性取舍和沉迷网络而导致缺乏现实的交流等等。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趋利避害,主动顺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及时调整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及丰富教育形式和手段。

  一、调整教育观念

  一切的教育,都是观念先行,所以教育观念的调整相当重要。一直以来,高校的德育偏重知识的讲授。明显的表现为过于强调道德的传授性和灌输性。具体来说就是教材代表权威,教师是权威的宣讲者。事实上道德规范并不是空洞的教条灌输,它是人们思想,行为理性规范的具体化,它渗透于一切社会生活中。

  德育工作者自己必须树立坚实的理论基础,坚守教育的阵地,并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引领大学生。新媒体让大学生更多的感受到生活世界的多样化和虚拟世界的平等化,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和发布者。现在的大学生不轻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有自己的想法。因此,高校的德育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和重视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学习。针对当代大学生平等独立意识较强的特点,切忌对他们摆出一副高高在上、训人的架势…。我们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朋友式的关系,如加为QQ好友,关注学生微博等,真心诚意的与学生交往和交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并勇于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就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出现的人生、理想、交友、心理、就业选择等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教育、排忧解难,相互讨论、双向交流,使他们顺利度过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对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应向引领者的角色转换,要做大学生的顾问而非管理者。

  二、更新教育内容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德育内容的适时更新当然必要。传统德育教育的内容往往局限于指定教材。单一刻板的内容让学生觉得了无生趣,当然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况且有些德育的教材过于空洞、陈旧,离现实生活太远,更让人敬而远之。所以,有笔者提出德育内容生活化模式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德育内容要以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成长需要,紧扣现实,解析社会现实问题,不回避热点难点,鼓励大学生对当代的社会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

  为此,德育工作者要深度研究“两个转换”,即教材体系如何转化为教学体系,知识目标转化如何为价值目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大学生置身于一个感性的生活世界,活在当下成为他们的口头禅。这要求德育工作者时时掌握新信息,日日更新教育的素材,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抓住大学生的吃穿住行和交友及择业等切入点,把教材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赋予教育的内容以鲜明的时代烙印。教师应把从小学到大学一以贯之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与大学生特定的人生课题融合在一起,加强“诚信”“改革创新”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不少的德育工作者都有同感,现在的大学生太功利了。功利化的价值选择和实用化的人生价值观已成为共识。所以德育内容除了新颖,更应该具有时代价值。有价值才有说服力,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接受这样的教育。面对四通八达的信息,教师应以正面的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价值判断与取舍。

  三、改进教育方法

  毋庸置疑,教育的成败方法相当重要。近几年提倡的互动式、讨论式和案例式等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以为,不管是任何时代,少不了用典型的人物去感染去教育学生——即典型人物示范法”,。

  理论的传授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典型人物的示范效应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此种方法的运用关键在教育工作者如何选取典型人物。所谓典型人物,一是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二是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有关。鲜活的时代人物往往比过去的英雄人物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这也说明德育工作者使用教育方法同样要与时俱进,并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即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如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物故事很容易引起“围观”。教育工作者在使用此种方法时完全可以运用新媒体的先进技术,把声音、文字和影像等结合起来,把典型人物以直观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既生动又形象,而且效果好。同样,其他教育方法也一样要遵循这样的运用原则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

  四、丰富教育形式和手段

  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坐在台下听的传统方式。不少人甚至会对之产生枯燥无味之感,结果是教育者苦口婆心,受教育者将其只当作催眠曲耳边风。

  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克服形式的单一性和手段的呆板性。积极采用现代化的载体,增强德育教育的生动性。首先,在课堂-亡,德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将图像、声音、文字三者奇妙地组合起来,既生动又形象,把一些有说服力的素材如典型案例鲜活地展示在受教育者面前,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给受教育者造成鲜明清晰的视觉印象,使大学生融人情境,增强德育教育的形象性,以弥补单纯理论讲授的不足”’。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他们关注的问题,进行相互沟通,及时发现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以便尽可能及时给他们一些帮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除了重视课堂的讲授,还要大力加强课外的德育活动,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大学生从课堂上得到的教育往往是肤浅的,模糊不清的印象。如果能够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感同身受,自觉体验,可以让大学生充分理解书本上的观点,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课堂教育。如文艺演出活动,可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向上的人格力量。大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感受人间冷暖,增加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锻炼适应社会的实际能力,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如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可以让学生直接面对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从活动中得来的感悟到的,往往印象深刻,受益终生。

  总之,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育人工程,一定要把握时代脉搏,立足大学生的实际,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勇于探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若干思考】相关文章:

视觉创新:演绎新媒体时代的视觉奇观08-11

视觉创新:演绎新媒体时代的视觉奇观08-11

新媒体时代的公共关系课程教学08-18

新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07-30

关于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的若干思考08-12

对反思性备课的若干思考07-30

新媒体时代公共关系应对策略08-18

新媒体时代公共关系应对策略08-18

加快新城法治建设的若干思考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