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浅谈思品教学中间题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思品教学中间题设计的有效性

时间:2023-02-26 20:53:30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思品教学中间题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思品教学中间题设计的有效性
  
  作者/孙元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而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设计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关乎一堂课的成效。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尽管授课教师选取的案例很精彩,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很美观,教学形式很丰富,表面看来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细细品味,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东西并不多。究其原因,往往由于我们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过于注重案例的呈现而轻视了问题的设计,使所设计问题流于形式、表面化、简单化,缺乏探究的价值,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因此,优化问题设计,使我们所创设的问题能够在呈现精彩案例的同时真正启迪学生的思维。问题设计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前提和重要环节。本文以鲁教版初中教材为例,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指向明确,注重问题的针对性
  
  “问题是支持教学过程的工具”。因此,有效问题必须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达成目标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问题之前必须仔细研究课标,分析教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突出重点要创设什么样的情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为突破难点又要筛选什么样的案例,提出哪些问题。所有的问题都要紧紧地围绕着本节课的主题,而不是为了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互动而设计一些可有可无,无关痛痒的问题,要坚决剔除那些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对完成教学任务无关的似是而非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这一内容时,通过对课标的解读,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什么是亲社会行为”这一概念作为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认为学生必须明确这一概念的内涵之后,才能在行动上对其进行引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使用了两组图片,第一组是“最美妈妈吴菊萍”和小女孩妞妞,另外一组选择包括无偿献血、爱心捐助等能体现亲社会行为的图片。待学生充分地了解了吴菊萍的事迹后,我提出了如下问题:
  
  1、从吴菊萍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可贵品质?
  
  2、一位普通的母亲为什么被网友誉为“最美妈妈?
  
  3、从两组组片中你能归结出他们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通过这样一组有针对性的问题,就使得一个原本抽象的概念,借助直观的感性材料,通过学生的认知和归结,最终形成了理性的认识,即“凡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都是亲社会行为”。这样一个概念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建构起来的。
  
  二、富于启发,凸显问题的探究性
  
  设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授课内容,授课教师所引用的背景材料和时政热点几乎是一样的,但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有的课堂,教师巧妙提问,学生跃跃欲试,欲罢不能;有的课堂则问而不答,启而不发;或者教师泛泛而问,学生随意应答。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抛开班级之间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尽量避免那些浅显直白,表面热闹,实则空洞,为问而问的问题,力求所提出的问题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深入阅读,静心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才能准确作答,也就是说要使问题具有探究的价值,从而使教学更有实效。
  
  例如,我区的一位教师在讲授“关爱自然,从我做起”一课的内容,针对第一个知识层面“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精心选取了两段视频资料——《世界动物灭绝墓地》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并据此提出了两组问题。根据第一段视频提出了如下问题:你从这段视频中了解了哪些信息?最震撼你的画面是什么?根据第二段视频又提出了两个问题:看了这段视频能给我们什么启发?(政治教学论文 www.fwsir.com)为什么说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自己?由于所选的视频资料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震撼性,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启发性和深刻性,师生通过对话交流,答疑释惑,最终学生不仅明确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而且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使命感。
  
  三、着眼生成,力求问题的开放性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思品课的课程基本理念和学科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我们在问题设计中要善于挖掘,大胆想象,多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问题。同时,开放性的问题由于摆脱了书本知识的束缚和已有答案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如果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细节,更新的信息,乃至更多的鼓励”,使设计的问题不仅科学合理,而且趋于开放,自然会引发学生思维的交锋,灵魂的撞击,使我们的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段教学实录:
  
  一位参加市级优质课比赛的教师在讲“竞争不忘合作”的第一部分——“感谢对手”时,设计了“真心告白”环节,提出了如下问题:
  
  *我(我们)参加过________竞争,在竞争中,我(我们)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我(我们)当时的感受是__________
  
  *成功了或者失败后我想对竞争对手说____________
  
  生1:我们参加过拔河比赛的竞争,那次我们成功了,当时高兴地跳了起来。我想对对手说“感谢你们激发了我们的斗志,使我们取得了成功,收获了快乐。
  
  生2:我参加过男子400米比赛,失败了,当时感觉很失落。我想对竞争对手说:“是你们让我看到了天外有天,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会继续努力的,下次一定超过你。”
  
  生3:我参与过学生会主席的竞选,成功了。我想说“成功的感觉真好!”
  
  生4……
  
  师: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分享。其实,老师今天也在参与一个竞争,一次优质课比赛的竞争,无论成功与否老师都感谢对手。成功了,我会说,感谢你们使我激发了内在的潜力,成就了自我,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失败了,我同样感谢对手,感谢他们使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地完善自我。
  
  在这一环节中,由于问题的设置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学生在此环节中侃侃而谈,自然而不造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情告白,真切地感受到了竞争的无处不在以及竞争的积极作用。
  
  四、难易适度,注意问题的梯度性
  
  问题的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讲究策略。一堂课中教师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有实效,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则不仅不能引发学生思考,还很有可能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局限在表层领域,导致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则会使学生的思维陷入一个死胡同,同样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讲授“受教育——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时,首先运用多媒体呈现出我国法律对受教育的有关规定,然后提出了探究问题——权利和义务的内涵及关系是什么?由于问题的设计偏难,尽管教师给了学生讨论的时间,依然是无果而终。因此,有效的问题既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浅人深,层层推进,具有一定的梯度。教师整堂课的问题设计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发展规律。
  
  理想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有效的预设是动态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既能围绕教学内容精选案例,又能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深刻性的问题,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有价值的思考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地富有实效。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中学)

【浅谈思品教学中间题设计的有效性】相关文章:

浅谈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08-20

浅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03-03

浅谈语文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08-16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性作业的设计08-24

浅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08-05

浅谈初中作文有效性教学08-24

浅谈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08-02

思品教学反思08-24

思品教学反思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