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体育论文>体育课程执行力的问题研究

体育课程执行力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15 09:49:47 体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体育课程执行力的问题研究

  体育课程执行力的问题研究
  
  文兰佃1 韩玉宾2
  
  (1.临沭第一初级中学,山东 临沭 276700;2.山东临沂职业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摘 要] 没有课程执行力,就没有课程发展力。体育课程执行力成为左右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明确区分课程改革质量平庸与卓越的标记之一。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体育课程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效果。本文通过明确“体育课程执行力”的概念,分析其层次,并进一步揭示出执行力存在的障碍问题。
  
  [关键词] 体育课程;执行力;体育课程政策;体育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5-0112-05
  
  0 引言
  
  纵观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至少进行了7次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改革,目前正在进行第8次课程改革。前7次课程改革都是以教材为中心,注重技术层面的变革,实施“大纲统领教材的全国一盘棋”之路,无论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学校、从学校到教师乃至学生都能按部就班地贯彻与执行,为不同时期国民体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第8次体育课程改革是站在与时俱进的时代高度,反思以往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制定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有很大不同的课程标准,除了在课程的理念上、课程标准的功能及结构上不同之外,突出了学习领域和学习水平的划分,采取了目标管理的方式,由目标统领内容,不规定具体的教学时数等,使地方、学校、教师乃至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在内容的选择和学习的方式上出现了分歧与偏差,不同程度地导致体育课程执行力丧失控制。比如国家只出台了课程标准而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存在缺陷,地方和学校与课程改革配套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以及监管机制的缺失,课程评价方面技术支持严重欠缺,改革力度不够造成新课程实施偏差,《大纲》的实践惯性,教师教什么及达到何等程度的目标出现认同缺失,课程教学重现“放羊式”,对学生运动技能和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规定与要求,矫枉过正和追求花样翻新,随意增减体育课程计划与课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等等。当然,在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度开展规模如此之大的体育课程改革,改革涉及范围之广、触及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人,更需要技术、观念、制度乃至文化等诸多层面的相应变革,课程执行力出现一些问题实属正常。鉴于此,体育课程改革呼唤体育课程执行力。
  
  1 “体育课程执行力”概述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与执行,体育课程执行力成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关注点。
  
  1.1 体育课程
  
  何为体育课程?这是一个至今在体育理论界还在争议的论题。杨文轩等学者认为体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规定的体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它包括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时分配、课外体育锻炼等。体育课程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1]顾渊彦认为:“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可以界定为科学性、人文性兼备,以‘技艺’、‘情意’为主要特征的一门以实践为主的综合学科。”[2]新颁布的《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界定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3]毛振明等人认为“体育课程是在学校指导下,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情感和社会方面和谐发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4]季浏把体育课程归纳为4点:“(1)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2)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3)体育课程是情意性课程;(4)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5]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关于体育课程的专门、全面的论述,但都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作为课程下位概念的体育课程,简单概括为:一是作为课程目标;二是作为课程内容;三是作为课程时数;四是作为课程组织;五是作为一门活动课程;六是作为一门学科课程;七是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八是作为一种学习过程。为此,笔者认为:“体育课程是指学校及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并达成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科学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体育学习过程的总和。”
  
