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准确把握文本 深化有效教学

准确把握文本 深化有效教学

时间:2022-12-15 17:44:03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准确把握文本 深化有效教学

  准确把握文本 深化有效教学
  
  陕西省彬县城关中学 史建斌
  
  长期以来,诸多语文教师感慨:语文难教,学生厌学。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文本的准确把握,有些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有些舍本存末、出现偏差,这势必限制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准确定位,影响了有效教学的质量。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心灵碰撞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首先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细细体味文本内涵,把握文本的精髓,把静态的文本文字活化成生动的画面、广阔的生活空间,让学生易于、乐于走进文本,善于倾听文本发出的各种“交汇乐”,从而体悟语文学习之乐趣,为进一步深入实施有效教学注入“活泉水”。
  
  一、反复诵读,让文章意蕴和自己的生活接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文本,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发生与自己生活的共鸣,进而感受到语言美,心灵萌动想学、乐学的情绪,教学就能实现较好的效果。如教学《背影》时,让学生反复诵读父亲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片断,特别是体会“探”“攀”“缩”等词的妙处,老师顺势提出问题:“你从中感悟到了父子间怎样的深情?”“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到自已的爸妈对自己的爱?说说看。”学生很容易从一些生活细节中升发开来,也达到了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更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丰盈有趣,教学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相关背景知识,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有些作品离现代生活比较遥远,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加入对背景知识的介绍,学生就很难理解。如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论文范文 www.fwsir.com)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而且已经有四年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美妙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之情。如果在教学中缺乏对背景知识的插入,教学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效益。
  
  三、字句斟酌,体味语言的妙处,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文字的艺术,美学大师朱光潜曾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可见语言文字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时就是要注重斟酌字句,体会作者的意图,发现种种妙处,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美,乐在其中。如在《济南的冬天》一文,突出了一个“小”字,小山、小树、小村庄、小水墨画,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抓住“小”字,通过小字给人产生的亲近感,让学生体味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就会产生以小见大的效果。因为现实中的济南并不小,这样写是作者感性化的济南,经过特别过滤了的济南,这与作者当时的心境密切相关。学生若能将文本读到此地步,就证明是真真切切的理解了文意。再如如朱自清《春》一文,“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偷偷”表明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草绿春来的景象。一个“钻”字,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在初春萌动着的蓬勃生命力,让学生体味到作者用词的妙处,从而感悟到语文的魅力。再如《木兰诗》一文,“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表现木兰替父亲担扰;“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表现木兰对家人的思念;“当户理红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表现木兰的爱美。因此,本篇文章的主旨应定位为集真、善、美与一身的完美形象。当然文学作品高于生活,是作者的理想化。而文章很少对木兰在沙场征战进行描写,所以,不少教材对这篇文章的主题定位为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英雄形象,有好多老师也随声附和不失片面和偏颇。
  
  四、落实三维目标,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
  
  新课程提出了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是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宗旨,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对学生一生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有效整合落实三维目标,使语文教学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每个语文教师的使命。一是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天地,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文化、发展能力并不断归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获得学习技巧,同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情感体验,对人生观和价值观进健康思考。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让学生自由组合以课本剧的形式显现文本内容,学生就会合作成为有机整体,为表演好剧情,献计献策,互相帮衬、尽心尽力。这样,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体会到统治阶级与下层人民、成人与儿童的矛盾,从而全面的理解文章主题。二是实现师生的真正交流。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而交往的形式要有实质性的内容。如课堂上,一位学生对某个问题做出了正确解答,老师仍然追问:“他回答的对不对?”学生则齐答:“对。”这种交往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交往的假形式,而在学生回答后做适当的补充、更正或鼓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往。三是认真分析学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灵活运用并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一篇文章相当于一座金矿,老师若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开采,就能挖掘出“真金”,语文课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思想就会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然的“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不断呈现蓬勃生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充分体现。

【准确把握文本 深化有效教学】相关文章:

重提准确把握教材08-17

如何准确把握说明的方法08-16

正确分析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尺度08-17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把握和教学设计08-19

如何准确把握课堂练笔的关键点08-16

准确把握中西公共财政的异同08-07

依纲据本,准确把握中年级教学目标08-17

立足教学文本实现有效练笔习作08-21

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全力做好引导工作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