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幼教论文>社会领域教学中话题呈现环节的有效策略论文

社会领域教学中话题呈现环节的有效策略论文

时间:2022-08-15 01:41:53 幼教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社会领域教学中话题呈现环节的有效策略论文

  社会领域教学中话题呈现环节的有效策略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陈 静
  
  社会领域教育活动是在一定教育目标指引下,运用一定的方法、采取一定的手段、选择一定的形式作用于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在情感——社会性方面获得发展的过程,即达成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的过程。
  
  话题呈现环节是教师引导儿童进入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在这一阶段主要作用有三:一是唤起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的兴奋中心转移到活动中来;二是激发儿童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诱发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三是明确学习任务和目的,激活儿童思维。
  
  笔者作为南京市社会教研组的核心成员,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努力探索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经过长达两年半的研究,我们梳理已实践过的、比较成功的社会教学案例,归纳整理出在社会教学活动话题呈现环节采用频率较高、教学效果突出的六种教学策略:设疑问难式、平铺直叙式、启发回忆式、故事导入式、角色扮演式、情境体验式。
  
  一、设疑问难式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3-6岁的儿童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限制,让他们感到困惑的事物总是很多,一旦察觉事物变化与自己的预期有出入,疑惑也随之产生。如果巧妙地设疑问难,有意使幼儿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产生教学需要的“愤、徘”状态,那么幼儿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他们会为了寻找和搜集新信息来解决问题,将自己的兴奋中心迅速转移到解决矛盾的过程中。
  
  片段一:(小班活动“我要保护自己”)
  
  (T为教师,c为幼儿,本研究中各片段均同)
  
  T:(播放全身多处贴有创可贴的小兔视频并配有嘤嘤的啼哭声)“咦!小兔为什么哭呀?它身上怎么贴这么多创可贴呀?”
  
  C:(七嘴八舌)“小兔子头跌破了!”“小兔子膀子摔坏了!”
  
  T:“小兔受伤了,小兔怎么会受伤的呢?”
  
  片段二:(中班活动“两颗心”)
  
  T:(表情夸张地把右手食指放在嘴前方)“嘘,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表演木偶剧的教师在幕布后发出声音:“谁要心?谁要心?”)
  
  T:“这是谁在大声吆喝?快来看,发生什么事了?”
  
  在第一个片段中教师通过视频和音效,设置了一个悬念:“小兔子为什么会受伤?”这里设置的疑问就好像给幼儿提出一个“谜面”,幼儿要想办法去揭开谜底,就必须参与活动积极思维。在第二个片段中,教师先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引起了儿童的注意,再把从幕布后发出的吆喝声作为悬念抛给了儿童,激起了儿童的好奇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设疑问难式”的呈现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出乎儿童预料,或展示矛盾,或使幼儿置身于惊异、困惑之中,造成幼儿心理上的渴望和兴奋。运用此策略需要教师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且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儿童探究的兴趣;太悬,儿童百思不得其解,也会降低活动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儿童兴趣高涨,扣人心弦,达到引人人胜的效果。同时还需要考虑引发悬念的材料或事物贴近幼儿实际,以教学内容的关键点为切入点,引发儿童积极活动,揭示问题,明晰教学思路。
  
  二、平铺直叙式
  
  “平铺直叙式”的话题呈现是指在活动开始时,教师以指令、询问、建议等形式直接点题切入。其目的是讲明活动目的、学习内容或任务,把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迅速导向并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
  
  片段三:(大班活动“有趣的十二生肖”)
  
  T:“你知道自己是什么属相吗?”
  
  T:“你的家人是什么属相呢?请你模仿一下这种属相的动作或者声音。”(幼儿学一个动物的动作或叫声,其他幼儿猜。教师出示动物图片)
  
  片段四:(小班活动“大家一起玩滑梯”)
  
  T:“小朋友,你们在幼儿园玩滑梯吗?滑梯好玩吗?”
  