  1.2 执行力
  
  以琼斯(Charles O.Jones)为代表的行动学派认为,政策执行是将一项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在诸多活动中,要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要。学者陈振明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有的学者认为“执行”是一个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保证组织战略的落实,并在落实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以往认识和经验的不足,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最终实现组织的经营目标。《辞海》释“执行”为:把政策法令或计划等付诸实施与相对落实。即“执行”一词隶属于管理学,是将政策法令落到实处的具体行动,是将施工蓝图建设成为高楼大厦的切实举措,是人员、战略和运营的协调和统一。由此引申,执行力即把政策法令或计划等付诸实施的能力。(体育教学论文 www.fwsir.com)虽然“执行力”在构词上比“执行”多一个“力”,通俗地讲,执行力就是关于执行的能力,就个人而言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对组织或群体而言是将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华尔街日报》曾评论“执行力”是“当代最具操作性的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有的学者认为“执行力”就是一种执行文化的建设,是一种文化氛围、价值观念、精神力量、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概括地讲,“执行力”属于管理学范畴,是指某一群体或组织及其成员贯彻战略意图,使成员普遍认知、认可、接受并对预定目标、任务和使命的实现主动履行自我操作的能力。可以说,执行力归根结底就是“做”的问题,即切实解决好“做什么”、“如何做”和“做得怎么样”等问题。若没有执行力,再美好的愿景和追求、再完美的决策和制度都将是一句空话。
  
  1.3 体育课程执行力
  
  理论界尚未出现对“体育课程执行力”的定义,但实践中一直在进行,只是未明确提出来。从课程执行力的视角看,有的学者认为“课程执行力”是一所学校在影响课程执行的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保证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政策目标实现的有效程度,即各方面因素发挥同向的积极作用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有效程度;有的学者认为“课程执行力”是一个国家在影响课程的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保证课程政策目标实现的有效力,即各方面因素发挥同向的积极作用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有效程度,是科学可行的课程政策、具有必备执行能力的课程执行者、具有相适应的课程资源投入与开发、有效的制度变革和创新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有的学者认为“课程执行力”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是决策、引领、组织学校课程实施的控制力,是保证课程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的一种能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课程执行力”至少存在中央、地方和学校三个元素;对于一所学校而言,“课程执行力”至少存在教师个体和学校整体两个元素。从认识、实践角度,“课程执行力”要从3个维度来考察:(1)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全面贯彻与执行《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力内涵和学力形成的培养;(3)将课程“三维目标”的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教材的选择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动和课堂教学行为。概括地讲,笔者认为“体育课程执行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体育课程政策、文件、计划、方案等的合理有效地贯彻与落实,以实现预期目标、任务和使命的操作过程;狭义上是指学校体育课程的具体操作与执行的能力。
  
  2 体育课程执行力的层次问题
  
  为了切实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育课程执行力的层次性问题显得尤为明显。这将直接关系到课程问责问题、经费投入问题、后续财政保障问题、完善评价系统和加强基础研究问题、决策性问题等。
  
  2.1 政策执行层面
  
  政策是一种宏观调控性方针,具有指导性;而体育课程政策是体育课程的指导性文件,是执行者如何有效行动的依据,也是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基础。当然,体育课程政策的制定并不等于这一政策能够自动地变成现实,它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广泛认识、理解和切实行动,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计划和方案以实现政策目标。显然,体育课程政策的执行者——“人”在推动体育课程政策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政策执行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概括地讲,体育课程政策执行主要分为4个层面:(1)最高层——中央政府以及其统辖之下的教育行政部门,比如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他们既是课程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左右着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政策的信度、效度和执行力度;(2)中间层——各省市政府以及其统辖之下的教育行政部门,如各省市教育局、省市体育局等,他们作为课程政策的纽带及其贯彻执行者,上级课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与其密切相关,贯彻与落实成为其工作的关键;(3)各县区政府以及其统辖之下的教育行政部门,如各县区教育局、各县区乡镇教委办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他们作为课程政策的创造性执行者、诠释者,为各县区课程政策的发展服务;(4)各级各类学校,如校长及其领导下的团队,课程政策能否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使之成为课程政策强有力的兑现者、实践者,是检验、反馈与发展课程政策的基石。正如Benjamin Levin 所说:“教师是政策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他们有限的知识和技能是导致说教式和缺乏挑战性的教学的原因。但教师也是政策问题解决过程中必须依赖的力量。”[6]也就是说,不同课程政策执行层对体育课程政策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
  
