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一唱三叹:《未选择的路》的叙事学解读

一唱三叹:《未选择的路》的叙事学解读

时间:2023-02-26 02:33:1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唱三叹:《未选择的路》的叙事学解读

  一唱三叹:《未选择的路》的叙事学解读
  
  重庆石柱民族中学校 刘 浪
  
  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人教版七年级下)通过叙述一件日常小事,“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最后“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形象晓畅地揭示出入生面临抉择时所遭遇的无法化解、具有形而上意义的两难困境。不作出选择,人生未来的路无法展开;而一旦作出选择。则意味着另外千万种人生的可能将同时失去。再者,也许就因为那作出选择时短暂而又神秘莫测的一秒,“我”漫长的一生就会随之而被注定。因此,只要有选择,必有惆怅、伤感、失落,甚至会有悔恨。当我们越是持久地吟诵这首诗,就会越发体会到一种无法消散的忧郁,也越是会陷入这种情绪中而仿佛无法自拔。然而,纵观全诗,语言朴实自然,不事雕琢。若仅从文体学遣词造句的角度去分析,似乎不能解释这首诗经久不衰、魅力无穷的秘密。笔者以为,不妨从叙事学的角度进行解读,也期借此得以一窥弗罗斯特这个“桂冠诗人”的天才。
  
  有必要先整体梳理一下诗歌的四个诗节,第一小节。“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站在路口久久徘徊、犹豫;第二小节,最后,“我”选择了“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那一条路;第三小节,作出选择后,“我”开始安慰自己说“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可其实“我”早已明白“恐怕我难以再回返”;第四小节,遥想很多年后,“我”又将忆起那片“黄色的树林”、那条“未选择的路”。
  
  粗看起来,本诗采用的是简单的顺叙,一个单向度的线性叙述时序,即从诗篇开头的“现在”到第四节的“多少年后”。实则,非也。解读本诗的关键之一在第三小节中第一诗行“那天清晨落叶满地”的“那天”二字。可以说,对此的忽略,会直接造成对诗中“追叙往事”这个反向时间向度的忽略。进而对诗人高超的叙事技巧(同时也是抒情技巧)视而不见。实际上,诗的前三个小节是作为主人公的第一人称“我”在追叙往事。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采用的视角一般有两种:诗的第三小节将“我”作为叙述者从自己目前的角度来观察往事的回顾性视角,和第一、二两个小节将“我”作为人物正在经历事件时的体验性视角。据此,也可至少区分开同是作为主人公的叙述之“我”与经验之“我”。两种视角的不同在于,前者具有“过时性”,是常规视角,而后者具有“现时性”,是非常规视角,是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的一种修辞技巧,往往只在局部使用。
  
  一、经验之“我”:体验性视角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诗歌一半的诗节,也就是前两个小节都是体验性视角。英国著名哲学家休谟说,“记忆和想象这两种官能可以模仿或模拟感官的知觉,但是它们从来不能完全达到原来感觉的那种强力同活力”。他甚至认为,即使是“最活跃的思想”也比不上“最钝暗的感觉”。诗人如此大篇幅地运用体验性视角。自是为了充分发挥它的“现时性”优点,让故事情节更加鲜活生动,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强烈有力。
  
  一般而言,以回忆往事作为主要内容的文章都用一个引子开始回顾叙述,例如“我又想起……”、“还记得……”之类的语句。显然,本诗并没有类似的引子,没有给读者“这已是往事”等类似的观念。我们读者与诗中故事也就不会有间阻感,很自然被主人公“我”所“同化”,从而更直接地进入到“我”的内心世界。我们随着“我”的“可惜”而“可惜”,跟着“我”的“伫立”而“伫立”。当“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我们仿佛也在心里踮起脚尖;当“我”说,选择的那一条小路“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我们心中也不禁为之隐隐担忧。
  
  然而,经验之“我”的视角是有限视角,具有局限性。对于正在经历的事件,读者不能得到比“我”更多的信息,也看不到超出“我”视野之外的事物。因此,读完第一小节后便会产生一连串的疑问。“我”最终作出决定了没有?(语文论文 www.fwsir.com)到底“我”选择的是哪一条路呢?究竟这条路上又有什么样的沿途风景呢?这一连串的不解,紧紧地抓住了我们的心,继而有想要接着读下去的冲动。到了第二诗节,这些谜团逐一被揭晓,“我”最终选择了另一条“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小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可究竟“我”的选择意味着什么?是从此走上康庄大道,还是误入迷途?未选择的另一条路又是怎样的呢?“我”不知道,我们读者也不知道。当我们循着“我”的目光向那一条小路望去,“丛林深处”也就成了视野的尽头,也就只好同“我”一样把诸多揣测与好奇全都留在了心底。在这里,体验性视角的局限性反倒成了优点,不断地制造悬念、抓住读者的心,不断地强化“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怀疑和对未选择的路的牵挂。
  
