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小学生有效阅读探究论文

小学生有效阅读探究论文

时间:2023-02-27 07:26:4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生有效阅读探究论文

  文化营造静心潜读 ——小学生有效阅读探究论文
  
  程文文(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西安 710062)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更是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以深圳市某小学调研所感悟,以阅读教学“大环境”的营造为主线,通过小学生阅读时间设定、校园班级陈列设置,以及文本阅读、课外拓展和阅读活动三者结合的简要说明,旨在挖掘语文阅读的有效方式方法,从而切合教学实际推进学生阅读活动,做到真正“教会学生、教懂学生”,实现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环境;阅读方法;有效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237-02
  
  时代在进步,文化在发展,理念在更新,教学随之也发生着很大的变革,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却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有人说,“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更是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方面学生需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老生常谈的情况下,应着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质性的提高关键在于文化的营造和方法的习得。
  
  一、静态文化氛围营造
  
  读书需要静下心来,需要跟随作者的文字潜入文本,投入角色的体会情感,进而理解要义;读书需要沉下心来,慢慢品味,需要从作者的措辞用句中感受人物或情境的内在表达,进而启迪思考。静态文化氛围的营造是一种学生阅读外在环境的营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给予学生较充裕的阅读时间和较适宜的阅读环境。
  
  1.充足的阅读时间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具备特设的阅读课程和专属的课外阅读时间。预设可订,每天清晨7:50——8:20为晨读时间,在此期间,学生在班级领读生的带领下,齐读或自读课本中的文章、组词、造句……,当然背诵也可在该期间内集体完成。中午13:50——14:20为午写时刻,学生们写字、课外阅读交替进行。班主任在这两个时间段进行简单地指导监督和查看,坚持形成一种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会为学生终生阅读产生深远的影响,每天能够腾出较为充裕的时间留给书本,点滴积累会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理念。相信经过潜心努力,每每听到清晨里朗朗的读书声,定会促使每一个人都跟着沉醉于课文中;每每驻足于静静的午间教室,凝望学生们专注于书本的神情,也会让每一个人内心平静。
  
  另外,有条件可每周安排一节或两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开展多种阅读活动,如:小组阅读、个人阅读、师生共读。也可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进行讨论评析等环节,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时间好比学生步入阅读天地的载体,它是进行阅读的必备硬件设施。如果具备充足的阅读时间,会带给学校健康向上的读书氛围,更会给予每一位学生自由的读书天地。
  
  2.温馨的阅读环境
  
  校园和班级陈列布置同样也是阅读氛围营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外在环境给学生们带去的感受是一种潜在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有效渲染,它默默发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倘若走在自己身处小学的校园里,你随处可见古今中外文人墨客们的生平简介和至理名言,从任一处教室的后窗望去,无不装饰得美观大方、主题明确。同学们都会把自己好的课外书拿到教室,统一放在图书角,整齐摆放,与小伙伴们共享交流,共同进步。
  
  外在环境总会给人一种最直接的感官刺激,有人说“什么样的环境孕育什么样的人”不无道理。小学是学生们进入正式化教育环境的第一通道,教师理应给予学生尽可能最优的条件。而这种条件并非完全是单纯经济的投入,更为关键的是教师的智慧。例如,在开学前期开始策划你所带班级的文化主题,并形成自己的布置方案,然后开始实施。在此过程中,教学小组或同年级办公室的教师们可以像集体备课一样,发挥团体的力量,一同去营造班级的文化甚至是年级的文化。理念先于行动会促发行动的效力,阅读环境的营造理念更会为教师们迸发更多的教学理念。
  
  二、动态文化制度规划
  
  有人说,“教会学生不如教懂学生,给学生学习条件不如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这样,外在条件是前提,而核心关键在于方法引导,这也正是动态文化制度规划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论文 www.fwsir.com)笔者认为动态文化制度规划在于三个“主题”的融会贯通,也就是主题教学、主题阅读和主题活动的紧密衔接和密切配合,这三者的配合直接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水平的提升,而正确的方法却是三者密切配合的纽带。
  
  1.解读文本,发掘主题教学
  
  充分理解教材,根据文本的单元设置去解读单元主题,在整体上把控语文学习的层次和高度。阅读需要线索,阅读需要搭建桥梁,有效的阅读首先是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的阅读。新课标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给予学生阅读的指引和方法。要防止我们传统阅读教学的集体讨论代替个人感悟,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而是将我们自己的文本有深入的结构式理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吃透文本”。教科书是学生最好的阅读书物,切忌只追求阅读量的增加而忽视质的体现。
  
