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历史论文>师范生在中学历史教学试教中比较法的运用意义及注意事项

师范生在中学历史教学试教中比较法的运用意义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3-02-26 21:24:53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师范生在中学历史教学试教中比较法的运用意义及注意事项

  师范生在中学历史教学试教中比较法的运用意义及注意事项
  
  杨贵秋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 贵州 遵义 563002 )
  
  摘要:试教是师范生由学生向教师嬗变的一个重要步骤。学院为了保证试教工作的开展,采取了诸多的措施,师生也积极配合,努力把此工作做到极致。在试教的实践工作中发现学生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本文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体会,以中学的历史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比较法为例,将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常见类型和使用中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关键词:师范生;中学历史教学试教;比较法;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3-0018-03
  
  作者简介:杨贵秋(1964-),女,贵州遵义人,讲师,主要从事黔北酒文化研究。
  
  试教是师范生由学生向教师嬗变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了促使他们顺利完成这一角色的嬗变,各师范院校都很重视这一工作。所谓试教就是指师范生在其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模拟中学课堂教学情境,以培养或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的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形式。它是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前的一场实战演练。本院为了让学生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也采取了大量措施,如请中学历史教师到校评说教材、到市里各中学听历史公开课、观摩优质课录像资料、开展说课比赛、试教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试教。为了使试教达到最佳效果,采用导师制,即一个指导教师带5——10位同学,从三年级第一学期的第3周开始直至14周为试教时间,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其课堂教学的教学技巧日渐增多,教学的方法也由生涩逐渐变得娴熟起来。在试教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为了凸现重点和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约而同地都用到了比较法,而且使用的频率还很高,可见比较法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是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正确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对促进他们顺利地完成角色的嬗变有积极作用。为此,本文拟从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它常见类型和其使用中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和论证。
  
  一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所选用的教材,它们都是以唯物主义史观为指导思想,通过讲述世界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概念和现象,来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人类历史从时间上贯穿古今上下几百万年,从内容上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风俗民情和生活等各方面,从空间上涵盖了世界各国,因此,其内容纷繁复杂。在教学中,如何让初高中生们超越自身的认知程度,全面系统地、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并从古到今的这些历史知识中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比较法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教学方法。
  
  所谓比较法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有联系而又有一定区别的事物或知识,对它们的特征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找出异同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这一方法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具体使用时其表现形式通常是把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人物、思潮和现象等进行多角度的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实现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这种教学方法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比较法不仅能让初、高中生在原有的历史知识结构中准确并快速地由此及彼地认知新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能进一步巩固旧知识。如为了讲清“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一知识点,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处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上都把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拿来进行比较,从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革命性质和结果的原有知识的回顾中,推出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革命性质和结果这些新的知识,从这一比较中不仅让五四运动前后革命的截然不同变化一下子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对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原因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而且也使听课者在比较中巩固了辛亥革命这一旧有知识内容。
  
  2.通过比较可使中学生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避免出现张冠李戴和乱点鸳鸯的错误。初高中生因认知能力有限,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往往抓不住历史知识的本质特征,对一些相似的历史概念混淆不清,琢磨不透,如在讲五四运动的经过这一知识点时,同学们几乎都选择了按时间把它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从时间、斗争的中心、主要力量、斗争的方式、结果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有助于听课者在区别中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不再出现张冠李戴和乱点鸳鸯的错误了。
  
  3.通过比较可以将历史知识中抽象东西具体化,有利于中学生的认知和记忆。历史知识里面有些概念、现象和思潮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在讲解这些抽象的东西时,如把这些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东西化为初高中生们了解和熟知且直观性强的事物,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为了讲清“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一知识点时,就有个同学把中国共产党与同盟会进行比较,从这两个政党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革命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通过这一处理,使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抽象的“新”变得具体、直观起来,不仅有助于听者的认知,还有助于其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4.有助于初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逻辑思维的基础”。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比较与逻辑思维的关系。在相互比较中任何事物的特点都能得到充分的显示,因此,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石。在历史教学中使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有助于初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同学们在讲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时,为了讲解清楚教材中的内容——“《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就把这两个条约从逻辑上找出可比的项目——赔款数量、割地大小和位置、开放的通商口岸及位置等,通过这一些项目的比较,然后分析自然得出《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前者无论是在赔款的数量上,还是在割地的大小和位置、开放的通商口岸及位置上对中国的危害远远地超过了后者,通过这些分析从而有助于初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5.通过比较,还有助于初高中生了解历史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其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因果关系,历史也不例外,今日世界是昨日世界的延续和发展,它们互为因果,互相联系,但初高中的历史教材在编写时,为了表述的方便,把它们人为地分割得支离破碎,编入不同的章节,而新版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更是如此,它打破了传统的编年史的编写结构,变成“模块—专题”的结构体系,将古今中外历史贯通在一起,使教材出现了很大的跳跃性,要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才能学习它。由于历史不纳入中考的范畴,即或有的地方纳入中考的范畴,其占的比例也不大或考试的方法为开卷,因此,学生、家长和学校对初中的历史课学习都不太重视,考入高中后,其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基础差,学习的难度自然就出现。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的系统性的知识给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历史现象和规律之间的内在关系。由于试教中学生未涉及到这些内容,故在此不举例说明。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比较法
  