  二、叙述之“我”:回顾性视角
  
  也许,读者会说“我”如此地怀疑与牵挂,只不过是因为当局者迷。但是,当“我”已踏上那条选择的路后,再以一种回顾性视角来观察往事,情形又是如何呢?接着读第三诗节。此刻,“我”想起“那天清晨”的“落叶满地”,恰似“我”那时纷乱的心。尽管“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不会有人知道“我”曾面临的艰难抉择,更不会有人理解“我”站在岔路口时内心的无助与纠结。可现在“我”想起自己说过的那句“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不由得哑然失笑。“路径延绵无尽头”,前路依然茫茫,谁又知是否还能再回返呢?若当初选的是另一条路,“我”的人生应该是大不一样吧!关于往事,似乎并不像普希金说的那样,“一切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现在,“我”却愈发为未来前路的不可预料而焦虑、担忧。
  
  与体验性视角不同,本节诗采用的回顾性视角是一种“外视角”,是作为叙述者的“我”从自己目前的角度来观察往事。既然叙述之“我”处于往事之外,由时空距离产生的心理距离理当起到了稀释情感的作用。但不论是“内视角”,还是“外视角”,“我”从中流露出的迷惘、惆怅之情都是一以贯之,始终无法摆脱。由此可以想见,当初“我”身处事件之中时情感振荡的程度。同时,也在与前两小节的“内视角”相互比照下,很好地诠释了诗歌的哲学母题:人生面临抉择时遭遇的两难困境是无法索解的,迷惘、惆怅是宿命。毕竟人无再少年,路无重返时!
  
  三、未来之“我”:展望性视角
  
  紧接上一小节“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一句。诗人在第四小节将叙述的时间向度由指向过去转为指向未来——“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这两句诗与前三个小节“我”满心的焦虑不安一脉相承,仍极力渲染一种不确定性:“也许”会在将来把往事忆起,又“也许”不会吧;这“多少年后”,又是多久呢?或许是一年?十年?又或许是二十年?“我”无从得知:设若将来的某一年,某一天,“我”扼腕将往事回顾,又该会是在哪个地方呢?是鲜花丛生,还是荆棘遍布的地方?人生世相尚且本就如梦似幻,命运又岂可捉摸?唯有“轻声叹息”而已。这一声叹息并没有让人撕心裂肺的力量,却透着深深的无奈与悲凉。两句诗字缝间所蕴藏的极其浓郁的抒情意味,可以说是本诗抒情的顶点。然而,接下来诗句的语词走向了另一极端。“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在这里,诗人的笔调不再如描绘“黄色的树林”时那般鲜活、饱满,不再有“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时的挣扎与纠结,而是突然变成了冷峻、僵硬得似乎完全剔除了任何情绪的纯客观叙述。当我们读到“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仿佛滚烫的铁水被一下子浇铸进模具,然后冒出一股青烟。
  
  另外,诗人在这一小节中运用的是即使在西方经典小说中都比较少见的预叙。预叙是指事件还没有发生,叙述者就预先叙述事件及其发生过程。例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思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托多罗夫认为,类似的关于主人公命运的提前叙述具有宿命的色彩。因为对事件的提前叙述会让读者觉得,无论故事如何发展,其结局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被注定。主观情绪的不确定性与事实陈述的确定性之间的巨大反差,带来的戏剧性效果,再一次凸显出“我”面临抉择的摇摆不定、面临命运的神秘难测时无可奈何的伤感惆怅之情。
  
  通过从体验性视角、回顾性视角到展望性视角的有序转换。不断给出新的事件信息,从而给读者以故事正按照单向度的线性时间在不断向前发展的“错觉”,使得全诗各小节浑然一体。布鲁克斯认为,诗歌不是“一个容器。一个美丽的外壳”里面装满一堆意象,而该是一个各部分有机统一的结构整体。为了使诗歌结构更加紧密、完整,诗人还将事件的时间这个要素藏了起来,似乎有意让读者猜谜。“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什么季节的树林是“黄色的”?秋天。诚然,这样的推断显得草率。但在诗的第三小节开头又抒写道:“那天清晨落叶满地。”哪个季节会“落叶满地”?回答同样是——秋天。再加上“那天清晨”一语,便可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一个秋天的清晨”。如此一来,两句诗就隐秘地形成了一个前后呼应的关系。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实诗的前三个小节已经叙述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而末节中“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可看作对整个故事情节简要的重复叙述,即对前三小节的重复叙述。二者之间就产生了具有整体性意义的呼应关系,进而有效地弥补了因叙述省略(从第三小节的“现在”一下子跳到末节的“多少年后”)可能会带来的诗歌结构上的分裂。
  
  诗人选择了一个巧妙的叙述时间立足点,在两个时间向度上,先后运用三种叙述视角,把故事层层推迭,将惆怅之情反复吟唱,乃至余音绕梁、经久不绝。

【一唱三叹:《未选择的路》的叙事学解读】相关文章:

未选择的路08-16

未选择的路作文08-17

《未选择的路》208-16

未选择的路作文12-18

《未选择的路》 设计08-16

《未选择的路》教学实录08-16

《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08-12

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01-30

《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