  T:“请每个幼儿看看自己手中的卡片,说说卡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玩的方法对吗?”(请小朋友将玩法正确的贴在“笑脸娃娃”下,不正确的贴在“哭脸娃娃”下)
  
  在以上两个片断中,教师采用的导入方式都是开门见山,直接讲明活动的目的或任务。一般来说,当教师要开展的活动与近期所学的没有密切联系,或者新手老师不了解幼儿的知识、能力水平及兴趣爱好的时候,经常采用此类方式开展教学。(教学论文 www.fwsir.com)“平铺直叙式”的呈现方式对于学习能力、自我意识和意志力水平较低的幼儿来说,往往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要充分发挥其导入的功能,需要教师语言精炼、条理性强,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启发回忆式
  
  在话题呈现阶段,我们将需要儿童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复习旧有技能的方式称为“启发回忆式”。如果教师的导入方式能够帮助幼儿认识到面临的这些问题或困难和旧有经验相关,或者当儿童感到凭借旧有经验、旧有知识与技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时,儿童的探究活动、智力活动就会能动化、积极化。因为一旦意识到面临的新问题、新知识与自己的旧有经验相关时,儿童就会觉悟到问题的解决与知识的掌握对于自身是有意义的,而把它视为自身的课题。
  
  片段五:(大班:安全标志)
  
  T:“小朋友,你们会下棋吗?下过哪些棋呢?”
  
  C:“跳棋”“象棋”“围棋”……
  
  T:(出示交通规则大标志棋)“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个棋谱,这个棋你们下过吗?看看这个棋有什么特点?”
  
  片段六:(小班:我长大了)
  
  T:(播放用班上小朋友婴儿时照片制作的幻灯片)“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照片是小朋友们什么时候的样子?”
  
  C:(观看时很激动,也很兴奋)“这些照片是拍的我们小时候。”
  
  T:(出示展板,上面有婴儿奶嘴、尿不湿、小鞋袜、小肚兜等物品)“这些东西你们认识吗?是谁用过的?”“谁想上来说给大家听?”
  
  C:“这是我的小肚兜……”(请物品的小主人来介绍)
  
  T:“这些都是我们小时侯用过的东西。现在还需要用它们吗?为什么?”
  
  片段七:(大班:生活中的购物袋)
  
  T:“通过你们前几天的调查,爸爸妈妈去超市、去菜场买东西,都使用了哪种购物袋?我们来看看。”(出示篮子、网兜、塑料袋、纸袋、布袋,逐一认识它们)
  
  T:“爸爸妈妈为什么喜欢使用这些购物袋呢?”(教师引导并分析每种购物袋的特点)
  
  T:“在生活中,爸爸妈妈最常用的购物袋是哪种呢?让我们来做个选择。”(请幼儿将红色名片贴在所选择购物袋的下面)
  
  以上三个片段的教学都要求儿童回忆并运用自己已有经验。片段五里教师紧紧结合大班儿童对棋类游戏的浓厚兴趣,提出活动要求和目的;在片段六中,教师通过出示儿童婴儿时期的照片以及用过的物品,引导儿童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体验自己的成长变化做好准备;片段七的教师则借助儿童与父母共同制作的“购物袋调查表”来引发话题,为后面怎样合理使用购物袋最环保做了铺垫。
  
  运用“启发回忆式”导入的关键点在于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具体而言,联结点的确定又建立在对教学内容认真分析和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记忆特点采用合适的方式。如中、小班儿童的记忆水平相较于大班要低,因此要求儿童回忆的内容通常是有照片、实物提示的或者是间隔时间近,容易回忆的内容;到大班,随着儿童记忆的意识性和理解性的提高,则要求回忆的内容可以相对抽象一点,但依然将要求回忆的内容或经验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定态度结合起来,或者把它囊括在具有儿童生活实际意义的经验背景之中。因为如果儿童认为过去的实际活动对于自己越是具有重要意义,它与学习活动的结合更能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四、故事导入式
  
  这一策略指的是在导入阶段,教师以故事为引子,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引出本次教学活动主题。故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它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往往是儿童自发的和主动的学习。故事提供的虚拟世界打破了平淡而狭隘现实世界的制约,为儿童的想象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再加上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能牢牢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唤起儿童强烈的情绪反应,使他们或兴奋,或悲伤,或紧张,或恐惧,丰富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入活动。
  
  片段八:(小班:好听的名字)
  
  T:(操作小动物玩偶进行桌面表演。内容大概:一天小动物上幼儿园,在幼儿园相遇了。小马、小猫都主动大声地介绍自己的名字,只有小牛不说)“小动物们见面了小马说了什么?”
  