  通过教科书的文本,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要比逐句分析、解读语句更为重要。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课《祖父的园子》为例,教师课前预习中要发出明确指示,指导学生通过文章导读,去发现阅读中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即“文中哪些情景让作者对童年生活久久难忘?”和“作者在园中的心情是怎样,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并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用红色的笔勾画出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用蓝色的笔勾画出不懂的句子或段落,用黑色的笔找出导读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要求阅读,在学习自主阅读的同时,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以便下一步更容易地深入课堂。
  
  从一篇课文的解读到一个单元的解读,通过单元回复,让学生谈谈此单元的核心内容以及心灵感受,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展文本研读,让学生对应主题给出学习建议,教师给出相应指导。总之,阅读教学不能脱离教科书,应深入的发掘文本,挖掘素材,以文本为主,引领整体阅读水平的提升。
  
  2.结合文本,引领主题阅读
  
  教学与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课外阅读工作的开展要结合本学期、本年度的学习内容和计划执行,不可脱离于教学独自进行。教师应使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前提下适当拓展阅读,形成有目的的线性拓展,例如,小学五年级下册中单元学习第五组、第七组讲历史人物、事件的描写,本学期则推荐学生进行古典名著的阅读,第二组以童年为主题,教师亦可推荐文中提及的读物《呼兰河传》、《城南旧事》,第一组和第八组讲到西部风光和国外风情,则可推荐有关民族风情相关的书籍供学生们阅读。学期中课外阅读与教学紧密结合,不仅能有效的检验课堂学习效果,还能为课堂学习增添别样的乐趣和知识。
  
  根据学期、学年教学内容,所能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有很多,如何制定好的书目便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勿笼统概括而没有具体方案和要求,推荐很多书而不去说明必要阅读的书目,学生会没有阅读的“依据”,容易在阅读上三心二意,也不利于同学之间的阅读交流。在书目范围制定之后,可以进行学生民主选择三至五本学期课外阅读书目,也可由任课教师指定。然后将书目进行时间分配,使得阅读不是闲暇而为,而是具有任务驱动。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给予任务完成后的奖励措施。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在阅读前,教师应对书目进行整体的介绍,使得学生明确内容主题,使得学生对阅读书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均可在课内外完成。
  
  除此,通过课本自读课文的方法指导,引领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好课外阅读积累、整理工作。在阅读每一章前能够有自己的阅读策略。学生们需要准备专用的读物本,本上清晰记录阅读时间、书目、章节,摘抄出好词、好句,并概括所读章节的大意,写明学生读后的个人感受。明确清楚的四部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阅读的简要方法。在小学阶段,带有要求的阅读会有助于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如果说小学阶段在纪律管理层面,学生们会从他律过渡至自律是我们所渴望的,那么同样关于阅读教学,我们期望学生们可以从“要求阅读”过渡至“自主阅读、高效阅读”。
  
  3.拓展文本,指导主题活动
  
  教学离不开反馈,同样阅读教学的长期坚持必须要有教师的积极反馈,及时地纠正学生不良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化阅读的热情。丰富的阅读活动是调节学生阅读疲倦感的有效手段。
  
  以深圳市某小学五年级某班为例,该班学生按照座位分布形成阅读四组,每组根据教师推荐制定本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在阅读课上,小组代表进行本周阅读的简要说明和学习感受分享,并进行5分钟的精彩片段示范朗读,通过各种阅读表演和竞赛,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读书激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概括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自信心。同时,通过教师多样化,针对性强且发自肺腑的总结和反馈,让学生在学习中更进一步,更高一层。
  
  阅读课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候教师也会根据学生提出的好句子进行现场模仿练习,通过生生互助、师生交流,最大程度、最切合实际地解决了阅读中的困难,并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最佳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读了解文章大意,更要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发现问题,用质疑的态度走进文本,在自己摸索的过程中,找到科学的方法,对阅读教材自行的整体把握和部分剖析,收集美的词句、掌握好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的营造则是一种环境和制度的塑造,他们两者相互连接,彼此促进,只有充分营造出这样良好的阅读“大环境”,学生才能静下心来,航帆驶入阅读的浩瀚海洋。
  
  参考文献:
  
  [1]赵景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2]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9)。
  
  [3]李小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学周刊,2011,(3)。

【小学生有效阅读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08-19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究论文08-16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有效性的探究论文08-17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之探究08-20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探究08-01

浅谈小学英语“自主——探究”的有效阅读教学策略08-16

小学高段语文有效预习探究08-24

自主合作探究论文08-23

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