  2.2 课程管理层面
  
  管理出效益,出真知。体育课程执行力贵在“管理”,若体育课程执行力缺乏管理,体育课程在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贯彻落实不力甚至随意篡改的现象或行为,执行结果缺乏有效评估和监督,行动方案缺乏科学研究,课程方案在推行过程中不断走样,课程标准的实施多流于形式等。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出台而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体系:(1)国家课程管理,作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与执行的统一课程管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能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关注,对国家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若没有中央政府以及其统辖之下的教育行政部门高度关注和执政能力的保障,作为基础教育这样大规模的变革是无法推行并获得相应的成效的,尤其是要整合各方力量来把握课程全局性的问题;(2)地方课程管理,是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总的课时计划比例控制在16%——20%,以便于在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反映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适应性等方面因地制宜地管理与开发;(3)校本课程管理,是加强原来活动课和选修课的继承、规范和发展,重在执行尊重、满足学校师生的差异性、独特性以及开发的多样性和集体民主审议等,执行自主进行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管理。这一方面强调了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发挥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自主管理与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3 课程实施层面
  
  从课程论的视角讲,体育课程实施是依据《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原则、实施建议等,结合学校实际和体育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经验、风格而有目的、有计划地付诸于实践的动态过程。这一层面不只去落实课程标准与方案,更是要学校和教师执行这一具体课程的操作过程,关注于创造性的执行过程,以便于调适、整合与应用。作为执行者的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当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已有课程,忠实地履行课程计划,有效地执行课程方案。体育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决定于执行者对课程方案的理解水平和落实程度。体育课程实施初期是执行“要做什么”的过程,要求计划者合理地进行设计与规划已有课程,提出参与人员、所期望的目标、课程方案以及执行的步骤与措施等问题;实施中期是执行“如何做”的过程,要求执行者试图改变人们关于体育课程的知识、行为和态度的过程;实施后期是“做得怎样”及其反馈的过程,侧重于修整与修正,以便于检验体育课程实施的成功与否。
  
  以上表明,体育课程执行力的层次不同,所执行的任务与责任及其管辖的范畴不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作用于执行的力度和效度上。
  
  3 体育课程执行力的障碍问题
  
  由于体育课程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执行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有时甚至违反常理,严重造成执行力障碍。
  
  3.1 课程政策性障碍
  
  一方面,课程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了调整体育课程权力的不同需要,调控课程运行的目标和方式而制定的特定时期的行动纲领和准则,使每一项体育政策都需要在制定的环节上追求政策的科学性、明确性。然而,体育课程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相关的体育课程理论、是否体现了相对应的体育课程理念和要求、是否制定相应的政策计划和实施策略等都将制约着执行问题。比如,本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政策较为笼统、模糊,执行起来普遍不理想,多为移植而无它效用,重要原因在于该政策制定不够科学;另一方面,课程政策执行层次紊乱。不同层级的政策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越俎代庖”,都只重形式而不重实效,都想“全抓”而“越抓越乱”,有些甚至连“抓”都懒得“抓”,致使体育课程整个执行环节丧失殆尽。为此,体育课程政策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3.2 课程监管措施的障碍
  
  1)课程管理制度性问题。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原有的制度随之发生变革,特别是课程管理体制需要相应的变革。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由国家权力机构掌握整个教育系统资源与权力的组织和分配,控制着学校的所有课程。这在推进“中央——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问题上出现制度性偏差,许多管理者难以放权于下,根本不顾及地方和学校在课程管理上的自主权,致使课程管理在制度上“穿新鞋走老路”,违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
  
  2)课程监督机制问题。课程管理制度变革了,课程管理机制应相应地进行变革。体育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课程监督机制同样应实施三级监督机制,以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然而,行政监督部门深受社会不良习性的影响,政策性监管不力、实质性监察无味,比如,在政策执行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行政检查“走过场”,信息反馈机制上“报喜不报忧”等现象普遍存在,致使监督机制陷入“形式主义”而无“唯实论”。故此,课程监管机制不力引发的触动和影响是致命性的。
  