  C:(集体说说)“我是小马奔奔。”
  
  T:“小猫说了什么?”
  
  C:(集体说说)“我是小猫咪咪。”
  
  T:“小牛说了吗?”
  
  C:“小牛没有说话。”
  
  T:“我们来帮帮小牛,小牛该怎么说?”
  
  C:(集体说说)“我叫小牛哞哞。”
  
  片段九:(大班:夸夸我的好朋友)
  
  T:(出示小兔手偶)“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小兔的故事,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兔呢?听了下面的故事,你就明白了。”故事略。
  
  在这两个片断中,教师都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开始,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下,儿童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片段八中教师用自编的故事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小动物幼儿园的场景,不仅对儿童的模仿讲述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而且还顺便提出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片断九则主要是借助故事中对“小心眼”的兔子的描述引发儿童感受到欣赏别人优点、学习别人优点的重要性,点出了活动的目标。
  
  “故事导入式”的话题呈现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通过叙述故事,在使幼儿头脑中形成鲜明生动形象的画面或情节的同时,引起幼儿对观察对象或教学内容的注意。鉴于此,导入语中教师所讲的故事,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考虑所选或所编故事的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且故事宜短忌长;在叙述故事时,还需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式,以便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如中、小班的儿童常常会被自己感兴趣或自己熟悉的但与故事联系不大的细节所吸引,想象容易偏离主题,那么对小班和中班应多运用直观材料或形象的动作辅以叙述,还可重复一些关键语句,通过加强对故事形象的视觉感知和重复刺激引发儿童最大的兴趣和注意力。而随着注意力水平的提高、词汇量的丰富、理解能力的增强以及心理有意性的发展,在大班仅以形象生动的故事式语言作为导入语,也能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儿童的兴趣和注意,拨动他们的心弦。
  
  五、角色扮演式
  
  “角色扮演式”话题呈现是指教师以想象的某角色身份说出的导入语。主要表现为借助某个想象中的角色引发儿童学习兴趣、唤起儿童的注意、将儿童的注意力和思维指向教学内容与活动。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几乎贯穿于儿童的各种活动中,想象的形象和行为都可以成为儿童积极活动的推动力。教师使用角色式的语言与儿童对话,可以让儿童借此进入广阔的幻想世界中,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生命力。
  
  片段十:(大班:今天我当家)
  
  T:(手拿一面导游旗)“今天天气真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你们想不想参加家庭快乐旅行活动?请你们三人一组,分配好自己的角色,自由组成一个家庭。”
  
  C:(幼儿立刻行动起来,很快找到同伴,三人一组坐在小圆桌旁)“我是爸爸。”“我是妈妈。”“我当孩子。”
  
  片段十一:(中班:和朋友游戏真快乐)
  
  T:(配班教师弹奏乐曲,师生一起进行表演唱《快乐列车出发了》)“我是列车长,请乘客下车找空地方坐下来,我来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快乐之旅。”
  
  T:介绍游戏场景及要求(略)。
  
  这两个片断都是教师赋予了自己和儿童假想中的某个角色,以角色的口吻说出的导入语,其开场白直接向儿童传递了活动的任务和要求。由于教师所赋予自己的角色形象是儿童所熟悉的,儿童了解当教师承担的角色出现时,应该赋予自己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来参与活动。也就是说,受到教师角色语言的暗示,儿童也能主动赋予自己一个相应的角色,如上述两个片断中的小朋友会把自己的角色分别设定为“家庭成员”“小游客”,尽管这些角色都是儿童想象中的角色,但儿童在活动中依然会以该角色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以角色参与活动。
  
