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激励理论在小学课外阅读指导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小学课外阅读指导中的应用

时间:2023-02-27 05:29:5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激励理论在小学课外阅读指导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小学课外阅读指导中的应用
  
  福建永春桃城中心小学( 362600) 潘莲花
  
  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在小学课外阅读指导中,以下激励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是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概括出人的五种最基本的需要,它们呈金字塔形由低到高依次排列,其中最低层次的是生理需要,往上是安全需要,接着是社交需要,之后是尊重需要,而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还认为,在同一时期内,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但是每一时期内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即“优势需要”。二是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激励上的应用。他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所谓强化就是通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使个体行为得到重复或削弱、消失的过程。对个体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使这个行为巩固、保持、加强,就称为正强化;对个体的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减弱、消退,就称为负强化。三是目标设置理论。爱德温·洛克提出:“目标使人们知道他们要完成什么工作以及必须付出多大努力才能完成。这种目标的明确性能提高绩效,尤其是当目标相对较困难但又可以实现时,能比简单的目标更能导致较高的绩效。”说简单些,明确的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
  
  一、运用需要层次理论。抓住优势需要,实施有效激励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决定行为。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抓住学生的优势需要,实施有效的激励。学生的优势需要体现在外在需要和内在需要两方面。
  
  (一)外在需要
  
  外在需要指来自社会的对小学生的要求。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读物的数量繁多,内容异彩纷里,瑕瑜互见。人们在生活中已经无时无处没有读物相伴,无时无处不发生阅读活动。孩子们已经完全无法回避这样的阅读环境而安守象牙塔了。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文教学论文 www.fwsir.com)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必须对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让学生在书海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内在需要
  
  内在需要则指人的心理上、精神上的深层次需要。小学生处于懵懵懂懂的时期,好奇使他们渴望了解、认识身边这个纷繁复杂的多彩世界。课外读物为他们展示了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可以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要。内在需要的激励效果是最为显著的。
  
  二、运用强化理论,通过肯定与否定手段进行激励
  
  肯定与否定是强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作为一种外部刺激可以极大地影响个体的行为。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运用外部刺激来激励学生的阅读行为。
  
  (一)鼓励良好的阅读行为 ‘
  
  鼓励行为比激发动机、满足需要容易一些,因为行为属于外在的因素,它比内在因素易于识别、易于掌握,激励效果也更为显著。
  
  1.指引方法,建立正确的阅读行为规范。
  
  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制定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l小时;掌握科学的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作者,再看作者简介、内容提要、目录,最后逐页阅读;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浏览、泛读、精读;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批注笔记、提纲笔记、摘录笔记、心得笔记等。
  
  2.强化正确的阅读行为。
  
  及时地鼓励正确行为能够有效地强化这种行为。孩子们正确有效的阅读行为如果得以及时鼓励,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鼓励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巧妙使用,才能发挥最佳的激励效果。
  
  (1)物质鼓励。当孩子们阅读某个方面做得好,就用一件小礼物作为奖励品。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能立竿见影地强化阅读行为,不足之处是不利孩子内在主动性的充分发挥。这个方法较适用于阅读刚刚起步的低年级孩子或者存在阅读障碍的中高年级孩子。
  
  (2)精神奖励。这一方法简便经济,而且有调动激发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它的形式多样,如课前演讲、畅所欲言等。其中“成果展示”最能起到激励作用:①交流读后感: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写一篇读后感,通过墙报展示,评选出“我最喜欢的读后感”。②手抄报展览:利用学过的课外知识,自己设计办小报,张贴展评,评选“最佳手抄报”。③读书笔记展评:让孩子平时积累知识,定期展评,评选“最丰富的宝库”。④演讲、辩论:指导孩子们开展“读书演讲比赛”、“主题辩论赛”,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评选“小小演讲家”、“伶牙俐齿小辩手”。⑤课本剧表演:孩子们通过编剧、舞台表演的形式将课外阅读材料中的有关故事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诠释,评选“最受欢迎的主角(配角)”。
  
  3.树立阅读行为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恰当的行为榜样,让孩子们明确努力的方向至关重要。在课外阅读的指导实践中,笔者认为有三种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潜移默化地激励着孩子们。
  
  (1)孩子们身边的榜样。如上文物质和精神奖励的对象,是孩子们模仿和学习的直观榜样。这些榜样来自身边的小伙伴,影响是显著的。
  
  (2)教师自身也是很好的行为榜样。向师性心理促使他们乐于模仿老师。教师一方面可向孩子们讲述自己童年爱书的故事,一方面应以身作则,和孩子们畅游书海,分享收获,交流体会。
  
  (3)课外读物中历史人物、科学家等也是榜样。他们对书的渴望、痴迷以及成才之道,都会让孩子们对他们产生崇拜。
  
  (二)纠正不良的阅读行为
  
  不良的阅读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懒散行为。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这类习惯的孩子把原因归结为客观因素,如没时间、没书刊等。
  
  2.应付行为。这是学生被动阅读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完成任务式的敷衍了事。
  
  3.偏食行为。学生在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上,错误地认为提高作文水平就是读课外书的唯一目的,所以在方法选择上也偏重于“摘录好词好句”这一形式。
  
  4.功利行为。主要表现在读书目的上,片面地认为主要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读书的数量,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写好作文,忽视了知识的积累等重要目的。
  
  5.盲从行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无目的性、方向性,“别人看什么我也看什么”,没有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
  
  纠正不良阅读行为与鼓励正确阅读行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必须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三、运用目标设置理论,实施目标激励
  
  目标设置理论启示我们在小学课外阅读指导中,要依据课外阅读的任务目标进行激励。
  
  学习目标,是学习者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调控行为的心理作用。对一个学习者来说,明确目标的学习比毫无目的的学习要节省60%o的时间。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说:“无计划地读书简直是荒唐。”显然,要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学生阅读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根据这一总目标,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确定不同的读书目标,让孩子们朝着明确的方向努力。如小学阶段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第一学段的目标是阅读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有自己的感受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的目标是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的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的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明确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更应明确孩子个体的短期目标。如每个学期初,首先组织孩子们讨论并制定出整个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其次引导他们制定出每周课外阅读计划,最后讨论每天的阅读计划。

【激励理论在小学课外阅读指导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激励理论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8-02

小学作文指导中的“积累”与“激励”08-07

浅谈激励理论在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08-17

寿险中的破产理论及应用08-05

在数学教学中迁移理论的应用08-17

浅谈美术理论在美术教育中应用08-05

ESA理论在英语写作比赛辅导中的应用08-17

浅议模糊性理论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08-17

小学语文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