  3.3 学校执行乏力
  
  1)校长课程执行力问题。校长作为课程理论、课程组织、课程行为的引领者和执行者,在课程执行力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去统领课程规划、管理方面的工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校长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难以摆脱升学竞争压力的影响,加之学校工作事务缠身而难以静下心来研究新课程实施问题等,导致其对新课程的“知”、“行”能力不强,甚至较为欠缺,以至于传达、宣传和政策执行中出现机械、呆板、失真、失当、失误、违规等,使课程改革出现“貌合神离”现象;有些校长干脆在执行课程过程中完全依靠上级的“指令”,什么都是“等、靠、要”,不越“雷池”半步,缺乏灵活性、创造性地执行力;有些校长只重课程形式而不落实课程实质,明着开足开齐课程而暗着“吾行吾素”,不把握课程精神实质而望文生义等等,这些都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整个学校的课程实施。
  
  2)教师课程执行力问题。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具体执行群体,受传统体育思想的束缚,常以课程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者自居,抛开大纲而面对《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要“对学生个体的人性、人生、人权、价值的尊重、认同与重视等的人文性”显得“教无所据,学无所依”,产生了角色错位,形成许多困惑,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程执行的力度和效度。比如,体育课如何去上、要不要教运动技术和如何去教、如何对待个性化教学、如何操作评价系统、如何操作共性与个性的实践问题等等。加之学生有权对学校课程做出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家长和有关社区人员对学校课程应有知情权等等,这就使体育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往往陷入“混沌”状态。如何发展体育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呢?斯腾豪斯(Stenhouse)认为:“课程发展说到底是关于教师的发展问题,如果没有教师方面的相应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课程变革。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他们想什么、信仰什么、如何构想等都对课程变革过程以及课程政策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方式有着强有力的影响。”[7]从这一意义上讲,课程执行关键取决于教师,同时必须赢得教师的认知与理解、支持与行动、良知与职业道德的共同发展。
  
  3)课程执行力文化的缺失。体育课程执行力文化就是以体育课程执行作为课程实施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让所有体育教师从意识深处习惯并认同新课程倡导的执行观念和执行方式的文化总合。这就要求学校从建立课程执行力文化入手,在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课程执行文化,以便尽量杜绝教师在执行课程与教学事宜所带有的“黑箱”操作性。然而,体育课程执行力的理想化判断与现实实践存在着不可弥合的差距,加之长期深受“中央集权制”和“中庸”思想的影响,不可避免地阻碍了课程执行力的有效提升。比如,上层领导者开口子,下层给上层“面子”,“人情”大于“法治”,搞特殊,带头不遵守新课程改革制度,多进行“违规操作”而视其不见,特别“特权阶层特殊化而普通阶层通过特权阶层实现特殊化”,力图使自己超脱于整个课程执行过程之外,导致了上行下效格局,使整个课程执行力丧失殆尽。从某种程度上讲,体育课程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课程文化影响教师的课程行为,以便于利用相应的课程执行力文化来促进课程的发展,若缺失了这种执行力文化,课程也就难以有效地进行。
  
  综合以上表明,没有体育课程执行力,就没有体育课程发展力。体育课程执行力已成为左右体育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力量,更是明确区分课程改革质量平庸与卓越的标记之一。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体育课程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将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173.
  
  [2]顾渊彦。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8-3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1——6 年级)体育与健康(7——12 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4]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10-112.
  
  [5]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3-4 .
  
  [6]Benjamin Levin.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5.
  
  [7]徐继存。英国的课程政策与教学文化[J].外国教育研究,1999,(5):1-5.

【体育课程执行力的问题研究】相关文章:

研究型课程发展中有关问题的思考08-17

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08-17

理清热点问题 推进体育课程改革05-11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08-18

实施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教学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08-18

体育教案-体育课程08-16

乡镇体制问题的研究08-15

带着问题走进新课程08-17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8-18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田径课教学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