  “角色扮演式”导入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也是个平等的参与者,以角色式的语言与儿童对话,不仅会使教学活动变得有丰富、有趣,还会让儿童感到亲切、平等。运用此策略设计导入环节要注意把握儿童已有的经验,切忌超出儿童经验的范围,露出“导演”的痕迹。
  
  六、情境体验式
  
  “情境体验式”导入是指教师利用简单的场景布置及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创设一个儿童可接受的具体情境,使儿童处于积极准备状态。3-6岁的儿童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其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并且由于知识经验匮乏,第二信号系统不够完善,儿童主要凭借直观形象或表象来思维,认识外界事物,他们对干涩的语言符号缺少耐心,不易理解,在儿童的词汇库里,多是一些表示直观形象的词语,极少有表示抽象意义的词,而且他们对词义的理解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在社会教学活动的导入阶段,经常会创设与儿童生活相近或相关的场景,通过具体形象的语言,将活动的要求、目的或活动内容,演绎成儿童能理解接受的具体情境。
  
  片段十二:(小班:做客)
  
  情景一:小兔子敲门到小二班做客,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问好。
  
  (小兔子分几个方向蹲下来问好)
  
  T:“小兔子和我们打招呼了,我们应该说什么?”(幼儿和小兔子打招呼,小兔子和声音响的小朋友抱一抱)
  
  T:“我们和小兔子一起做游戏吧!”
  
  情景二:电话铃响,老师接小兔子电话,小兔邀请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
  
  T:“我们到小兔家应该怎样打招呼?”
  
  C:“小兔子,你好!”
  
  T:“我们到小兔家做客可以带哪些礼物呢?”
  
  C:“糖、玩具、书!”
  
  T:“小兔子请我们吃东西时我们应该说什么?”
  
  C:“要说‘谢谢小兔子!”,
  
  片段十三:(大班:风筝)
  
  幼儿自由欣赏教室里展示的风筝。
  
  T:“你喜欢风筝吗?你觉得它们哪里很美?”
  
  幼儿观看风筝的幻灯片,欣赏其他风格、造型的风筝。
  
  通过上述两个片断,我们看到其中的共同点就是:两位教师从各自的教学内容和目的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活动情境,并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活动的要求或目的。“做客”活动是结合几个不同情境的设置,将具体的要求寓于情境说明中,对儿童的活动提出了目的和要求,引导儿童一步一步地感知、体验做客的要求,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做客的礼仪。“风筝”活动则是通过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让儿童在耳濡目染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运用“情境体验式”话题呈现的重点是通过直观的场景布置和简洁的语言描绘,创设出一个儿童感兴趣的具体情境,将抽象的内容、规则等形象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从而把儿童迅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一般来说,采用这种导入语后,整个活动都存在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所以,教师运用此策略应注意让儿童身临其境,在情景中观察、感知、操作、体验;而创设的情境也必须结合活动目的,从教学内容出发,巧妙构思,形式上也力求新颖,新奇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唤起儿童的求知欲。
  
  七、结语
  
  儿童是以自己的方式来认识社会、建构世界的。他们的感受方式、思维方式、价值标准都与成人有所不同,所以在社会性学习中我们必须体现对儿童的关怀,关注儿童社会学习的方式,珍爱儿童好奇、游戏、活动的天性。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教学是幼儿获取社会性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社会性实践的途径之一。虽然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发展社会性的内容,但是都无法取代社会领域教学的独特作用。作为一线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对社会教育的认识,牢固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思想,善于把握教育的契机,关注教学细节,提升教学指导艺术与能力。

【社会领域教学中话题呈现环节的有效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例谈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06-03

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与运用论文(精选8篇)08-23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08-23

构建有效阅读话题三策略08-22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论文06-08

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种有效策略探寻08-24

略论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有效策略08-21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论文05-31

对高职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08-25

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