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高扬起塑人的旗帜 一江苏省特级教师群体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高扬起塑人的旗帜 一江苏省特级教师群体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时间:2022-04-25 13:30:08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扬起塑人的旗帜 一江苏省特级教师群体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高扬起塑人的旗帜 一江苏省特级教师群体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 朱芒芒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研究和实践出现空前活跃的局面。伴随这种生机勃勃的局面的形成,在江苏这块文化沃土上,涌现出以洪宗礼老师为代表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群体。多年来,他们立足教学实践,着眼学科发展,重在课程建设,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领域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不断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实绩,并影响新世纪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走向。
  
  一
  
  新世纪的前十年,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背景下,江苏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潜心研究,积极实践,对语文教育的目的和语文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予以新的定位。“语文教师所从事的母语教育事业,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塑人。语文学科是一门使人终生受益的学科,是发展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塑造人的个性、思想和灵魂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教师就是天天在塑造人的雕塑家。”(洪宗礼《我的语文教育观》,《教育研究与评论》2010年第9期)“今天我们努力去做的一切,必然要在经历漫长的岁月之后,在那时人们的文明素质上体现出来。在未来社会中,人的良好的文明习惯,人的良好的思维品质,都要靠今天的基础教育去‘打底子’。”(王栋生《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教育研究与评论》2011年第1期)“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它很好地协调了社会、学科与人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人不是社会的工具,课程不能只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课程应该满足人自由而充分发展的需求,社会的需要应该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只有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能够掌握和运用知识去创造,社会才能得以进步。”(陆志平《母语特点与母语教育》,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这些对语文教育的目的和语文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的高度概括,令人振奋的同时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它们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背景。
  
  从世纪之交至今,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出现蔚为壮观的新变化。随着政治、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人们的思想不断开放,现代意识不断增强,精神领域的活动日趋丰富,全社会出现了一元文化逐渐向“和而不同”、“多元互补”的转型。社会性的思想现实和精神特质的变化促使人们开阔视野,对语文教育的目的和语文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进行全面审视,即如何把学习主体塑造成人格独立、思想开放、精神内涵丰富的人,从而真正实现由旨在造就“技术工具”的传统语文教育到重视“育人立人”的现代语文教育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希望通过新的课程提高国民素质,以适应和创造新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实践说明:当教育改变了“精英教育”的价值取向,迈向“大众教育”的时候,学校课程就必须树立起“以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将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作为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特色的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中心。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之处是,把学校课程设置的基础定位在使学生获得健康和全面的发展上,而学生的发展最终要依靠其自我意识的觉醒、发展和成熟。这既是学生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也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于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人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实现社会化,成为独立适应社会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社会人’,就成为各国21世纪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教学论文 www.fwsir.com)(洪宗礼等主编《母语教材研究(总论)》卷1,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版)世界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筑了语文教育改革的国际背景,使江苏的特级教师们更加自觉地践行“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的准则。洪宗礼老师主持的“九五”、“十五”国家级重点课题“母语教材研究”,历时12年,取得了重大成果。这项研究所形成的首要共识是:“要从终身教育、‘全人教育’、持续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种角度来思考母语教学的功能,并把母语教学建立在现代学习论的基础上,通过母语教学的知识(言语信息)、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认知策略(促进学会学习)和情感态度(包括道德、审美等)预期目标的达成,实现培养学生人人具备现代公民生存、发展的全面素养的目的。”(洪宗礼等主编<母语教材研究(总论)》卷1,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版)
  
  二
  
  以上具有“国际视野”的共识,正在不断为江苏特级教师们鲜活的“本土行动”所印证。自2002年以来,江苏新海中学李震老师进行了“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和教学实验,“生命化课堂教学”强调解放学生的内在因素,挖掘学生的内部潜能;强调通过扎扎实实、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语言训练,促进中学生语言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培养能够实现超越式“个性发展”的新人。如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中,遵从三个原则,即主动学习的原则、最佳动机的原则和阶段序进的原则,教学中指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读、讲、议、练、做、写。每一个动词都包含着细致而又周密的语文教学动态设计。如“引读”中通过对语言信息包括知识和文化的感受,可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丰富学生的心灵,凝聚主体内在的精神力量。在教学中,李震老师还关注着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建构、发扬生命潜能的差异性,强调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创设能够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谋求适合差异的语文教学方略,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潜能。“生命化课堂教学”转变了工具理性主义的倾向,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以生活世界为根基,以生命的言语品质发展为目标,以语言带动内容,通过学生亲历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从而达成言语生命在更高层次上的和谐。它的实践价值在于重视对语文教育目的和育人价值的深刻阐释,注重语文教学情境化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
  
