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言、文、意”:高效课堂三要素

“言、文、意”:高效课堂三要素

时间:2022-08-15 22:52:5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言、文、意”:高效课堂三要素

  “言、文、意”:高效课堂三要素
  
  作者/李 强
  
  一、强化“言”的训练,让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语言的习得,教师要善于把准年段目标,强化“读”的工具性训练,真正传递“言语心声”。
  
  1.加强范读,为学生语言习得形成基点。众所周知,教师的范读,对唤醒学生的读书意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只有读得准确: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重读,努力做到抑扬顿挫,才能读出语言文字的生命所在,才能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内在激情。
  
  于永正老师说过:“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如《索溪峪的“野”》一课有这样一个自然段:“索溪像是一个从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在抒情的范读后,学生也“蹦跳而出”“缠绕”着,“撅着屁股”“赌着气”地读起来了。这样,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学生如临其境,留恋不舍。
  
  2.披文入境,为学生语言习得催生亮点。所谓入境就是读出作者表达的情感,读出作者描绘的画面,读出作者刻画的人物,走进作者的心坎,进入文字背后所透露的境界。例如,薛法根老师在教学《珍珠鸟》时是这样引导学生读书的。
  
  师:那么,这原本怕人的鸟,又怎么会胆大起来的呢?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悟,注意从字里行间体会言外之意、体会言中之情。先看第4自然段。
  
  生:(读第一句话)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子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师:读得真好!你们从这一句话中能体会到些什么呢?注意这个“只”字。
  
  生:我从这个“只”字体会到珍珠鸟开始的时候胆子并不大,只敢在鸟笼四周活动。
  
  生:鸟笼就像它的家,一有危险就可以躲到里面去,躲到它的父母身边去。
  
  生:我也体会到小鸟胆子小,它害怕飞得远了会受到伤害,所以活动范围很小。
  
  师:很有见地!再读读这三个“一会儿”,又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小鸟很快就胆子大了些,敢到屋子里活动了。
  
  生:我发现珍珠乌开始淘气了。(www.fwsir.com) 它发现没有人伤害它,没有人管它,就胆子大起来了。
  
  生:我从三个“一会儿”发现珍珠鸟非常活泼,就像天真好动的小孩子一样´作者是不会生气的,反而很喜欢。
  
  生:我发现珍珠鸟的胆子是慢慢儿变大的,不是一下子就大的。
  
  生:(齐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读书就要这样,从那些含义丰富的词语、句子中间,体会言外之意,言中之情。
  
  薛老师采用师生互动对话的方式,从珍珠鸟胆子变大的过程认识珍珠鸟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将学生引向文字描绘的场景,把抽象的文字活化为感人的画面,增强语文教学的厚度。
  
  3.思辨创生,为学生语言习得铺设生成点。朗读的教学至为重要的是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强化借鉴式练习和迁移式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对语言品味习得,让语言真正呈现其应用的价值及传递的社会道德价值。
  
  一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的《水》时,朗读后引导学生反思:“明明这么缺水,可作者为何重点写雨天洗澡的舒服和勺水冲凉的痛快?”学生经过读书、比较、讨论,得出了结论:作者是采用“反衬”的手法,以“乐”衬“苦”,更让人体会到村民因“缺水”所受的痛苦。此时此刻,“珍惜水资源”“生在福中要知福”这样的话根本不要老师去讲,早已在学生的心坎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二、重视“文”的习得,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1.巧妙设计,多角度练习文字。语言的转换训练可以是句式的改变、人称的变化,也可以是整理式的归纳或内容的复述,这样的训练建立在读懂文本、领会大意的基础上。《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经典之作,讲述了萧红幼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的场景,表达了作者的快乐和对祖父的思念。薛法根老师是这样教学的。一是引导学生梳理我与祖父在园子中做了些什么,在学生梳理完毕后追问,这样写说明什么。在这个环节中学习一种表达的句式:“哪里……反而……其实……”。二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写了与祖父在园中的生活之后,还要进行景物的描写。读懂其中拟人手法的好处,进而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并进行练笔,想象自由的生活还会有哪些场景。三是由《呼兰河传》的第一句“呼兰河小城里住了我的祖父”,理解祖父对于萧红的特殊意义。
  
  2.创设情境,多层次表达思想。语言习得,是一个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用中学”的策略,将课文中规范的语言通过运用内化为学生的内部语言,用这种规范的语言取代学生的不规范的内部语言,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实现技能的飞升。如在教学《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时,我请学生讨论,如果鹬和蚌再次相遇,它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在讨论的基础上,编写《鹬蚌再次相遇》,促使学生结合对寓意的理解,从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学生听说读写思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发展。
  
  三、生成“意”的体验,让学生获得真情,引领价值
  
  1.在教材中寻找情感的身影。语文教材是情感的仓库,这里有亲情的倾诉,有友情的真挚;有崇高的情怀,有深沉的关注;有对自然的无限热爱,有对美好理想的执著追求;有的豪放,有的感激,有的愤怒,有的豁达。再加上或绚丽或朴实的文辞,总散发着氤氲的感情气氛,或深或浅的思想连缀着感情色彩,亦庄亦谐的故事传递着感情信息,感情的河流奔涌在篇篇佳作之中。如《第一次抱母亲》,记叙了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见,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2.在过程中寻找情感的路径。语文教师课前对教材的理解、把握的深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深度。面对着名篇佳作,如果语文教师只读出了“是什么”“怎么样”这些东西,那课堂上肯定只是对教材的肢解、文本的剖析了。语文教师面对教材首先要做的就是拜读,就是潜心会文,就是静心聆听。在这个过程中,带着虔诚之心,带着仰慕之情,带着欣赏之意,去倾听生命的呼吸,倾听花开的声音,倾听一切奇妙的音响,为文喜,为文怒,为文哀,为文乐……教师的情因文而生,为课堂而生。孙双金老师在教学《二泉映月》的结尾时说:“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多么发人深省的话语!如果之前孙老师没有对阿炳苦难的理解,没有对《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情感认同,怎么会有如此的“镜像”。
  
  3.在互动中架构动情的桥梁。语文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及媒体等互动对话的场所。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心中的情,点燃学生的情,与学生一同走进文本,感知文本之情,达到读者、作者的融合,感受语文学科“以文表情”的魅力,增强学习语文的乐趣。
  
  就拿《九寨沟》第3自然段的教学而言,可这样设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九寨沟,请大家仔细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标注,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试着向同桌介绍介绍。以此为切人口,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在介绍的同时,引发学生深思:“你为什么要把它介绍给大家呢?”在欣赏性阅读评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放大,再放大……
  
  综上所述,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不是一种缥缈的愿望,只要我们把握好语文教学的过程规律,合理实施,它注定会成为学生学习母语知识,形成文化素养,提升道德人格的助推器。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言、文、意”:高效课堂三要素】相关文章:

高效课堂解读08-23

高效课堂标语08-23

高效课堂标语02-07

高效课堂心得12-09

高效课堂经典标语01-03

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08-23

关于高效课堂的论文08-25

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08-17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08-19

地理高效课堂论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