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时间:2023-02-27 07:45:39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李 杰(天津农学院 经济管理系,天津 300384)
  
  摘 要: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社会的安全稳定。职业指导是就业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它对大学生成长发展起到导向、激励、塑造、诊疗等作用。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与定位,能使大学生在学习上进一步端正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困惑,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劳动力市场就业。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校毕业生;功能与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292-02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量连创新高,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发生着变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1.就业压力空前增大
  
  当前高校扩招带来的后果是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据有关部门资料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连年递增趋势。2009年611万人,2010年631万人,2011年660万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2012年的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负责人指出,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就业率为90.7%。也就是说2011年的应届毕业生还有60多万没有就业。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每年毕业生离开高校时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2011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所以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1]2012年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80万人,一年又一年的就业高峰年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巨大。
  
  2.大学生心理矛盾冲突频现
  
  在就业形势的巨大压力下,大学生表现出来种种心理矛盾。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大学生自身期望值高,但不能正视社会现实。他们普遍希望自己有较好的工作单位,但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和各行业减员增效,使就业机会减少,毕业生内心产生较大心理矛盾。其次是期望实现个人价值,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他们期望毕业后干出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价值,但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希望留在机会较多的大城市而不愿意到基层建功立业。2012年某直辖市在农科高校毕业生中招聘大学生村官,待遇相对优厚,但招聘名额并未报满。其中还出现了已经面试录取通过,但毕业生又在市区找到新的工作,从而放弃了到农村基层任职的岗位。再次是自我观念较强,自我把握能力较弱。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完善,对自我的存在及其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使大学生在择业时目标与行为的不稳定,缺乏理智冷静的心理准备[2]。种种矛盾带来的是各种就业心理障碍,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焦虑心理、从众心理困扰着大学生就业。
  
  二、职业指导概念的内涵与发展状况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3]。职业指导一词最先由美国学者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提出来的,在他所著的《选择职业》一书中第一次运用了“职业指导”这一专门学术用语。他主张在选择职业上要达到人职匹配,即个人的特征与工作所需的条件相匹配。此后,对职业指导的研究开始深入,舒伯(Donald .E.Supe)又提出了生涯的概念,综合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自我心理学以及有关职业行为发展方面的长期研究结果,建构了完整的生涯发展理论。其理论观点成为当今职业生涯指导的重要理论基础,指导当前的具体实施。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始于民国时期。1916年,清华学校校长周冶春鉴于学生出国留学、选科择业缺乏系统的指导发起了择业演讲活动,聘请名人、专家到校进行职业问题演讲引导学生职业兴趣,从而正确地选科择校[4]。此后由于时局动乱,职业指导的实践没有开展下去。建国后我国实行“统包统配”的政策,职业指导也没有发展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传统的“统包统配”就业制度,转向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教育论文 www.fwsir.com)1989年国务院发文要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1996年原国家教委正式发文要求各高校成立职业指导机构,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2003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日常教学。当前,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指导的形式基本上是就业指导课、就业形势政策培训、个体就业咨询等,体系化的职业指导尚未形成。
  
  三、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1.职业指导是新世纪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署的新任务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使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这给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没有问题,但学生对于自我、对于职业的认知还不清晰,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也在变化,双方都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必须借鉴职业指导这一门学科来指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使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工作更加专业化,具有针对性。
  
  2.职业指导是高校自身持续健康发展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改革是要全面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就业工作处在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链接的中间环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质量的优劣都必将从就业工作中反馈出来。在就业工作中做好大学生的职业指导,高校可以对学生就业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反馈、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使高校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推动高校自身健康发展。
  
  3.职业指导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希望
  
  大学阶段,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自我意识和自身期望普遍增高,但置身于劳动力市场中,心理预期与现实情况发生错位,导致出现一系列矛盾冲突。自卑、自负、焦虑、从众等心理问题困扰着大学毕业生。他们期望这些问题能在就业工作中得到解决,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增加新的功能。而职业指导则弥补了这一空缺,使学生能够平稳度过就业阶段,步入新的工作岗位。
  
  四、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成长中发挥的主要功能与作用
  
  1.导向功能:确立职业发展目标与定位
  
  进入高校后,大学生在各自的院系中学习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使学习内容更专、更细。但在课程的设计上,各高校并不能把某一类专业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全部涵盖,也不能针对某一专业领域中的某个岗位、工种开设课程,所以专业课程更多的是照顾到某一专业领域中的共性问题和所需的普遍知识。这样做对学生长远发展固然是有利的,但不能解决职业发展目标的问题。而职业指导的目的就在于能帮助学生确立职业发展的目标定位。通过职业指导,大学生在深度探索自我,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技能和价值观,进而把自身特质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确定自我定位,明确发展目标。
  
  2.激励功能:激发专业学习的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就是推动学习活动全过程的内在力量,与学习动机、情感因素及主体意志有关[5]。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与定位,能使大学生在学习上进一步端正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自身发展高度出发,思考目前学习与今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由于就业的目标清晰,学习的动力会更加直接、更加强劲。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照自己的职业发展愿景,学生把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未来工作融入情感因素,自身表现出对学习目标、内容的一种追求、热爱。职业指导师、思想政治辅导员或专业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大学生心理上往往能够产生正向效应,从而起到强化学习动力的作用。加之大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坚强的人能够更加持久地保持专业学习的动力。
  
  3.塑造功能:帮助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本质就是一种围绕职业目标而进行的目标管理。目标确立后,大学生置身于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行动的有序发展之中。这一发展过程就是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围绕着预期的职业发展目标,大学生会有意识地搜集某一职业所需要的入职资格、专业技能等相关信息,并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实践领会掌握。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也会对自己所要从事职业价值层面问题的思考,注意力也开始由单一的能力层面问题思考转向能力和精神层面并重。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生追求等精神层面问题会逐步显现。能力与精神两个层面对学生施加影响,促使大学生由一个学生向职业人转变。
  
  4.诊疗功能:解决求职应聘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现实世界情况复杂多变,大学生又往往缺乏社会与职场经历,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各样难题与困惑,择业受挫情况较为普遍。职业指导最直接的作用是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困惑,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重新投入到劳动力市场就业。在职业咨询中,指导师听取求职者讲述自己求职经历的情况后,帮助他们分析造成困惑可能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使大学生摆脱求职遇挫带来的心理阴影。同时,指导师还通过帮助求职者建构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使他们提高择业受挫的承受力,从而减轻精神上的痛苦,使他们恢复健康和阳光的心态,重新投入到求职中去。
  
  参考文献:
  
  [1]尹蔚民。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0%-75%[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n/job/jysx/201103/t20110
  
  308_417970.html,[2011-03-08]
  
  [2]金怡,姚本先。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研究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3]田光哲,李祥伟。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8.
  
  [4]金兵。民国初年清华学校职业指导活动及其历史意义[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
  
  [5]于青。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1988,(1)。

【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相关文章:

就业指导论文: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8-27

论科技活动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08-07

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08-20

论开展课外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积极08-17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国际意识问题08-05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08-06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08-12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讲座稿08-19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