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先生网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构建“生活化”的小学习作教学模式

时间:2013-1-13栏目:语文论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例子。不论是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写作知识,以写作为手段促进阅读理解,使学生获得敏锐的语感和规范化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学习写人的文章时,要品析人物语言、行动对体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并让学生练习人物的片段描写;学习写事文章时可以转换文中人称来复述课文。同时,鼓励学生背诵精彩的诗文、篇章,为今后写作奠定语言基础,“日积月累,方能生语”(叶圣陶)。此外,通过创设信息交流会、辩论会、课本剧表演等交际情境,能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增加信息量,提高表达能力。
  
  既重视阅读课的感悟、理解,又注重引导迁移运用,促使学生把积累的消极语言通过运用内化为自己的积极语言。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不断提高,才能真正落实修订版《课标》强调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拓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应积极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并通过读书会、阅读手抄报展示等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进一步激发其阅读兴趣。除了阅读课外书籍,还应指导学生通过收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新的信息来源渠道更快、更多、更广地获取信息。通过加大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言,才能让作文根植于沃土。
  
  四、优化——指导过程
  
  1.轻松练写,注重激励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让他们有话敢说,有事便叙,有情能抒。文章长短不拘,格式不限。久而久之,作文便进入了学生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百字文、周记、儿童诗、小卡片……构建开放、立体的习作形式,鼓励学生在课外记录生活,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练笔活动,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是习作进入学生生活的关键。
  
  2.抓住要点,指导有“度”
  
  生活化习作过程中的指导不能“缺位”。教师应在学生需“扶”处扶一把,在学生需“点”处点一招,适时表扬激励、巧拨妙引,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尽情地体验,于无痕中让学生会写、能写。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观察不细致,因此特别需要这些方面的指导。如在活动之前,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每一个人的表现。活动之后及时引导交流: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你看到其他同学怎么做?印象最深的场面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段的习作要求相机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边实践边观察,边认识边写作。
  
  在学生动笔之初,适时对文章的结构、写作技法进行点拨,能使之更快地进入写作状态,并积累习作经验。习作过程中,对待学生遇到的困难如思路阻塞,或难于深入挖掘,或初衷难继……教师应针对其实际情况分析困难的症结所在,通过旁敲侧击的点拨,助其度过写作难关。
  
  3.“下水”示范,适当模仿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科学地引导处于作文启蒙阶段的小学生通过模仿夯实基础,熟能生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指导学生模仿的是范文的形式而非内容。明确了这一点,模仿才不会步入误区。从单句、句群的模仿到自然段的仿写、构段成篇写作技巧的模仿,循序渐进,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多元化的模仿,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归类比较,从中找出相通的规律,举一反三,在模仿的基础上求创新。
  
  不仅教材可作为学生模仿的“蓝本”,教师“下水”作文亦可成为学生模仿借鉴的对象,为学生的生活化习作训练增添“催化剂”。
  
  4.评改习作,讲究艺术
  
  习作的评改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改变“内容丰富、中心明确、思想健康、语句通顺”等程式化评价标准,从学生已有的习作基础及实际的表达能力出发看待那一篇篇稚嫩的习作,常会有新的发现。
  
  习作的讲评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导演”的身份参与作文讲评,在必要时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点拨,让他们或记取教训,或发扬优点,这样的讲评方式深受学生欢迎

上一页  [1] [2] 

下页更精彩: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