  初高中的历史教材主要讲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共性和个性,是经过历史学家们反复比较,从理论上高度概括总结出来的。历史在发展中虽然有不可循环的特性,但今日的世界是昨日世界的延续,历史的发展纵横交错,它们的发展之间有本质的内在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在初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比较法呈如下的多样性。从时间上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从范围上可分点与面的比较,点与点的比较等;从呈现的方法上可分图表比较法、分析比较法等;从其内容上可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历史概念的比较;从其空间上可分为国内比较、中外比较等;从比较的方法上可分为对比和类比;从比较对象的历史真假性角度可分为事实比较和反事实比较;从比较命题所提供的条件角度可分一般比较和特殊比较。……在此主要介绍几种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法。
  
  1.纵向比较法。这种方法通常表现为两种:一是把不同时期(时间)的不同的国家(地域)出现的事件、人物、思潮和现象进行比较,如前面提到的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与同盟会、《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等的比较就属于此类的比较;二是将同一事件、人物、思潮和现象的不同时间或不同的发展阶段等拿来进行对比,如五四运动经过的两个发展阶段的比较就属于同一事件不同时间或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比较。通过以上比较便凸现了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有助于学习者“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人类历史不断进步的规律性。”
  
  2.横向比较法。所谓横向比较法,就是把同一时期或时间发生在不同地域(国家)的事件、人物、思潮和现象进行比较,并找出其内在联系的方法。如在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的原因时,就有同学把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奋斗目标等进行对比,一比就发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冲突性,区分个性和共性,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潮和现象的性质和特征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听者的分析能力。
  
  3.图表比较法。所谓图表比较法,就是根据历史知识内在的规律,以求出同和异为原则,将各知识点扼要地列到图表中进行比较的方法。学生在处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与同盟会、《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等的比较中都采用了这种比较的表达方式。由于这种方法因信息简明,同时作用于听者的视觉和听觉,促使其感知、辨识、思维、判断、想象、分析等心理活动都处于活动状态,因此特别有助于听者的智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三比较法在初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比较法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虽然是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由于历史的发展既有其规律性,又有不可逆转性,因此历史教学中的任何比较只是拿所要比较的事件、人物、思潮和现象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相比,因此它不是万能和唯一的认知方法,教师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就要注意如下的几个问题:
  
  1.比较的内容是否具有可比性。可比性指被比较的历史事件、人物、思潮和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或联系,这是比较的前提条件。一般情况下具有如下三种情况可进行比较:一是并列关系,二是对立关系,三是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有变化的同一历史事件、人物、思潮和现象。如果把没有可比性的历史现象硬凑在一起比较,就违背了逻辑,必然得出荒谬的结论。如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它们同是中国不同时期爆发的民主主义革命,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可比的前提条件,因而可以比较;而五四运动与共产国际的成立没有联系,就不能进行比较。
  
  2.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比较法的逻辑思维的程序。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大体上它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现以“试比较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为例说明它。
  
  首先明确主题。比较首先要有主题、有中心。本例中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是中国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爆发的民主主义革命,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可以进行比较,其比较的主题十分明确——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性质的比较。
  
  其次对比较对象的个案进行分析。比较要以分析为基础,个案分析是对被比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现象分别逐一进行分析。从本例看,要先把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结果和意义尽可能理清。
  
  再次是综合比较。这是实质性的一步。这一步要求能从彼此相似的比较对象中找出不同点,从彼此相异的比较对象中找出共同点。其思维过程大致是:确定比较项;寻找异同点。历史事件可作比较项的目录主要有:历史条件,原因,背景,导火线,人物(领导阶级,主力军),内容,经过,方式,目的,任务,结果,性质,意义,作用,局限性,影响,危害等。这么多的比较项没有必要全都比,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几项即可。本例比较对象和比较的主题要求都明确,比较项就是两次革命的目的和任务、参加的人员、领导阶级,从比较的内容中得出异同,相同点:都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都有资产阶级参与,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同点:(1)从革命的目的和任务来看,辛亥革命主要是反对清政府的统治,而五四运动是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2)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3)从运动的规模和群众基础来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涉及到全国100多个城市,从卷入的阶层来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最后是揭示规律。这一步决定比较教学的深度。比较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罗列异同点的水平上,最终目的要通过对异同点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从本例比较结果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是创造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3.比较的内容以教材提供的材料为基础,贴近听者的知识和思维层面。
  
  由于中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在运用比较法进行历史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思维,就地取材,使用教科书中出现过的素材,这样做既有助于巩固旧的知识和内容,又达到认知新知识的目的,一举两得,反之,就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局面。
  
  总之,教无定法,师范生要学习和努力的地方很多,但只要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总结、勇于反思的习惯,相信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定会更加自如地驾驭课堂,课堂教学定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刘晓武。略论历史教学的比较法[J]。历史教学,1996(2)。
  
  [2] 雷发云。掌握比较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历史比较能力[J]。历史教学,1999(2)。
  
  [3] 陈秀梅。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历史教学问题,1996(1)。
  
  [4] 何瑞树。比较法在历史教与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4)。
  
  [5] 常乃媛。比较法与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6(9)。
  
  [6] 曾传忠。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
  
  [7] 杜福林。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发展,2008(8)。

【师范生在中学历史教学试教中比较法的运用意义及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08-07

例谈比较法在鉴赏教学中的运用08-15

跳绳的意义及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08-23

比较法在说明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08-08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地理简图的运用08-03

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中的运用08-05

初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08-07

中学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08-07

汉英语法比较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8-08