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朗读,掀开文本“美”的面纱

朗读,掀开文本“美”的面纱

时间:2022-08-12 09:03:47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朗读,掀开文本“美”的面纱

朗读,掀开文本“美”的面纱

朗读,掀开文本“美”的面纱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椒江六中 王丽萍

  【摘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真正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让文章所描写的人事景物,所倾吐的情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到文本隽永的意境美、内涵美、情感美。

  【关键词】朗读;意境美;内涵美;情感美

  朱熹曾说道:“观书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当代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也曾说过: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现实的课堂却经常缺乏琅琅的读书声,气氛很沉闷,有时虽能听到琅琅读书声,却发现是为朗读而朗读,或是朗读走走过场,或是只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教学没有真正促进阅读教学的展开。真正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让文章所描写的人事景物,所倾吐的情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到文本隽永的意境美、内涵美、情感美。

  一、回环朗读,掀开文本意境美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不仅语言生动,而且意境优美。特别是古诗词,有许多写景咏物的名篇,以景传情,以形传神,意境深远,充溢着诗情画意,可谓“诗中有画”。如读了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像看到一幅苍凉、开阔、雄浑、壮丽的边塞图;读了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像看到一幅西湖夏日荷池图。读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像看到了自信、坚定、豪迈的登高者。这些诗以景染情,情景交融,境中生意,让人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一唱三叹的回环读,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从文字中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感受到文本的意境。

  衢州江山市城北中学的郑莉老师在执教《蒹葭》时,先后朗读了6遍,前两遍是自读,第三遍是听读,第四遍是齐读,第五遍再齐读,第六遍是演读。其中第五遍是在解释好重点字词之后的齐读,第六遍的演读是一男生读一句,老师跟着重复读,形成了一唱i叹的回环效果,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想象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想象耳朵听到了什么声音。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尤其是第六遍一唱三叹的演读,把学生带到了远古,带到了那长着一片蒹葭的水边。让学生感受到了古典诗歌的意境之美。

  二、用心细读,掀开文本内涵美

  细读文本是指对文本要充分阅读,是叶老一再强调的“潜心会文”,如同阿尔卑斯山谷汽车路上的告示牌所示:慢慢走,欣赏啊!它要求教师拥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引导学生与文中的字词句交朋友,慢慢品味,细细体会,浸润其中,反复地读,在反复品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传神,体悟文本的内涵,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情感熏陶。

  宁波滨海学校的耿锋贤老师在执教《孔乙己》的时候就以一颗“细腻敏感的心”,抓住文本中的个别句子,反复朗读,反复推敲,引导学生体悟文本的内涵。耿老师引导学生品析酒客与孔乙己的对话:

  (1)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2)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先是让学生朗读,然后问朗读第一句的学生:“你在大庭广众之下,为什么不是‘说道’而是‘叫’道?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力,让所有的酒客都能听到。耿老师让学生抱着这个目的再“叫”一遍:“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再追问:你这样叫道有没有别的用意?你的话有无言外之意?这样一追问,让学生感悟到这样叫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所有人孔乙己又遭人打了。接着耿老师再问朗读第二句的同学:“你为什么在已有人‘叫道’的情况下,还要 ‘高声嚷道’?”学生说这是因为刚刚还没有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再故意高声嚷道是为了真正引起所有人注意。学生谈了自己的看法后,耿老师问该学生对自己刚刚的“嚷”是否满意,然后耿老师自己“嚷”。了一次,再让学生“嚷”……如此反复朗读,慢慢品读,让学生体悟到了人物的心理与说话意图,透过文字深入到了文本内涵。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尊重了学生在朗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感情朗读,掀开文本情感美

  语言文字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启发学生调动生活经验的积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扎扎实实地体味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感情,从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执教《安塞腰鼓》一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有感情的范读使学生受到感染。在朗读安塞腰鼓舞动起来的整体气势这部分内容时要高亢,声音明亮高昂,语势如起潮,峰峰紧连,扬而再扬,势不可遏,语速偏快,重点处的语气,基本转换都带有昂扬积极的特点。如:

  通过这样的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以及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放、开放的性格的热情洋溢的赞美。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生动形象地记叙,鞭辟入里的议论,绘声绘色的描写,沁人肺腑的抒情,无一不传递着美的信息,美的艺术。朗读——反复、动情、用心地朗读,能使我们把文本读深刻、读细致,能让我们走进文本触摸作者的内心,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充分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内涵美、情感美。

【朗读,掀开文本“美”的面纱】相关文章:

古诗《枫桥夜泊》的文本解析与朗读教学08-25

面纱影评08-01

源于文本,超越文本──阅读教学价值取向引导的文本策略08-17

黑色面纱下_800字02-14

朗读的心得04-17

怎样朗读、默读05-08

适合朗读的经典诗歌02-18

朗读教学的反思01-20

阅读中的文本与技巧08-24

解读文本之象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