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荷塘月色》中的审美意象探究

《荷塘月色》中的审美意象探究

时间:2022-08-15 00:21:1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荷塘月色》中的审美意象探究

  《荷塘月色》中的审美意象探究
  
  陈静云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荷塘月色》教学中,让学生发现朱自清文章的美,固然简单。然而,怎样才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受文中的审美意象;如何激起他们心中对美的追求,主动与文本、作者对话,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显然是更需解决的问题。
  
  一、立足文本,发现意象
  
  散文教学不应局限于使学生掌握“形散神不散”等结构特征,而应挖掘不同作者在不同文章中呈现出的闪光点。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出现的大量意象,由明到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层分析,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文章的审美意象,走进作者内心,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精神交流,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最终达到审美教育的效果。
  
  朱自清的散文理解起来并不难,甚至可以说是直白、纯真而质朴的。但是从审美上来说,又太美,美得不含杂质,美得轻盈、优雅而充满梦幻。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善于使用大量修辞细腻地描绘景物,更重要的是,他对文中独特的女性化意象,处处饱含深情,处处“怜香惜玉”,这让读者也不禁放慢了脚步,温柔了眼神,生怕自己误读了文章,虚度了良辰,玷污了美景。
  
  所谓意象,是指那些带有作者主观情感色彩的物象。文章一开始,便交代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又苦于无人倾诉,因为“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在这样的心境下,作者“带上门出去”,从而发现了月光下的荷塘,在一路的欣赏与联想中,与眼中的荷塘、心中的荷花进行心灵对话,逐渐达到心灵的平静,最终回到了现实的生活,“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在这一路上,学生不难发现两个主体意象,即“荷”与“月色”,袅娜羞涩的荷花与如梦似幻的月色合筑起一个空灵静谧的审美世界。
  
  二、归纳意象,探求审美
  
  朱自清是一位女性崇拜者,在散文《女人》中,他直言不讳“我是个喜欢女人的人”,认为“女人是比男人更其艺术的”。因此,《荷塘月色》中的意象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隐晦地体现出了女性化阴柔的特点。文风质朴、清新幽美、纤巧细腻。
  
  审美意象不是一种“图像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在情感与理智的经验驱使下,作者往往会倾向于那些自己喜爱的题材和物象,它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审美创造。在《荷塘月色》中,学生不难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阴柔气息。无论是从大量对荷花的女性化比喻里,还是所选取的月亮、水、荷花这些阴柔的物象中都可感受到朱自清对阴柔之美的审美偏爱。
  
  1.直接的女性形象譬喻
  
  有人称朱自清散文中的这些女性形象乃“艺术女人的聚会”。《荷塘月色》中,作者形容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形容白花“袅娜”、“羞涩”“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甚至联想到了采莲的女子,无处不是风姿绰约的女性形象,或轻灵羞涩,或婉约妩媚。这些女子虽然形态各异,却有着共同的质地——阴柔之美。朱自清是写女性的高手,散文中不乏各种女性的影子:梅雨潭的“女儿绿”(《绿》),紫藤花是“嘻嘻哈哈的小姑娘”,柔美的树条是“一支支美人的臂膀”(《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有着粼粼细波的湖水则是“西方小姑娘的眼”“颦眉西子”(《瑞士》)。所有的景物在他眼里无不是可以怜爱的女子,无不带有万千风情,她们的一颦一笑,一肌一容无不可以用来譬喻。既然在朱自清眼中,各色美景无不是美好阴柔女子的影子,那么在他的笔下,以此来形容眼前的湖光山色、花卉月光便再妥帖不过了。
  
  2.间接的阴柔意象描写
  
  朱自清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熏陶,爱读“尺牍”、“日记”,崇尚其朴实自然。后又在北大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有过冲破黑暗的理想追求。但时局波诡云谲,许多文人难以拨开层层的迷雾,看清前进的方向,只能躲在自己的世界中,叩问灵魂,追寻生命意义。这样的情绪变化,使得朱自清的文风逐渐变得隐晦含蓄,笔下的阴性意象也纷呈迭出。因此,文中除了直接的女性形象譬喻,还有一些间接的阴柔意象描写。
  
  (1)荷花意象
  
  荷花与女性的联系自古有之。《诗经》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睹花思人,寄托无限相思。白居易诗句“芙蓉如面柳如眉”,以荷花为喻,赞美杨贵妃的绝世美貌。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以“荷”之绰约风姿写尽了日本女郎的楚楚动人。可见“荷”作为一种意象,象征阴柔婉约的女性,深深扎根在中国文人的艺术心灵之中。
  
  《荷塘月色》中“热闹与冷静”、“群居与独处”形成的巨大反差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荷花意象以独特的风姿,成为与朱自清心有灵犀的女神,同时作者也借荷花努力寻求一种冲淡自然、纯洁明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世界。
  
  (2)水意象
  
  《红楼梦》中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女人与水的关系不可不谈。朱自清在《扬州的夏日》中说过:“北方与南方有一个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无水而南方有。”这显然是作者的审美偏见,因为在他眼里北方的水“一览而尽”,就连船也是“笨头笨脑”,所以“有水的还是南方”。
  
  《荷塘月色》中也提到:“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在北方的磅礴阳刚与南方的轻灵阴柔之间,朱自清倾向后者。他笔下的水是“脉脉的流水”,“凝碧的波痕”,这些水意象可谓阴柔之至。
  
  (3)月亮意象
  
  月亮与太阳相对,是阴性的象征。《周易·系辞上》有“一阴一阳之谓道”。《说文解字》里也谈到“阙也,太阴之精也”。月亮与女性在中国文化中向来密不可分。《诗经·陈风》就有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借用皎洁的月亮,表达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荷塘月色》中,作者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沿着曲折的小煤屑路,自由地受用了“无边的荷香月色”,因此体会到了“独处的妙处”,暂时忘却苦闷,欣赏眼前的月色荷塘,“今晚的月光是淡淡的”,“月光如流水一般”。但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压抑并没有远去,它们实在沉重,“虽然是满月,天上却又一层淡淡的云”,“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那些“黑影”总笼罩在心上,“热闹是他们的,我们什么也没有”。作者努力寻求的平静并没有得到,失落苦闷仍然伴随,文中不断出现这些阴郁的影子,它们不自觉地流露出作者的苦闷与压抑。
  
  三、拓展视野,涉足评论
  
  吕叔湘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一文中说:“我们叫他做作文,无非是看他会不会把脑子里有的东西很好的组织起来,很清楚地表达出来。”实践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理解《荷塘月色》的意象之后,结合课文和已有经验,用自己的眼睛探求作者的女性审美追求,完成习作《我看佩弦眼中的“她”》。学生经过之前的研讨探究,大多已有感于心,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此时,让他们作文,达到了“能将脑子里有的东西很好地组织起来”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本次习作的思考、表达、创作、点评、互评,也是对散文这一文体的最好学习和巩固,是提高学生自身审美素养的一个重要过程。在散文教学中结合作文教学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和素养,一举多得。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226661)

【《荷塘月色》中的审美意象探究】相关文章:

基于审美教育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探究08-15

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古典作品审美教学的探究08-18

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教学设计08-24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08-1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08-17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08-24

怎样在审美情趣中培养学生的语感08-18

光影在艺术中的心理暗示和审美体验08-18

落实实验探究中的交流评估08-20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