  江苏张家港教研室蔡明老师认识到,只有面向个体、丰富个体、强大个体的教育才是尊重生命的生态教育,只有一个个真正完善而丰富的个体才能应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各种挑战。他组织当地教师进行关于“生态语文”的研究和实践。“生态语文”着眼于语文文化,特别强调生命个体(学生、教师)在语言文字构建的文化世界中自由、自主、自然的习得、体悟与交流;特别强调“语文就是成长”的思想,根据语文“成长”的本质,立足于学生成长各个阶段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生态化的能力,使生命个体不断丰富和强大自己。“生态语文”在实践上从“成长”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在倾听、聆听中成长;在演讲、辩论中成长:在阅读、鉴赏中成长;在写作、日记中成长:在联想、创新中成长。抓住了这五种能力元素的成长,也就抓住了“生态语文”的关键和根本。教师凭借语言文字的媒介,让每个学生最终自能解读、自我体悟、自由创造、自主表达,达到“成长”的目的,以抵达理想的语文彼岸。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傲四件事:一是和孩子们一起读好教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独立进行探究,真正实现经典篇目“常读常新”的理想境界。二是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母语中的名著经典阅读。每个学期要让孩子们独立完成5-10部名著的阅读。三是鼓励孩子们阅读报刊,学会分门别类地摘抄或剪贴,学会用好报刊上的文章来指导学习和学习做人。四是坚持“每日一诗”,每天由一位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一首诗歌,写在黑板上。然后,在语文课上由这位学生组织其他学生学习、背诵和鉴赏。经过初中或高中三年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500首以上的诗歌,在诗歌阅读的量上有了厚实的积累。蔡明老师的“生态语文”的价值在于,关注语文与学生生命成长的形态,关注语文教学各种生态元素与学生学习的圆融互摄,提炼出多元化、本真化、生命化、生活化等主要教学特质,“让生命个体在一种语言文字构建的审美的语文世界里自由舒展、健康成长”。
  
  江苏锡山高级中学唐江澎老师提出了“体悟教学”的教学观念和策略方法。“体悟教学”的课堂充满了生命力,学生大胆质疑、充分表述、热烈交流,学生思维的长度和情感的深度伴随课堂目标的达成度不断延伸。这种课堂具有显著特征:一是建构“人一人”模式的师生关系,欣赏学生,唤醒学生的主动性,培育创新意识。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从“听课”转为关注自身的感受,并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中的体验和感悟便由此产生。二是重视学生对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体悟。“体悟教学”强调,学生需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记笔记、整理笔记的习惯和课堂上思考和发言交流的习惯。学生学习的方法需把握四个原则,即精要性、渗透性、具体性和长期性原则,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学会可行的方法。其三是采用分课型教学的方法,即分阅读能力型、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型、鉴赏能力型三类课型来实施教学。这样分型,教学目标指向明晰,易于教学,避免了篇目教学多纬度、解析目标不准、序列不明的弊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上特征反映了明确的教学定位: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语文学力(具体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及由方法、习惯构成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情感,塑造学生人格。从中可见“体悟教学”的突出特点:一是强调“发展”,即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对学生长远发展的作用;二是强调“丰富学生情感、塑造学生人格”,这是着眼于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体悟教学”始终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生机勃勃的青少年来看待,关注的是他们的“有意义”学习,他们语文素养的长远发展。唐江澎的语文教育目的观和充满了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体现了当代语文教育的目的论和育人价值观的先进理念。
  
  李震、蔡明、唐江澎三位江苏语文特级教师在语文教育上的追求和实践探索,可谓精彩纷呈,各具特色。他们的共同价值取向在于将语文教育目的和育人价值进行了多重聚焦。一是聚焦到学习主体,对其作出新的认定,即学生是具体的、现实的、富有“个别意义”的生命个体。语文教育的所有活动应始终围绕“培养能够实现超越式个性发展的新人”的目标而发生并展开。二是聚焦到学生的成长,根据“语文就是成长”的理念,以言语生命为原点,依据学生生命特征,为生命成长创造适宜的环境。这种环境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命的张力,整合了各种生态要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建构,促进学生“个别意义”成长的实现,使学生最终在更高层次上和谐健康地成长。三是聚焦到语文学习的和谐发展。对“语文素养”要素进行意义切分,如语言要素、文化要素、精神要素等,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达到诸要素的和谐共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高扬起塑人的旗帜 一江苏省特级教师群体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相关文章:

活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实践创新报告05-17

先辈的旗帜作文05-05

扬起的风帆作文07-30

接过先辈的旗帜作文05-29

关于关爱弱势群体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5-17

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07-17

扬起希望的风帆作文06-25

扬起自信的风帆作文02-28

扬起理想的风帆作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